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文榮/借問訂單何處有,川普遙指美利堅

鍾文榮/科普經濟學作家及資深產業分析師。經常四處臥底探究百姓生活,把枯燥的經濟分析轉成民衆能懂的文章。

我當年在大學經濟系最後一門必修課是國際經濟學,關稅貿易保護與全球化議題,用了一年的時間上了一遍,全球化的議題正反意見都有。但站在經濟議題上,比較利益原則基本上說得通,意思是,哪個地方的相對製造成本較低,就具備出口貿易優勢,我相信業者也依此原則進行佈局。於是乎,從臺灣西進大陸,再從大陸轉進南亞商品照樣出口到美國經濟大國

▲美國總統川普。(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比較利益的全球化式微

談全球化,基本上與比較利益有關,但依照現在的摸不清、看不清的局勢,我認爲應該要加上「假定其它條件不變之下」纔對。這個其它條件,竟然是美國總統川普,這就讓人始料未及了!

美國經濟體迄今仍是世界第一大,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2018年全球GDP約爲84.7兆美元,美國20.5兆美元(24.2%),中國大陸13.4兆美元(15.8%)。但美國的生意愈來愈難做,除了美中貿易仍未有結局之外,美國根本除了無視多邊貿易,也破壞了多邊貿易體系

世貿組織總幹事Pascal Lamy甚至公開指出,多邊貿易體系和WTO面臨的危險是來自於美國總統川普。接下來,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加速崩解全球化佈局,於是乎,想賺美國的錢,只好到美國來設廠的短鏈佈局趨勢,我相信在這次疫情之後,將會更加速進行。

美中貿易大戰只是在這次新冠疫情中被暫時淡化。從趨勢來看,想接美國的訂單,如果工廠在中國大陸將會愈來愈困難。除了301條款的關稅之外,還有高額反傾銷稅與反補貼稅,想登陸美國拿訂單,愈來愈像登陸戰,重重防衛的貿易制裁措施,一不小心就戰死沙灘上。

美國對進口國家貿易制裁最常見的措施當屬反傾銷與反補貼(雙反),對中國大陸的反傾銷稅目錄中,竟然多達206項之多。而中國也不是省油的燈光是自2008年開始到現在就曾經對美國商品課徵過26項的反傾銷稅。雖然在數量上比不上被美國課徵的數目,但這兩個經濟大國一打起貿易戰,不單只是兩個國家的貿易損失,因全球化的影響,最終還是會擴及其他國家。

▲川普力主雙邊貿易政策。(圖/路透社)

雞蛋不該放在同籃子裡?

常理,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是一種風險分散措施,但打從中美貿易大戰開戰後,最終組裝若可能在中國大陸,只要美國一對中國大陸進行貿易制裁,商品無法出口,這個風險就是1。但業者亦不是省油的燈,全球化佈局亦不是說說的紙上理論,既然無法從中國大陸出口,就把訂單轉到中國大陸以外的國家,或者,釜底抽薪把工廠「轉進」到東南亞其他國家。

但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一傳播開來之後才發覺,即使多麼彈性與避險的全球化佈局,在病毒擴散、城市封鎖生產停止與需求停頓的情況之下全部失效。這時候,川普力主的雙邊貿易政策或者是孤立主義,似乎成爲可以避險的良方

▲受惠於轉單效應,印度在貿易戰中能獲得鉅額利益。(圖/路透)

「雙反」下的甕中捉鱉

美國的對外貿易政策愈來愈像圍棋,在中國設廠的業者愈來愈像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

從最近幾次美國對進口國的「雙反」案例分析,只要一對中國大陸「雙反」,基於提前佈局,業者一定先以轉單,後以移轉生產基地因應(一次的雙反短則幾年,長則十幾年)。單以生產成本爲考量,業者大多移轉至中南半島與南亞,臺灣業者接到轉單的機會反而不高。

但這一次,這些接受移轉訂單或設廠的國家別興奮的太早,如果美國的需求市場不變,這些在中國大陸被「雙反」出走的訂單不管走到哪一國,這些國家恐怕也步不出這「局」。美國對這些國家下一步就是「雙反」,這突如其來一招,讓這些業者根本沒有招架之力,正因爲,美國早已布好了這棋局,甕中捉鱉而已!

「南向」會不會「難向」?

雖然這一波「雙反」臺灣沒被列入,然政府與業者也不必樂於撿到子彈。這隻會點出三個事實,第一,「南向」政策會不會變成「難向」政策;第二,撿到子彈就是踩到地雷,美國也會對臺灣「雙反」;第三,產業政策進退失據,內外失調。

剛剛過了清明,我想起了杜牧「清明」這首七言絕句,我改了一下:「中美貿易兩紛紛,臺商業者欲斷魂。借問訂單何處有,川普遙指美利堅。」這意境,好像真對了味。

熱門點閱》

►  鍾文榮/發「酷碰券」救經濟,倒不如讓統一發票無條件中獎

►  林忠正/「 企業紓困貸款」多是空包彈

►  盧信昌/等不到美國善意回應 WTO另推爭端解決機制

►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