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檢察用法也用情守護綠水青山
原標題:賠償不是終點 修復纔是目的
寧夏檢察用法也用情守護綠水青山
“去年,這裡被大火燒得一片黢黑,但經過當事人生態修復,現在恢復了綠色生機。”看着補植復綠後的彭陽縣小岔鄉小岔村林地,涇源縣人民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楊紅說。
去年3月,涇源縣農民徐萬元在自家玉米地裡幹農活,吸菸後未將菸頭掐滅便扔到蒿草叢,引燃蒿草並燒燬大面積林木。經生態環境損害司法鑑定,火災現場過火面積達582.009畝,過火林木合計39627棵。涇源縣檢察院審理查明,徐萬元認罪態度好、家庭困難,如果繳納生態賠償金會給其帶來巨大生活壓力。通過商討、調研,檢察院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徐萬元張貼道歉信,判決生效6個月內修剪燒傷的39354棵林木枯枝,補植546棵雲杉、5475棵山桃、1375棵山杏,並義務巡山240日。
“訴訟只是手段,賠償也不是終點,恢復生態、守護環境纔是根本。”6月16日,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區檢察機關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案件時,在加大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爲的同時,也不斷豐富公益訴訟修復方式,採用補植復綠等多種方式修復生態,築牢生態環境保護屏障。
張某誤以爲羚羊角有藥用價值,多次購買羚羊角給女兒治病,其中2根爲高鼻羚羊角,而高鼻羚羊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經檢察機關釋法說理,張某願意承擔修復責任,並在賀蘭山生態保護檢察公益訴訟修復示範基地,委託寧夏某生態園林工程公司種植300餘株山桃、黃刺玫。經檢查驗收,35畝林地所種植樹木全部成活。
“對生態環境損害最直接、最可見的補償莫過於生態修復。相比於罰款,讓破壞者以生態修復的方式來賠償,纔是兌現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的一劑良方。”銀川鐵路運輸檢察院檢察長薛正儉說,近年來,銀川鐵路運輸檢察院積極推動生態環境訴前修復,促使當事人(侵權人)恢復耕地、天然牧草地與林地1900餘畝。(記者 楊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