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億,他們都在給LP退錢
如果要評選“資本過冬的十大名場面”,我相信你會很快聯想到“投資人轉行”和“獨角獸賣身”。這倆肯定無可爭議,畢竟翻翻公衆號推送就能看到,這倆選題都快被編輯們盤包漿了。但今兒我想提名一匹黑馬,那就是“投資人把錢退回去了”。
近兩年,與“投資人退錢”相關的新聞週期性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主角有規模化的投資機構,也有獨立基金管理人。例如在今年年初,以Torq Capital、Navik Capital爲代表的一大批獨立對衝基金陸續宣佈結束運營,將辛苦募集來的錢還給LP,而他們的主理人Avinash Abraham、Ayan Sen則隨即宣佈返回Citadel(城堡投資集團)和Millennium(千禧年基金)這些大平臺,重新開始打工。
國內市場也能找到不少案例,如果時間線再拉長,還能看到很多有頭有臉的名字。例如在去年年底的投中網一次訪談中,有家投資機構就透露,他們在先後通過安徽省母基金、廣州市政府母基金的遴選,擬分別設立規模爲20億元和5億元基金的前提下,主動放棄了募資。
這些退錢行爲的背後邏輯大致相同:由於退出難、項目少、範式轉換,基金管理人們一方面發現自己熟悉的方法論正在批量失效,維持體面的收益率越來越難;另一方面也意識到,對於LP爸爸們來說,一級市場已經不再是一個具備競爭力的配資方案。
在這種情況下,與其強撐一口氣追求一個“迎難而上”,硬着頭皮去承接“不切實際的預期”,倒不如選擇“一別兩寬”——從防守的角度來講,這叫“只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從進攻的角度來講,這叫“以空間換時間”,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轉型迭代上。
天使投資人Ankur Nagpal的經歷具象地展現了上述邏輯。去年3月,他通過郵件通知LP們,基於“市場出現了新的變化……作爲基金管理人,自己必須給予LP們更現實的預期”,不得不決定返還募資的時候,本來心情很沮喪,但沒想到LP們的反饋卻是“既驚訝又高興”。
最近,“投資人退錢”這條故事線又迎來了一批新的主角,又有總共約50億人民幣的募資被退給了LP:
Peak XV(也就是紅杉拆分後的印度與東南亞板塊)宣佈,他們將放棄總計4.65億美元的承諾募資,並同步下調管理費至2%,下調Carry獎金比例至20%;美國風投機構CRV也宣佈,他們將向旗下Select基金的LP們返還尚未投資的剩餘資金,整體規模共計2.75億美元。
老炮兒的新煩惱?
其實,與其說“投資人退錢”故事線增加了兩個新主角,更合適的說法是Peak XV與CRV的加入,才讓“投資人退錢”這件事完成了從“偶發性新聞”進化爲了“值得關注的公共議題”。因爲與之前的主角們相比,Peak XV與CRV的畫像有着三個非常明顯的差異。
首先,開頭提到的那批主理人把錢退給LP、重回大機構打工的明星基金,幾乎都成立於2016年之後。Ankur Nagpal的Vibe Capital則成立於2021年,在此之前的7年裡,他的對外身份是在線教育平臺Teachable的創始人。之所以能夠轉型爲投資人,是因爲在2021年他以2.5億美元的價格把公司賣給了Hotmart,迅速積累了一大筆財富。
這樣的出身和時間節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大放水”,認定這些明星投資經理能夠獨立募資、企業家Ankur Nagpal能能無縫轉型成投資人、能像模像樣地成立Vibe Capital是標準的“泡沫產物”。既然是泡沫產物,那麼在泡沫退散之後大家尋求吃“後悔藥”也就不足爲奇了。
而Peak XV和CRV都是標準的“投資圈老炮兒”。
從紅杉開始佈局印度、東南亞市場算起,Peak XV已經在一級市場活躍超過17年。CRV的歷史更加悠久,他們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70年成立的Charles River Ventures,最初的定位聚焦麻省理工的科技成功轉化。將近三十年後,也就是1999年,他們纔開設了硅谷辦事處,算是徹底向風險投資轉型。再宏大敘事一點,CRV沉浮商海50年,熬過了冷戰、亞洲金融風暴、互聯網泡沫、次貸危機、疫情大放水,真可謂“身經百戰見得多了”。
相比起愣頭青們“交學費”式的離場,這些紮紮實實跨越過週期的老炮兒們,顯然值得關注多了。
其次,上一波主動退錢的投資人普遍管理規模都不大。Ankur Nagpal的Vibe Capital是標準的早期風險基金,整體規模大概是6000萬美元。Torq Capital在最巔峰時期2021年的資金規模不超過15億美元,按照對衝基金的標準也屬於標準的小體量。
而Peak XV和CRV的胳膊可就粗多了。
按照那封宣佈“退錢”的投資者信,Peak XV苦心經營17年,實現收益和未實現收益共計相加達到了100億美元。他們本輪放棄的承諾募資,是在2022年中期完成的,當時宣佈的整體規模爲28.5億美元。而CRV本次決定退錢的Select基金,是他們旗下第二隻面向中後期輪次的基金,2022年募資完成的時候整體規模爲5億美元。同年,CRV也完成了最新一期早期基金的募資,規模爲10億美元。
如此大體量的投資機構退還如此大體量的資金,不少人仔細回憶了一下,上次出現類似的場景還是互聯網泡沫破裂之後的2002年到2004年。當時大量風投機構退還了已經完成的募資,有的基金管理人甚至連續多次進行了退還。例如知名風投機構Accel的第八隻早期科技基金,就在2000年完成14億美元的募資後,先後在2002年9月和2003年7月兩次退錢,把基金規模縮減到原來的一半(7億美元)。
而且更應景的是,Accel正面迴應過他們退錢的原因。當時在接受採訪時,他們給出的說法是LP們失去了信心,總是抱怨他們佔用“流動資金的時間太長了”——你看看,是不是“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第三點差異體現在,前一波退錢的投資人都透露出“下牌桌”的意思,主理人回去當基金經理,Ankur Nagpal直言“那些收到退款的LP們可能再也不會重返風險投資了”。而這次退錢的兩家機構都明確提及了“策略轉型”。
CRV表示他們發現自己此前爲中後期公司設計的數學模型已經失效了,從結果上看讓他們錯過了大量的投資機會。因此他們決定在積累足夠多的數據,完成對數學模型的重構之前,不會再尋找新的項目,也不會發行新一期的Select基金。在退還資金之後,他們將重新專注於早期的科技投資當中。
Peak XV也提到了此舉是希望與支持者們“更好地保持一致”,平衡投資者們對印度市場潛在泡沫的焦慮,並不代表他們對該區域市場失去信心。一個重要的例證是,他們所放棄的承諾募資都集中於中後期的成長期基金,種子基金與早期風險基金的基金規模仍將保持不變。另一個旁證是,他們在今年年初被曝出正在籌劃一隻新的常青基金Peak XV Anchor Fund,用來探索對不同資產類別的投資。
實際上,文首提到的那家機構,也在那次關於“退錢”的訪談中明確提到了“轉型”。“將更多致力產業整合重組,加大上市公司控股,並且優先動用自有資金”。這種方向調整的背後邏輯,是他們相信“在不確定的環境下,需要多創造一些相對的確定性”,才能給與LP們更多的信心。
總之相比起前一批退錢的投資人,這一批投資人的退錢更能爲創投圈裡帶來實際的影響。
繼續下行的信號?
也正是因爲這些差異的存在,“投資人退錢潮”反覆出現一兩年後,終於獲得了進入財經頭條的機會,進而帶來了一層更濃重的悲觀情緒。主流觀點認爲,這波動作是當下創投行業流動性枯竭、退出艱難的最好標識物。尤其是Peak XV和CRV本次退錢都集中在“中後期的成長期基金”,很好地證明了風險投資真的越來越像一個講究下注賠率的賭博遊戲,而不是微觀可控的勝率遊戲。
Pitchbook最新的一份報告爲這一觀點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他們的分析師團隊整理髮現,在過去一年風投機構虧損退出的比例達到了70%,是2009年次貸危機結束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中D輪及以後輪次的投資,“絕大多數”都只能虧損退出。
在最慘的歐洲市場,有54%的獨角獸企業在2022年之後再也沒有完成過任何一輪融資——參考市場平均數據進行估算,歐洲市場的獨角獸企業們整體估值已經下滑了21.8%,總計能夠達到驚人的973億歐元(7525億人民幣)。
這樣的現實進一步推動資金流出。在2024年Q2季度,私募股權基金完成了全球41%的併購交易,較上一季度的33.5%再次大幅度提升。
某種程度上,這也解釋了Peak XV爲什麼不像CRV那樣坦誠數學模型失效,進而完全停止此後的相關投資活動,而是隻退回了16%的募資,並繼續強調他們對市場的信心。因爲印度市場的“泡沫程度”真的很難讓人徹底捨棄。
2024年,印度創投市場迎來了里程碑時刻,他們的科技公司IPO數量首次超過了美國。與此同時,印度股市的市盈率目前達到了21倍,新興市場的平均市盈率爲10倍,美國是17倍,而中國是8倍。
具體到Peak XV,自紅杉拆分獨立以來,他們已經完成了12億美元的退出,其中大量是通過IPO實現的。例如食品配送集團Zomato、化妝品零售商Mamaearth。可以說,如今的印度是目前僅有的項目夠多、退出渠道夠順暢、估值沒有出現明顯回調、仍然對中後期輪次稱得上友好的創投市場。
在後期退出相對通暢的帶動下,過去一年印度市場也出現了大量規模在5億以上的早期基金。Lightspeed、Accel、Matrix、Nexus在今年設立的印度基金,規模分別達到了5億美元、6.5億美元、5.5億美元、7億美元。
從Peak XV的聲明來看,他們也應該是在賭泡沫被戳破的時間。他們公告裡的具體說法是:“在印度公開市場價格高昂的背景下,我們需要以謹慎的方式投資我們的增長基金……當然這或許與市場繁榮的現狀背道而馳,但從長遠來看,這將爲我們的創始人和LP帶來好處。”
另外就在本週四,Bernstein Societe Generale Group的亞洲量化策略師週四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將印度股票評級從中性下調至低配,理由是印度市場“估值相對於中國和新興市場而言處於紀錄高位,因此印度市場近期似乎相當脆弱”,與此同時有數據顯示,外資今年10月已從印度股市撤資超過50億美元。
也正因爲如此,Peak XV對信心的強調反而更讓人悲觀:連頭號玩家都有若隱若現的“梭哈”思維,看來整個創投行業的迭代動盪期還遠遠沒有結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