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讓基層庶民商家活下去

中時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進入3級警戒,半封城狀態下,絕大多數營業場所不是關閉就是門可羅雀,經濟大受影響。所幸製造業因國際需求暢旺,工廠管理相對容易,大多能維持正常產能,出口仍能維持榮景服務業則因需求銳減,加上國際原物料價格狂漲,需求萎縮、成本高漲,腹背受敵下多數瀕臨絕境,只有靠政府紓困才能度過難關。

政府效能第三世界

政府去年2月通過《紓困特別條例》,隨後因疫情衝擊重大而加碼到「紓困2.0」和「紓困3.0」,預算金額從600億元逐次增加到4200億元。依政院統計,方案推動至去年年底,已發放1336億元現金、嘉惠518萬人,幫助12萬多家廠商免除倒閉、112萬名員工免於失業。此外,紓困貸款核貸3.1兆元,協助了139萬戶度過難關,更協助700萬個人和企業減輕利息、租金稅賦水電費等負擔,總共紓困了1357萬人。

我國紓困方案並不似美國,並未設立獨立且跨黨派的「監督委員會」,無人能夠監督政府執行狀況,亦未見決算審覈報告,無從確認上述資料是否無誤。但紓困實施1年多,從1.0進化到3.0,歷經兩度調整,計劃編列理應經驗豐富、駕輕就熟,對過去執行的不足或疏失之處,也應瞭然於胸,最新提出的「紓困4.0」理應完善。

但事實並非如此,以「勞工個人紓困貸款」而言,依行政院公佈的資料,去年規畫了50萬個名額,但申請者衆,後來又增加50萬個名額,最後核貸了93.3萬件,撥款917.6億元。既然已經有了去年的經驗,今年在情況更爲嚴重的3級警戒之下,可以預料受衝擊最嚴重的商業服務業勞工,必然大量涌入申請,勞委會居然依循故事,還是在去年的框架下規畫了50萬個名額,申請人數在4天之內爆量到111萬人,勞委會被迫喊卡,研議後續增加名額。

這簡直是完全複製去年的錯誤經驗,發生在號稱「有政府,請放心」的蘇內閣,令人難以置信。一個方案從政院提出,要先經過部會內的局處,再到部會,再到政院,層層開會討論,竟然沒人發現這個去年已經發生、早已公佈在行政院網站上的疏失,非得要公佈辦法、設定申請時間,屆時才又發現申請爆量,再來研議擴大名額拖延覈准撥款時程,讓這個只有10萬元額度、期限3年、僅有1年免息優惠(約1850元)的小額貸款,搞到讓衆多勞工朋友們心神不寧地企盼隆恩

立法院已淪爲立法局

豈止行政部門效能落入第三世界水準,立法院也早已淪爲行政院「立法局」。執政黨全面執政之下,祭出國安三法、《社會秩序維護法》等箝制思想、抑制雜音;立法院在理當負起責任爲人民監督政府,但執政黨立委樂於當行政院橡皮圖章卯足全力監督在野黨、抹黑或抹紅黨內零星不同聲音,如此明顯的施政疏失,竟無人發現提醒,不僅徒留笑柄,更陷政院於不義

上述勞工紓困貸款,凸顯了政府對紓困措施不檢討、不用心,所造成的嚴重疏失。其實,受防疫3級警戒嚴重衝擊的庶民商家,面對的紓困困境豈止於此?例如,針對「營業衝擊補貼」,必須合法登記,還要證明營業收入減少過半,使得能申請者多爲中大型業者,一般微小型商家許多未進行商業登記,或營業額不大而未使用發票,難以證明營業額減少過半,難以成功申請。在傳統市集夜市攤商方面,許多既無稅籍又無勞保,按規定無法獲得「營業衝擊補貼」或「生活補貼」,只能考慮「急難紓困」;但申請急難紓困者家戶平均收入又必須低於「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2倍」,而這種小商家經常不用發票,要如何提供證明,官方又如何認定,都是問題

對衝擊最大的基層庶民商家,應儘可能從寬認定申請條件,協助其度過難關;否則在管制消費和成本飆升雙面夾擊之下,接下來可能就是歇業裁員和倒閉潮,製造的失業和社會問題將讓全民難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