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劉勇:應建立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風險補償機制
科技創新到產業應用的轉化過程中,金融的作用不可或缺。日前,在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金融科技論壇上,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劉勇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支持科技成果轉化上,金融機構應提高風險識別和評估能力。政府可以建立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風險補償機制,爲金融機構提供更多保障。
劉勇指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是實現科技成果價值的關鍵環節,它需要政策支持、資金投入、市場對接以及人才等多方面的配合。首先,政府可以提供政策引導和激勵機制,比如稅收優惠、資金補貼等,以降低企業的研發成本。其次,建立和完善技術交易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此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也是關鍵,這可以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動力。
“在這個過程中,金融的作用不可忽視。”劉勇稱,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提供貸款、風險投資等方式,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提供資金支持。另一方面,金融機構還可以利用自身的專業能力和資源優勢,爲科技創新企業提供諮詢、評估等服務,幫助他們更好地推進成果轉化。
他同時指出,金融機構還需要加強與其他相關部門的合作,形成政策合力。例如,與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等建立合作機制,共同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應用;與行業協會、中介機構等加強溝通與合作,瞭解行業動態和企業需求,爲科技創新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
在劉勇看來,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型和創新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依然存在短板。對於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由於其研發週期長、風險高,很多金融機構可能會望而卻步,導致這些領域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此外,金融機構對於科技創新企業的評估標準和方法也亟待完善,以更準確地識別和支持具有潛力的創新項目。
對於科技型和創新型中小企業以及高新技術企業,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支持他們的發展,但劉勇指出,在實際操作中,由於這些企業規模較小、運營風險較高,金融機構在貸款審批、風險評估等方面往往較爲謹慎,導致他們難以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
劉勇建議,金融機構首先應該加強對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領域的瞭解和研究,提高風險識別和評估能力。通過深入瞭解行業特點和企業需求,制定更加精準的信貸政策和產品,滿足科技創新企業的融資需求。
其次,政府應該加大對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領域的支持力度,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措施降低金融機構的風險成本,引導更多資金投入到這些領域。同時,還可以建立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風險補償機制,爲金融機構提供更多保障。
此外,還需要加強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的融合。通過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應用,降低金融風險;同時,通過金融創新爲科技創新提供更加靈活和多樣化的融資方式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