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美國不再爭取戰略三角的樞紐位置嗎?(張登及)

美國若「同時」與俄、中衝突,「最好」的結果只是慘勝,更很可能是無意義勝利。(新華社)

歷史上的魏蜀吳宋遼金美英法、英法德、英日俄、美蘇中美中俄等等,都是經典的大型「三角關係」。但凡在三角關係裡,行爲者總是企圖用「打牌」取代直接對抗,以更小的成本獲取較大的收益。能否成功「打牌」,往往也是大國興起與衰微的歷史轉捩點。三角中的權力流動與權謀變化比「兩極」更快、更豐富,很多小國處於這些三角關係外,雖然政策選項可能增加,但風險也隨之提高。如果本身陷入其中成爲不對稱三角的一角,維持戰略自主性的難度更大;動輒得咎的風險也更大。

歐亞大陸東西同起烽煙北京又逢機遇?

最近東亞的臺海、東海、南海情勢風起雲涌;同時烏克蘭內戰也一度瀕臨大國出兵、重演克里米亞危機的風暴。在暴風圈的表面之下,各方觀察家無不關注兩大問題:(一)美國能否同時迎戰兩個核子強權,同時把衝突控制在傳統武力的區域衝突而非核交火總體戰;(二)美國如何分配製衡歐亞大陸兩端的資源,避免因集中一側,使另一側漁翁得利。

有些評論甚至爲美國擔心,如果處理不善,已經「平視世界」、四處批判「美國例外」與「雙標問題」的北京,又會像「九一一事件」一樣,多贏得一個「發展機遇期」。目前中美經濟規模已經拉近至7比10,雖然共軍現代化仍遠不能趕上美軍,但「下層結構決定上層建築」,何況共軍只需要在鄰近區域以「不對稱」方式勝出,就有可能加速美國全球霸權的衰微。這已經不是「青萍之末」、「始於蟻穴」的小事,華府自然是憂心不已。

美國不再可能同時進行東、西兩場大戰

前一個問題容易解答,答案爲否。俄、中極可能就是排名第二、第三的核武大國,絕非當年納粹德國加上日本軍部可比。(雖然公開資料顯示共軍核武的彈頭數與法、英相近。)美國若「同時」與俄、中衝突,「最好」的結果只是慘勝,更很可能是無意義的勝利。所以美國的綜合軍事力量雖然仍舊遙遙領先全球多國,但也只能計劃打一場半的戰爭(一場對大國、一場對中等軍事強國如伊朗、北韓、伊拉克);想同時擊敗兩個核大國風險太大。那麼問題落到第二項:如何把握歐亞大陸東西兩側的輕重,分別應付,以免焦頭爛額。

美國在贏得二戰之後的全盛時期,也不希望同時在東西兩方同時開戰,所以韓戰是「意外」的戰爭,華府也拒絕將砲彈打過鴨綠江。即便如此,聯軍越過三八線的反攻仍然有風險。如同日前史丹佛大胡佛研究所「中國全球銳實力」項目主辦的一場由前國防部長馬堤斯(James Mattis)、前戰略司令部司令伊利斯(James O. Ellis)出席,題爲「美國、中國、臺灣:預防戰爭的策略」(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Taiwan-A Strategy to Prevent War)視訊會議中專家所指出的,當時美方自信只是打垮北韓,剛打內戰的共軍不至於出兵;結果在周恩來告知無效後,共軍仍是開過中朝邊界。這類「意外」的意義就是,即使刻意節制,不預期的大戰仍可能爆發,更何況不節制,後果可想而知。

也因爲如此,美軍冷戰時期在「印太」的兩場大戰-韓戰與越戰,都避免把主要大國直接捲入,並且以「有限戰爭」(請特別注意,包括『越戰越南化』),作爲戰略目標,以免在一側大打出手,卻被另一側漁翁得利,盡失離岸平衡的「天賦優勢

華府樞紐:可望不可及?

最後就是平衡者如何掌握好應對東西兩側對手的力道問題。「戰略三角」提示的最佳方案是平衡者佔據「樞紐」(pivot)位置,讓歐亞大陸上的陸權強國們自己相互制衡,最好「觀虎鬥」後纔出手(就像歐戰與第二次中日戰爭)。以目前來看,如果像3月初華府公佈的《期中國家安全戰略指南》(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Guidance)指出的,「中國是唯一有能力結合經濟、外交、軍事與技術能力,以對開放的國際社會提出持續挑戰的競爭對手」,那就不應過度應承基輔的要求。所幸不知是華府叫基輔知難而退,還是莫斯科「見好就收」,又或者是操作過頭的澤倫斯基總統(Volodymyr O. Zelensky)爲美俄大局做了「讓步」(這隻能事後觀察烏東狀況來印證),東歐緊張情勢,近日隨俄軍後撤有所下降。但無論如何,這不是華府贏得中俄爭相討好的樞紐,反而是普京更接近美中爭相結交的位置。而從川普開始到拜登當家,昔日尼克森以降曾經逐漸取得的在蘇中之間的優勢,現在似乎可望不可及。

歐洲除了退歐的英國與東歐一些小國,主要大國多不可靠。印太看似有「小北約」雛形,但除了澳洲、日本像是「一邊倒」了,印度也自有盤算,東協更難說。華府要集中一側,難保另一側有人扯後腿。同時兩側加壓,所有「理念相近」的「民主同盟」誠心聯合、同時出擊歐亞大陸兩強,很像戰國羣雄聯軍討伐「兩個秦國」,場面可以浩大,目標很難落實。而與(西秦)俄國「結婚」必然要有「聘禮」,對霸主面子裡子也都不可行。那麼美國要爭取時間「中興」霸業,避免中國(東秦)趕超,最終上算,還是爭取離岸之樞紐地位。

以此看來,各國的劇本也不應只有威武霸主兩面出擊,與美俄「結婚」兩個版本,還應考慮美國重回樞紐會怎麼做,自己當如何。

(作者爲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