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深度丨大賽改變一座城:上海“文體”如何突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陶力 上海報道

王勵勤爲比賽挑邊,費德勒搭檔陳奕迅,張之臻聯手樊振東……他們在旗忠網球中心的中央球場裡,舉行了一場神奇的雙打網球比賽。在線上觀衆彈幕發問“樊振東不打乒乓球了?”時,上海ATP1000勞力士大師賽(以下簡稱“上海大師賽”)現場的1萬4千名球迷,也全場持續沸騰。

畫面是不是有點神奇?這是幾天前結束的上海大師賽舉辦的“費德勒超級摯友之夜”。“我提前把今年的網球比賽票都買好了,後面才知道半決賽後有這麼多大佬會來。我今天早餐在酒店跟德約科維奇合影,下午看他比賽晚上,居然還能看到費德勒,簡直不敢相信會這麼幸運!”10月15日,在回憶自己的上海之旅時,來自澳大利亞的一名球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國慶節來上海的這個假期大大超出了預期,令人不可思議。

打飛的去看比賽或是乘高鐵追演出,已經不是新鮮事。文化、體育正在成爲拉動城市旅遊經濟的重要引擎。

上海旅遊大數據監測到,國慶節期間上海市共接待遊客1862.25萬人次;吃、住、行、遊、購、娛等全要素旅遊消費交易總金額爲269.19億元,同比增長4.6%;上海市賓館旅館平均客房出租率爲59%,同比增長7%。上海市稅務部門最新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上海消費市場尤其在國慶假期實現較好增長,日均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1%。

在此背後,今年上海大師賽的觀衆人數和票房也創下歷史新高。截至賽事落幕,觀賽觀衆人數達到創紀錄的22萬人次,其中近七成觀衆來自上海以外地區。

“賽事並不是辦得數量越多越好。如何爲一場賽事創造更充分的價值,能夠打造成廣受喜愛的品牌賽事更重要。”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副教授李治國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任何比賽,專業性都是第一位的。想要更好與城市其他產業相結合,關鍵是打造屬於自己特色的核心賽事IP,例如從比賽裝備、廣告、轉播、周邊產品乃至對城市地理、人文、歷史進行研究,才能帶來更多機會。

當機遇到來,上海又將如何藉由大型賽事的發展空間,抓住新的消費紅利?

“鄭欽文”效應

“請問這是到旗忠網球中心的班車嗎?”在10月初,這句話幾乎成了上海地鐵一號線莘莊站南樞紐區域中的日常用語,網球大師賽,也已經成爲上海的新名片。

主辦方在賽事期間,開通了從地鐵站到閔行區旗忠網球中心的班車。在以往,這並不多見。巴黎奧運會帶來的“鄭欽文”效應,下半年還在席捲體育圈。

2024中國網球公開賽也讓北京的文旅消費產生了明顯的溢出效應。賽事組委會介紹,2024中網開票當日銷售額即爲去年同期兩倍。截至10月1日11時,所有門票已經售罄,票房總收入超8000萬元,創下中網門票銷售歷史新高。

緊隨其後的上海大師賽,場館內同樣座無虛席。對於今年的網球賽事熱度,上海久事體育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亦斌已有預判,“從世界範圍看,中國運動員在今年取得的成績都是前所未有,不僅僅是鄭欽文一個人,其他的男子網球運動員像張之臻、商俊程都有很好的突破。這對於職業網球在中國的普及,還有賽事、文化的推廣都具有積極意義。”

由於上海大師賽全程覆蓋了黃金週,上座率和觀看人數也不斷創出新高。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眼下的觀衆已經不像若干年前僅僅來看一場比賽,結束就走。他們更希望能夠近距離感受這種文化,場地佈置、紀念品、訓練賽等都有拓展空間。

賽事方久事體育提供的數據顯示,國慶期間,每天進入旗忠網球中心的觀衆超2萬人次,官方紀念品商店每天的銷售額超百萬元,文體旅聯動的效果十分明顯。

“今年的展廳面積增加了幾倍,有些品類還出現了爆款。實際上早在1998年第一屆喜力公開賽時,紀念品就是組委會十分看重的部分,可因爲種種原因,申城網球賽事的紀念品,一直銷路不佳。”楊亦斌無奈直言,往往準備了一屋子的紀念品,結果都變成贈品。

而現在,他摸索出一個規律,特許商品還是要和網球氛圍相結合,推出針對女性、年輕用戶的產品,去適應市場的變化,“賽事周邊的經營收入眼下佔比還很小,未來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但這個方向需要持續經營擴大影響力。”

而對於賽事主辦方來說,在一場比賽進行的過程中,依然面臨不小的挑戰。國慶假期的最後幾天,上海市遭遇雨水侵襲,旗忠網球中心的幾片室外球場無法使用,賽事日程也不得不進行調整。在此背後,處理觀衆的退票和要求也迫在眉睫。

楊亦斌回憶起10月4日的一場混亂依然十分感慨,當阿爾卡拉斯與德約科維奇先後在4號場訓練時,整個場地被圍得水泄不通。“其實當現場人數超過2萬人,我們能提供的活動內容和容納球迷的空間是不夠的。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要從硬件首先升級。”

在他看來,這些都很考驗各方的應變能力。一定要時刻洞察市場的變化,迅速做出調整。

對於賽事的背後“金主”贊助方們來說,運動員、專業性、觀衆數、票房等因素都是他們最爲看重的因素。本屆上海勞力士大師賽,辛納、阿爾卡拉斯、茲維列夫和德約科維奇等選手悉數來滬參賽,“上海一直是我最喜歡的比賽地之一,每次來這裡比賽,除了有優良的服務,球迷的熱情也總是讓人驚訝,我愛這裡。”見慣大場面的德約科維奇在比賽之餘,還參加了一場額外的中式文化活動,對上海這座城市也是讚不絕口。

藉助賽事推廣城市形象,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久事體育數據顯示,2024年F1聯想中國大獎賽的購票觀衆中,10%來自於境外,70%來自於上海之外的全國各地,差不多20%觀衆來自上海本地。

“國際的頂尖體育賽事就是有非常強的帶動效應,結合比賽的一些旅遊、消費都有很多機會。我們這次大師賽的話,7%觀衆來自境外,62%來自全國各地,30%多的觀衆是本地的。”楊亦斌特別提到,國家實施的144小時免籤政策,也爲外國人入境上海帶來了很大便利,一些裁判和工作人員來參賽也更方便。

小衆賽事擴容

如今,越來越多的城市通過舉辦體育賽事,將賽事“流量”變爲城市“留量”。比如,今年上半年在上海舉辦的2024年F1聯想中國大獎賽以及奧運會資格系列賽,都吸引了諸多國內外觀衆。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將目光投向這一賽道。據瞭解,上海大師賽此次的贊助商囊括了勞力士、梅賽德斯-奔馳、喜力啤酒、摩根大通、萬豪旅享家等國際知名品牌。

除了最受關注的網球項目,10月還有諸多體育賽事扎堆落地。上海賽艇公開賽、2024上海超級盃、2024年世界F1H2O摩托艇錦標賽、FISE極限運動世界巡迴賽·上海站等多項體育賽事也在上海亮相。與此同時,小輪車、霹靂舞等小衆體育項目也藉機走進大衆視野。

據瞭解,本次“FISE上海站”共舉辦6項國際頂級賽事,包括自由式小輪車公園賽、自由式小輪車平地花式賽、滑板街式賽、霹靂舞、極限輪滑公園賽和極限滑板車街式賽。這場落地徐匯西岸的賽事更像是年輕人的“集會”。除了比賽,西岸集團還策劃推出了露營、潮玩、美食、展演、二次元等各種項目。

2023年10月,西岸集團與法國颶風集團簽訂合作,正式引入這項國際頂尖體育賽事落地,後續將與戰略合作伙伴共同拓展該賽事在國內的發展。在文化、藝術、時尚、科技等領域外,“體育”也已成爲上海西岸的一個新標籤。

梳理該項賽事的贊助商也發現,新型賽事無疑已經成爲吸睛的重要手段。除了線下嘉年華,B站、遊族網絡、本站雲音樂均出現在合作伙伴名單裡。

上海西岸(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安達透露,在產業佈局與拓展方面,西岸集團計劃通過FISE賽事的影響力,逐步打開體育產業佈局,涉及賽事組織、直轉播、影視綜藝、kol經濟、遊戲開發等多個領域。未來,將在賽事組織、體育經濟等多個領域進行產業佈局,涵蓋線上線下的衍生產品開發以及各類版權ip的挖掘與利用。

不過,整體上來看,FISE賽事的受衆並不大,依然屬於小衆範疇,這也是行業整體面臨的短板。2024年全國體育產業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競賽表演業還處於發展初期,2022年競賽表演活動增加值佔體育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僅有1%左右,發展中還面臨不少短板和薄弱環節。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副教授李治國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認爲,小衆賽事目前參與者不多,但接下來可能會有更多參與者。尤其是在上海市整體進行推廣,還是可以從小衆開始到流行。“本身來講,這些小衆賽事只要有成長性,自然而然會帶來更大的市場或潛力。體育賽事有兩個點非常重要,第一個是人類健康;第二是要挑戰自我和人類的極限,從這個邏輯看極限運動賽事也會越來越受歡迎。”

“文體商”一體化

當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爲“情感”“情緒”買單時,文化、體育的消費熱潮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熱潮。

國家體育總局數據顯示,2012年至2022年,體育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5.4%,佔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0.60%提升至1.08%。2022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33008億元,實現增加值13092億元,比2021年分別增長5.9%、6.9%。

另外,文化演出行業也成爲政府促消費的重要抓手。摩天輪平臺數據透露,今年十一期間,演唱會的舉辦場次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60%,演唱會的異地觀演效應非常顯著。

整個國慶節日期間,在上海舉行演唱會的有約翰·傳奇John Legend、周蕙、黃麗玲、Love Live團體組合等藝人,吸引了大量外地觀衆赴上海觀演旅行。這些演出本地觀衆佔比65%,非本地觀衆佔比35%。其中Love Live團體的非本地用戶佔比最高,達到75%。

而體育賽事的熱度增長最爲顯著。上海市今年舉辦的體育賽事場次同比去年十一增長超過1.3倍。其中,2024上海國際馬文化周——《舞馬上海》馬術表演、上海勞力士大師賽等體育賽事,吸引了衆多外地遊客前來觀演,非本地觀衆是本地觀衆的1.3倍。

從演出項目數量來看,上海牢牢佔據榜首。在李治國看來,文化、體育與商業是一種很自然的組合,賽事對於餐飲、住宿、旅遊等方面的拉動很直接,要大力去發展影響力強大的高水平服務業,體育就是其中一個。

他尤其強調城市活力,“就像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城市的賽事包括馬拉松、網球都是一票難求,上海最具代表性的F1也是很受歡迎。這說明優質的賽事,確確實實可以給城市經濟帶來增量空間,還可以帶來城市的活力。未來,可以多倡導年輕人熱愛的賽事活動,還要考慮如何更好與國際接軌。”

從實物類消費向服務型消費進化,也是消費行業升級的重要表現。據瞭解,明年的上海勞力士大師賽還將對票務政策、安保管理、訓練場安排、觀衆流線以及場外活動等多個體現“軟實力”的方面展開更新升級,人工司線也將被準確率更高的電子司線取代。

這些不僅僅是指運營比賽本身,還包括圍繞賽事展開的全方位研究。今年以來,已有北京、上海、河北、廣東等多地發放了體育消費券,以進一步激發大衆運動熱情。當體育消費站上風口,城市體育產業需思考,如何抓住產業融合帶來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