早有歡樂立潮頭

海笑喜劇創始人老譚。 來自北京的脫口秀演員李徵與觀衆互動,引發現場陣陣爆笑聲。 海南本土脫口秀演員薛卓麒。 海笑喜劇常駐演員魏士博在表演。 監製:張傑 策劃:蔡曼良 文案:蔡曼良 李美琴 設計:吳毓鋒

文\海南日報記者 尤夢瑜 圖\海南日報記者 封爍

不要溫柔地走進那段良夜。

海笑喜劇用狄蘭·托馬斯的這句詩作爲團隊微信公衆號的個性簽名,彷彿在向全島宣告:是的,我們要用歡樂劃破寂靜,帶着恣意的笑聲走進這城中的每一個夜晚。

從18世紀英格蘭地區的咖啡吧集會,到大衆媒體快速發展下,各類廣播電視脫口秀節目的爭奇鬥豔,脫口秀文化由來已久。聚焦國內,除了早些年以脫口秀形式製作的新聞談話電視欄目,2012年的《今晚80後脫口秀》,特別是近兩年的《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等綜藝節目讓脫口秀文化真正走進大衆,掀起一波脫口秀文化熱潮,讓脫口秀演出在都市文化“夜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職場吐槽、家長裡短、調侃互動,5月20日,在海笑喜劇的“週五不擺爛”現場,原創“梗”一個接一個,笑聲一浪又一浪。

成立於2019年的海笑喜劇成爲海口乃至全省鮮少的脫口秀演出團隊。一路走來,他們不僅打造出了多個“品牌”演出,也吸引着更多人關注脫口秀文化。作爲一種相對新興、小衆的文化形式,脫口秀文化及其演出團隊在試探着海南前沿文化的市場熱度,逐漸展露的“尖尖角”也成爲市場的回饋與這些年輕人希望的“種子”。

萌芽初生潛力凸顯

當一衆脫口秀節目異軍突起,當時下年輕人愈加追求個性展示,當文化消費成爲如衣食住行般的基礎消費,當幽默成爲“內卷”下年輕羣體的情感剛需……太多條件的聚合,促成了都市脫口秀文化的繁榮發展。

2019年底,仍在地產界打拼的老譚在海口國貿開了家小酒吧。彼時,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脫口秀演出已火熱開啓並愈演愈火,爲了讓來酒吧消費的客人有東西可看,老譚決定在酒吧裡辦脫口秀。

他清晰地記得首場演出是2019年12月20日,那晚登臺的演員沒有進行所謂的篩選,他們中有婚禮司儀、有老譚的地產同行,平日裡喜歡講笑話的朋友都可以登臺說兩句。老譚抱着“玩”的心態辦的這場脫口秀,在呼朋喚友之下,意外迎來了100多個觀衆。

“沒想到後來酒吧關門了,脫口秀卻一直做了下來。”老譚笑着說。2020年,他開始正兒八經地專心做起海笑喜劇,不少熱愛脫口秀文化的年輕人紛紛加入其中。2020年,本就剛剛起步的團隊受到疫情影響,演出難以固定,演員們也在不停流動。至最近半年,團隊有了相對固定的常駐演員6至8人,他們中既有兼職演員也有全職演員。

最令老譚和團隊感到欣慰的是,2022年以來,他們演出的時間和場地固定下來了,常態化的演出幫助他們打造出了三個“品牌”演出——

每週四晚的“自由開放麥”面向所有脫口秀愛好者,演員們可以在這裡檢驗新段子並鍛鍊表演能力;每週五晚的“週五不擺爛”則是由團隊成熟演員帶着成熟作品登臺,爲觀衆“洗”去一週疲憊;每週六晚的“有話好好說”是團隊與萬達影城合作打造的新專場。

不僅如此,自成立以來,團隊也積極邀請國內知名的脫口秀演員來到海南演出。團隊演員“海南島主”薛卓麒還成爲著名脫口秀演員黃西海口專場演出上的開場嘉賓。

常態化的演出得益於受衆羣體的穩定。正如演員們所言,海口觀衆對於演出給予的反饋讓大家感受到了海南觀衆,特別是年輕人對於脫口秀文化的喜愛,看到了海南脫口秀文化市場的潛力。

玩“梗”之餘更要走近觀衆

玩“梗”,是不少人對脫口秀演出的第一印象。

不可否認,“梗”是脫口秀演出的生命所在,同時,每個“梗”之間的串聯也非常重要。以“梗”爲核心的內容創作,是懸在每個脫口秀演員頭上的“劍”,“梗”是觀衆的歡樂源泉,也是創作者的“痛苦”所在。

海笑喜劇的每一位常駐演員都是自己創作並演出,大家平日裡會經常交流,集思廣益才能激發更多創作靈感,緩解“不知道講什麼”的痛苦。

“雞毛蒜皮事上的笑點,別人一笑而過,我們會格外留意,去琢磨如何放大這個笑點。大家基本上都會有隨時記錄靈感的習慣。”海笑喜劇常駐演員青寒說,除了在生活中留意細節,注重存“梗”,脫口秀演員還要擅長用喜劇方式去重構生活中的笑點。

青寒說:“當你在跟朋友講你遇到的好笑的事情或‘八卦’時,朋友會給你很好的反饋,這是因爲你們擁有共同的背景信息,可當你把它講給觀衆時,他們無法感同身受,反應就很平淡。所以要用喜劇表達方式去講述,用最凝練的語言去講最好笑的事情。”

“‘梗’的確很重要,但絕不是演出成功的唯一因素。”常駐演員“龜龜”李旭傑說,作爲脫口秀演員,玩“梗”之餘,必須去尋找與觀衆的共同經歷。“比如,我們在演出中會提到火箭發射,這樣的故事海南觀衆就很有體會,自然也就會有‘笑’果。”

“任何一個地方的脫口秀演員,都會結合本地文化特色。常駐演員李浩沅說,源自本土文化的內容最容易引來共鳴、走近觀衆。“海普”、外地人在海南遇到的文化“衝擊”等都是這方面的好“料”。一個地方的脫口秀要體現自身特色,也一定是立足於本地文化。

經常擔綱演出主持的魏士博,會在每個演員的演出間隙與現場觀衆積極互動,在演員們看來,一場反應熱烈的脫口秀演出,不只在於單段演出,更在於現場互動製造的歡樂氛圍感,這也是讓品牌演出活動贏得口碑的重要因素。

以“秀”順應年輕羣體需求

多年前,以德雲社爲首的相聲團體攪熱了語言類文化演出消費市場,近兩年來的脫口秀則在這一消費市場再掀起一波熱潮。

熱度從何而來?

對於年輕消費者來說,大家不再侷限於聽和看,而是渴望參與其中,展示自我。劇本殺、沉浸式演出中的角色扮演,脫口秀的開放麥都順應了時下年輕羣體的“秀”的需求。

黃藝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她來觀看“週五不擺爛”,就是爲了“摸個底”,爲自己接下來報名“自由開放麥”做準備,受綜藝節目影響,喜歡脫口秀文化的她不僅自己寫了不少段子,還在大學所在的城市嘗試着參加了學校社團、脫口秀俱樂部的“開放麥”演出。

喜歡、熱愛,這是演員和觀衆最常提到的詞。

海南日報記者也瞭解到,目前像海笑喜劇這樣擁有固定團隊、開展常態化演出的脫口秀團隊在全省屈指可數。而從海笑喜劇目前的經營來看,從今年初開始正式售票演出,39.9元的單場票價讓團隊演員自嘲“用愛發電”。

“我們經歷過一場演出四位觀衆,也經歷過滿場觀衆卻沒有笑聲,不過對於真心熱愛脫口秀的大家來說,這些都是激勵。”老譚表示,下一步,團隊將會在宣傳、定價等方面投入更多力量,推動更加正規化的運營。

“我們的目標是五源河體育中心!”採訪結束時,大家笑着喊出心中的“小目標”,也迫不及待地希望海南脫口秀文化市場可以儘快“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