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激起的浪花

(本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主席選舉即將投票,張亞中教授聲勢不錯,有些黨員爲之振奮,有些黨員深感憂慮,幾位地方首長表態挺朱,「棄江保朱」在衆多黨員間自動運作。張亞中何以能捲起千堆雪?如果他真的當選,國民黨會分裂嗎?往後地方首長、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會崩盤嗎?

一個政治邊緣人向主流區挺進,竟能捲起巨浪,反映張教授確能見人所未見、言人所畏言,但也反映國民黨的黨員結構與全社會差距大,黨內民意與全體民意有鴻溝。張亞中確實激起浪花,是在小池子中;這個池子近年在縮小當中,而且正在邊緣化。

張亞中在國民黨權力生態以及在社會人羣與民意結構中算是邊緣人。他是老藍男,在臺灣日益孤寡;在身分認同上,他主張自己是臺灣人,更強調也是中國人,懷抱強烈中華民族意識,在臺灣日益居於少數,被歸類爲邊緣人恰如其分;在兩岸關係的意向上,明白反對「分離主義」,主張成立兩岸共同體推動兩岸融合,在臺灣堪稱鳳毛麟角。這樣一位全方位邊緣性的學者,競選所提政見具有濃濃的返祖性,信仰孫文,召喚黨魂,認定蔣經國之後沒有國民黨執政之實,要清算李登輝遺毒,要恢復教科書的中華民族情懷,深入他骨髓的是懷舊意識,痛切於今不如昔,妄想將時代前行的方向扭回從前。

由於漠視現實,脫離民意,他競選黨主席的政見充滿夢幻性。依據他懷舊性思維,國民黨確實喪失黨魂,但一個易地生根的政黨,面對本土意識越來越強的選民結構,要與以臺灣主體性爲核心訴求的草根政黨競爭;面對安全上聯美以自保、情感上反中(或反共)求自主的主流民意趨向,特別是青年族羣對傳統國民黨的一切極度疏離與厭惡,國民黨與時俱進調整尚不可得,如何能以喪失黨魂問責?如果全依張教授所思恢復黨魂,難道不會與現實社會格格不入而陷入失魂落魄的悲情中嗎?

張亞中競選黨主席的核心主張是與對岸簽訂「和平備忘錄」,有人責之爲「紅統」,其實恰恰相反,由於完全站在臺灣立場思考,戴上一個中國與中華民族的帽子,就要中共全面讓渡,中華民國治權完整不動,放棄武力統一與威脅,臺灣平等參與國際組織,全然是夢幻念頭。現實上,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在主權主張及治權關係上存有尖銳矛盾,難以折衝調和,另外還有美國因素橫梗其中。臺灣的絕對實力遠不及中國大陸,有何能力在沒有美國介入下向北京爭取到有利於臺灣的協議?何況習近平已經表明,要臺灣方面提出「兩制臺灣方案」,可見中共只有一國兩制的統一模式,沒有「一箇中國,兩種憲政秩序」的協商空間。在臺灣多數民衆的想法中,除非投降或是乞求,否則臺灣求不到有和平保障的不統一協議。正如精研兩岸關係的美國前在臺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在《艱難的抉擇》一書中的論斷:「在臺灣幾乎沒人支持。」更困難的是中共根本不會接受,即使國共談出方案,也不可能太遷就臺灣立場,因此勢必遭臺灣主流民意強烈反對,如果硬要推動,只會加速國民黨的敗亡。

張亞中的主要政見遠遠落在臺灣現實發展之後,跟主流民意相差十萬八千里,而且潛伏者傷害國民黨、損害臺灣主體性利益的重大風險。一個志在學以致用的出色書生,在現實政治上可能低能無用,希望張教授超越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