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晶片戰爭與臺積電的成功陷阱
中國時報社論
臺積電2024年開春喜訊頻傳,一掃2022年因地緣政治干擾與半導體需求緊縮,導致獲利降低、股價下挫、資本支出緊縮的陰霾。先是1月18日公佈第4季財報,單季營收196.2億美元、毛利率53.0%,每股盈餘9.21元,2023全年EPS爲32.34元,全部優於市場預期。接着3月2日總投資超過200億美元的日本熊本廠開幕,將成爲日本最先進邏輯晶片廠。兩大好消息加持,臺積電3月5日股價創730元歷史新高,市值達18.9兆元,市值約爲全球第12大。但放在全球晶片戰爭背景觀察,臺積電的喜訊未必就是喜訊,「成功陷阱」反而可能更致命。
依賴臺灣晶片 歐美焦慮
臺積電從1990年代開始蓬勃發展,逐漸取得世界最先進晶片代工領導地位,並帶領檯灣半導體產業崛起。自2012年開始,在大陸需求帶動下成長速度更快,2021年臺灣半導體出口值1555億美元,佔總出口34.8%,其中6成銷往大陸。領頭羊臺積電連續5年蟬聯出口冠軍,2021年產值1兆5747億元,成爲臺灣最會賺錢的上市櫃公司。
始料未及的是,2018年美國開啓對中貿易戰,隨之引發高科技衝突,美中加速走向「修昔底德陷阱」。蔡英文政府見獵心喜,2020年以「今日香港明日臺灣」、「抗中保臺」爲選戰訴求而高票連任,卻讓兩岸對抗激化,美國軍方與戰略圈開始嚴肅討論臺海戰爭問題。
2021年俄烏戰爭爆發,西方世界定位爲「自由與集權的衝突」,英國《經濟學人》以「臺灣,世界最危險的地方」爲封面標題,警告臺海可能一戰。更出乎意料的是,臺積電搶佔先進晶片全球領導地位,卻因地緣政治衝突,讓自己落入「成功陷阱」。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說,臺灣是全球最先進半導體唯一來源地,構成國家安全的風險;商務部長雷蒙多也說,「美國最精銳的標槍飛彈,大約要用250顆先進晶片,其中70%是向臺灣購買,這並不安全。」
這種焦慮感,促使美國、歐洲、日本相繼推出《晶片和科學法案》、《晶片法案》和《半導體與數位產業戰略》,並邀請臺積電前往設廠,期能確保晶片供應無虞,並在技術與生產上領先中國大陸。
地緣政治風險 炮火中心
美國於2020年提出邀請設廠,臺積電原本反應冷淡,創辦人張忠謀認爲美國成本比臺灣高5成,沒有市場競爭力;董事長劉德音認爲美國和中國都需要晶片,臺積電不需要選邊。但美國意志堅定,臺積電最後還是同意斥資120億美元設廠,並於2022年加碼至400億美元,但臺積電嚴重水土不服,設廠工程延宕,美國政府承諾的補助還分文未得,投入資金卻不能中斷。如今一廠量產將延到2025年,二廠也將延後一到兩年,可能落在2027年至2028年,想必對財務造成不利影響。所幸日本設廠計劃進展順利,將提前量產。
無煙硝的晶片戰爭,是21世紀的第三場戰爭,臺積電正是雙方炮火交集處,戰火會讓臺積電強大或殞落,事關臺灣盛衰,茲事體大。臺積電需以2000年宏碁、2013年宏達電爲鑑,不要落入經營上的「成功陷阱」,要不斷強化核心競爭力與國際化管理能力,更要正確因應地緣政治的「成功陷阱」,政府與民間社會也要以智慧,而不是暴虎馮河之勇面對強勢的大陸。
臺積電總裁魏哲家日前獲頒陽明交大名譽工學、理學雙博士,從他在典禮上的演說可以聽出,他是一個非常有憂患意識的人,但對臺積電的成功不無得意,他說,「我們的兩家對手,一家在韓國(三星),一家在加州(英特爾),要超越臺積電,門都沒有!」然而,他卻忘了,臺積電真正的危機不是三星,也不是英特爾,而是地緣政治。
英國《經濟學人》發出警訊已3年,兩岸雖兵兇戰危,所幸戰爭並未真正爆發。小國求戰是自我毀滅,應窮盡一切力量營造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充實軟實力,並對周邊與世界要有貢獻。臺積電是臺灣的護國神山,對世界也有貢獻,政府要保護好護國神山,認真、正確面對地緣政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