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倡議65歲以上老人每年接受一次認知篩查

原標題:專家倡議65歲以上老人每年接受一次認知篩查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姬薇

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當日,由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傳播分會和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共同舉辦的“即刻行動:點亮記憶之光”主題訪談科普活動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呼籲全社會共同行動,促進疾病的預防和早診、早治,併爲患者、家庭及照護者提供支持和幫助。活動得到綠谷醫藥科技、遠洋椿萱茂的大力支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腦病科主任醫師田金洲院士強調了即刻篩查的重要性,並倡議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應接受一次認知篩查,來確保疾病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健康知識宣傳員白巖鬆表示,在臨牀治療同時,愛是一劑良藥,良好的陪伴和照護,有助於延緩阿爾茨海默病病程。白巖鬆特別呼籲各界關注患者及其照護者,併爲照護者提供相應支持。

“面對龐大的疾病人羣,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很多患者沒有得到及時診斷,還有很多患者診斷後沒有得到全面的照護。”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老年癡呆防治促進行動技術負責人王華麗教授解讀主題時表示,我們希望用正面的語言來表達對疾病的關愛,讓更多人對疾病產生正面的印象。如果用科學的方法,無論是診斷、治療,還是照護,都能幫助患者的生活煥發新的光彩,生活更有希望。

9月20日下午,在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主辦的“2024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主題宣傳活動”上,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傳播分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四家機構還共同發佈了《“即刻行動:點亮記憶之光”倡議》,號召專業力量、服務力量、媒體力量、科技力量、社會力量、支援力量、家庭力量共同行動起來,結合自身領域的特點和能力,用科學的知識、尊重的話語、愛心和微笑、有力的雙手來點亮記憶之光。

應對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干預效果最佳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孫永安引用《柳葉刀》最新報告數據,包括受教育程度較低、聽力受損、高血壓、吸菸、肥胖、抑鬱、缺乏身體活動、糖尿病、過度飲酒、創傷性腦損傷、空氣污染、社會孤立、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未經治療的視力受損等14個危險因素會促進阿爾茨海默病等癡呆疾病的發生。

孫永安主任強調了重視聽力下降的重要性:“我們的神經系統需要外界刺激來保持活力。當聽力下降以後,神經系統就會失去很多信息的刺激,導致神經組織發生退變。”他提醒,保持與外界的交流十分重要,不要把自己封鎖起來,要有一個很開放的心態跟外界溝通接觸。

田金洲院士提示,對於阿爾茨海默病,要走出“不能早發現、不會致命、沒辦法治”等認知誤區,越早干預效果越好。家屬成員可在生活中進行觀察,若老年人表現出不同於以往的生活行爲變化,如經常忘事、行爲遲鈍、睡眠節律變化、飲食量減少、社會興趣減少等,應提高警惕並儘早篩查。他還呼籲,對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老年人,每年應至少接受一次認知篩查。

照護是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重要部分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主任委員、解放軍第二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解恆革表示,照護是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最重要、病程中佔比最高的部分。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照護目標。在記憶減退的迷茫期,要有意識地鍛鍊老年人的認知功能並保持他的愛好,鞏固他的生活能力;在快速衰退的焦躁期,情感的支持至關重要,保持他的生活能力不下滑是關鍵;在失能的無助期,要維持他基本的生活功能,如自己洗臉、刷牙、吃飯、上廁所等;在衰竭的無奈期,則以安寧療護,舒適爲主,陪伴更爲重要。

遠洋養老失智照護總監、椿萱茂失智照護旗艦店院長趙大鵬長期從事失智照護和相關培訓工作,他表示:“家屬照護者承受着來自最親的人帶給他的內心、身體以及道德上的多重打擊。我倡議關愛失智照護的整個家庭,包括照護者。我也更希望居家照護、社區照護及機構照護能夠打通,做到很好銜接,爲失智長輩和家庭共同出一份力。”趙大鵬還以“認可療法”爲例推薦了人性化的失智照護技巧和方法。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