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俊/民調能代表一切? 決定選情的「沉默螺旋」

民調一向都是選舉時期重要參考指標,但民調執行單位無法破解之處在於「立場」。(示意圖路透

諸葛俊/前玄奘大學大傳系主任

民調一向都是選舉時期重要參考指標,各家民調都會被拿出來品頭論足,提出對自己陣營最有利的說法。但民調執行單位最無法破解之處在於「立場」,尤其在臺灣每逢選舉,政治色彩濃厚的對立,增加民調的誤差程度,也就是「同溫層效應」造成相互取暖,除了民調科學校正的誤差值,「同溫層效應」更是選民睜大眼睛仔細想清楚的自我調整

現在的社羣媒體都有「同溫層效應」,如果關心政治或選舉,也有屬意的政黨候選人時,當行政院長賴清德宣佈停建深澳電廠,此時社羣媒體必然出現平時支持或反對聲音的po文;同樣的,一場觀塘藻礁的環評案弄得社會沸沸揚揚,從生態保育的主流媒體得到訊息,突然之間好像很多人都關心生態保育,但到底什麼是「觀塘藻礁」?「觀塘藻礁」在那裡?真正很多人瞭解嗎?

在同溫層裡大家勇於表達意見,尤其在虛擬空間,更有匿名的優點。然而在實境空間同樣會有「同溫層效應」,只是人與人之間必須面對面表達意見,容易產生「沉默螺旋」,迫使想表達不同意見的人沉默了,這些人只是暫時把想法放在心裡,形成投票意識,選舉時就產生與一般不同的投票行爲。

「同溫層效應」很容易讓人誤解議題受關注程度,例如:從「觀塘上、深澳下」的政府決策,這是全國性議題,如果民調樣本隨機抽樣較集中在中部以北,反映在選舉支持度上,也許民進黨會很吃虧,但中部以南的樣本可能就不明顯,也就是說從真正的支持度翻轉,國民黨也不必高興的太早,因爲真正的支持度有「沉默螺旋」的效應,只是很多人不關心或不必講出來而已!

選舉是可以操作,透過議題發酵和民調公佈,確實會影響選民的支持度和投票行爲,在投票意識和行爲擺盪之間,「同溫層」和「沉默螺旋」是心理作用,其效應卻可以作爲選舉策運用,反映在投票行爲也正考驗選民心中那把尺的標準

熱門文章》►北漂青年怎麼看「韓國五五波」?►給丁守中:我是原住民,我身體不好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