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住院醫師拜入「30年沒人選」感染科 張上淳做決定全是爲了爸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圖/記者周宸亙攝)
記者嚴雲岑/專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在新冠肺炎期間打下繼SARS後,人生第二場重大疫戰,也再度敲響感染科醫師名聲。然而,近年來被視爲「防疫英雄」的科別,多年前一度落入後繼無人的窘境。張上淳當年以最佳住院醫師之姿,爆冷選擇感染科當次專科,曾跌破衆人眼鏡,殊不知這一切,全是爲了父親所做的決定。
張上淳在臺大醫學院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脫去指揮中心背心,穿起白袍的他,少了坐在長桌前的緊繃,卻不減學者的威嚴。聽到到網友暱稱他「淳淳」、「大陰陽師」,他露出招牌呵呵笑聲,但被問及專業領域,卻倏地收起輕鬆神情,彷彿回到指揮中心現場,思索好一陣子,才娓娓道來。
「大家都很好奇,爲何我要走感染科?」張上淳說,同爲醫師的父親,早年醫藥不發達時染上結核病,長年飽受慢性肺病折磨,當年在臺大醫院完成內科專科訓練後,面臨次專科抉擇。爲了照顧家人,張上淳坦言,「我一開始自然想走胸腔科。」然而,擔任總醫師期間,胸腔科與感染科在正好同一個病房,他也同步受訓,2年後升主治醫師,再度面臨二擇一,就在爲了要放棄哪一專科苦惱時,與胸腔科教授陸坤泰的一次談話,改變了他的人生方向。
「陸教授說,胸腔科前面好幾屆已經有人走(這領域)了,可是感染科多年來無人接棒。」張上淳談道。由於胸腔科教授推薦,加上當時感染科謝維銓教授也希望他去,他也順應徵召,在感染科安身。
回憶至此,張上淳露出慧詰笑容,「我是臺大醫院感染科30年來,第一個學生。」他頓了頓又笑道,「一位快退休教授,加上一位年輕主治醫師,當時臺大感染科就這樣了。」
不過,金子在黑暗中,依然會發光。
張上淳拜入師門不久,謝維銓教授便宣告退休,臺大感染科剩他獨撐。在那段全國只有三、四十位感染科醫師的日子裡,院內感染不時發生,爲了避免病人如父親般,在罹病後受到終生折磨,張上淳持續推動院內感染管控,擔任衛生署感染諮詢小組召集人期間,又強烈建議將醫院評鑑感染管制從內科中獨立。後擔任臺大醫院副院長,也持續推動結核病預防,設立負壓病房,以及監視疫調結果,爲不時竄出的疫情,奠定滅火基礎。
▲新冠肺炎疫情記者會日日召開的160天,張上淳每週六都會開設「張老師時間」進行案例分析。(圖/指揮中心提供)
2003年,臺灣爆發SARS疫情,時任臺大醫院感染科主任的張上淳,第一次躍入大衆視野,以冷靜縝密的疫情分析,加上抗疫的堅定決心,成爲臺灣的防疫英雄。這一戰,吸引了許多年輕學子的注意,往後幾年,投身感染科的醫學生,也逐年多了起來。
疾管署副署長,被網友稱爲「鈞鈞」、「柯南」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副組長羅一鈞,也是感染科出身。他于于2006至2008年間,在臺大醫院擔任總醫師,接受次專科訓練,時任科主任就是張上淳。
羅一鈞坦言,臺大醫院感染科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一脈相傳,但SARS過後有增多趨勢,「我那屆招了4人,前一屆有5人。」在之後幾乎屆屆有人,直到近年醫學生改爲6年制,銜接出現斷層,感染科纔再度空了一年。
▲指揮中心日日記者會最後一天,防疫五月天與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一同切蛋糕慶祝。(圖/記者李毓康攝)
現在臺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已有10多人,雖然陣容龐大,但同爲新冠肺炎專家諮詢小組委員的臺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日前卻在指揮中心記者會卻公開抱怨,「臺灣感染症醫學會不被衛福部承認」。
張上淳接受專訪時,被問及此事無奈坦言,感染科醫師賣的是知識,能申報的健保點數不多,加上健保診療費低,「我們早年都說,感染科醫師看一個病人,比擦鞋匠擦一雙皮鞋還便宜。」也因爲不賺錢,大多醫院僅願意做到最低限度,500牀聘一位感控醫師。此外,感染科醫師需做抗生素、抗藥性把關,一定程度上,也擋了醫院申報。
張上淳說,雖然感染科醫師待遇不夠理想,但他會努力用其他方式給予協助,也會盡己所能,推動感染科成爲重要次專科。至於會想給未來想選擇感染科的住院醫師哪些建議?張上淳笑了,「這題就留着之後再說吧。」
其他人也看了...張上淳知道張洪量! 《ETtoday》專訪親哼「你知道我什麼什麼」首次和阿中部長合作!張上淳贊「陳時中親力親爲」:他都說自己面惡心善啦感染科原來有「超強步兵團」 張上淳曝「新冠專家」羣組名:幾乎24小時不休息四大戰「疫」都有他的身影!張上淳因「老戰友」一通電話投入新冠抗疫戰
►我們的美麗就用白紙黑字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