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二代女孩紐約念高中:她確實變了(圖)

9月,萊蒙曼哈頓預備學校招收了27名中國學生(佔該校高中人數的五分之一),和10名來自其他國家的學生。

萊蒙曼哈頓預備學校(Léman Manhattan Preparatory School)10年級的學生張薇玲(音)表示,她渴望以“美國人的方式”、比中國的同齡人更自信和熱情地進行溝通。

新生伊佳(音)希望她獲得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錄取通知書的機會能夠有所增加。11年級學生孟媛(音)想要獲得西方式的獨立,更不用說更好的購物體驗了。當她不去參加田徑訓練,或者不做作業時,她會到波道夫·古德曼百貨(Bergdorf Goodman)尋找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限量版手袋,到哥倫布圓形廣場有名的Per Se餐廳享用價值295美元(約合1814元人民幣)的精選大餐。

11年級學生孟媛給自己取名夢露,名從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和她的偶像瑪麗蓮·夢露。 ángel Franco/The New York Times

紐約市的私立學校一直是城裡年輕富有學生的天下,他們的家庭生活和教育引人鄙夷,又令人嫉妒。但這些學生是上海房地產大亨、航運巨頭、豪華酒店老闆及中國東海沿海地區醫生的子女。這些青少年來自中國富裕家庭、在紐約上學,這個羣體人數雖少,但卻不斷增加。

據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透露,2012年,共有638名持有簽證的中國學生在紐約市讀高中,多於五年前的114名。

招生並不很順利。但很多學校,特別是那些招生人數落後的學校,它們已開始積極爭取國際學生及那些能夠支付全額學費家長,即便這意味着接收英語水平有限的學生。中國國內每年有數以千計的學生申請進入美國大學,一些學生及其父母已將這些高中視作贏得優勢的途徑。他們也能從這種比國內更爲全面的教育模式中獲益,比如,美國大學申請所必須包括的課外活動項目。

15歲的伊佳在萊蒙打籃球,她說,”在國內,我無法進行任何課外活動,因爲我們有太多作業。”

有很多中國學生就讀於萊蒙曼哈頓預備學校,這所成立不久的營利性學校力圖吸引申請者對它產生興趣。

9月,萊蒙迎來了27名中國學生(佔這所學校高中人數的五分之一),和10名來自其他國家的學生。這些學生居住在華爾街一棟住宅大樓的獨立開間,樓下是蒂芙尼公司(Tiffany & Company)的店鋪,對面是特朗普(Trump)辦公大樓。這些公寓都配有大理石浴室、豆袋沙發,以及雙層牀。學生們受到宿舍管理員的監管,他們住在同一個大樓裡,充當全天候的管理員,以便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新城市的生活。每年的學費總額爲6.8萬美元,非寄宿學生的學費爲3.64萬美元。

這些學生與美國同學一起上課,一起鑽研二次方程式,分析《了不起的蓋茨比》(The Great Gatsby)等美國名着中的選段,他們不上課時會去探索這個城市。他們和宿管員一起觀看百老匯(Broadway)和太陽馬戲團(Cirque du Soleil)的演出,在Soho區購買名牌運動鞋,在華爾街的美容中心美甲,每週日學校還會有一名廚師爲他們烹製華夫餅芝士煎蛋卷。萊蒙曼哈頓預備學校,原名爲克萊爾蒙特預備學校(Claremont Preparatory Academy),兩年前被梅里塔斯(Meritas)國際寄宿學校連鎖集團收購,該校並非紐約市唯一一家招收中國學生的私立高中。但它是目前唯一爲他們提供住宿的學校。比克曼高中(Beekman School)位於曼哈頓中城,該校四名中國學生與當地家庭居住在一起。

去年,位於切爾西區、以營利爲目的的“全球大道學府”(Avenues: The World School) 向北京的20名申請者發放了錄取通知書。但由於學生的簽證批准延遲,學校無法接收這些學生,學校稱這個問題將在2016年得到解決,他們到時候會開放一個能夠容納200名學生的國際學生宿舍。萊蒙曼哈頓預備學校的管理人員表示,這種文化交流使整個學校更具多樣性。中國學生正在發掘萬聖節、學校舞會、戲劇的樂趣所在。美國學生則學習如何成爲熱情好客的主人。

“我們所有的是一種共生關係,”該校的負責人德魯·亞歷山大(Drew Alexander)說。11年級學生馬克斯·羅森塔爾(Max Rosenthal)說,他經常在課堂討論中和中國同學結對,一起討論美國內戰中的戰役和禁酒時期的道德觀念

“當你需要向別人解釋時,這確實能幫助你理解整個問題,”他說。

但其他學生也表示,向別人解釋的需要也會造成阻礙。

“我喜歡他們在這兒,”10年級生奧西里斯·瓦尼布爾(Osiris Vanible)說。“但我說的很多東西他們都不理解。你要打破這個語言障礙才行。”

在上週的一堂英語課上,這種語言障礙十分明顯。當時,11年級的學生正在討論託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小說所羅門之歌》(Song of Solomon)。

討論的重點是小說對非洲裔美國女性及其艱苦奮鬥的描寫。孟媛也加入了討論之中,並不時插話發表見解。她給自己取名夢露(Monroe),名從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James Monroe)和她的偶像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但她的中國同學中至少有兩個人打開了一個翻譯網站,輸入了他們不懂的句子。還有一些學生靠在線閱讀這本小說的中文版來跟上大家。另一個坐在教室後面的老師做下大量筆記,供學生的課後之需。

這個名爲傑茜卡·曼納斯(Jessica Manners)的老師說,她班上的國際學生很難理解一些對美國學生來說很簡單的細微差別。

“我試着講得比平時慢,”她說。“而且我幾乎從不點名”讓那些沒舉手的學生回答問題。”

亞歷山大表示,海外學生在錄取前需掌握“最低程度的英語水平”。一旦被錄取,很多海外學生會被佈置一些不同於美國同伴的測驗和家庭作業,閱讀材料也更基礎。那些需要額外幫助的學生則會上一門特殊的英語課程

美嘉國際諮詢顧問有限公司(Usaedu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 Group)的代表妮科爾·徐(Nicole Xu,音譯)說,這種完全浸入的學習模式是中國家長急切把孩子送到美國的主要原因。美嘉等一些國際中介公司送中國學生進入美國學校。

16歲的薇玲是來自蒙古高原的一個企業家之女,她說,她的父母力圖找到一個地方,讓她學習更有效地談判,並學會更多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她說,她的父母認爲這兩個特點更像美國文化而不是中國文化,而且這兩個特點有利於做生意。

“在中國,我們只學理論,”她說。

通過郵件,一些父母表示在孩子身上看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夢露的母親胡玉蘭(音)說,當夢露回到上海過寒假時,她發現孩子表現出以前沒有的自立。夢露現在加入了田徑隊,也學會了游泳。但或許最值得注意的是,夢露拒絕了家中一個形成已久的習慣——每天早上把早餐送到她牀前。

“她確實改變了,”胡玉蘭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