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與資管行業正被重塑,2024年或將邁向“真正服務化”元年
在當前市場環境之下,財富與資管行業充滿變化與挑戰,轉型成爲必然趨勢。
5月10日,華寶證券董事長劉加海表示,行業從監管、政策、行業生態、業務模式等多個維度實現了革新蝶變,重塑中國財富與資管領域的內在發展邏輯。
"監管體系改革、資管產品降費讓利、ETF迅猛發展、私募相關政策法規密集出臺、信託行業新三分類落地實施等一系列行業變化影響深遠,並由此催生金融機構轉型訴求。轉型變革的關鍵點在於行業真正邁向服務化發展之道。"華寶證券研究創新部負責人張青認爲,2024年或將成爲財富管理邁向"真正的服務化"的元年。
財富與資管行業正在被重塑
2023年財富與資管行業發生了哪些變化,2024年將呈現怎樣的趨勢?
以公募基金來看,根據華寶證券發佈的《2024金融產品年度報告》(下稱《報告》),公募基金總規模首超銀行理財,不同產品規模分化。截至2023年末,公募基金產品規模達到27.27萬億元,同期銀行理財規模26.80萬億元。
不同類型看,在2023年"債牛股熊"的市場環境中,主動純債型基金規模增長,指數型尤其是股票指數型基金規模逆勢增長,主動權益型基金、固收多策略型基金和FOF基金規模縮水,另類投資基金、Reits和QDII基金在多元配置需求催生下規模增長。
私募基金方面則是監管體系不斷完善,供給側改革加速。"存量基金數量仍保持向上,但增速放緩,存量基金規模逐漸平穩,不再快速擴大,扶優限劣、保持行業高質量發展逐漸成爲主題。"張青稱。
展望2024年的中國私募市場,張青認爲,面對2024年的市場環境,多策略配置愈發重要,從Alpha到Beta,既需要在同策略中挑選優秀穩定的管理人,更需要在不同時點下對策略的適用性加以判斷,從而能在中觀層面對資產配置進行合理規劃。
2023年是券商資管公募化發展的大年,在"一參一控一牌"政策指導下,券商資管不斷完善公募化牌照佈局,進一步向公募產品延伸。同時,券商資管ABS+REITs業務增速明顯,專項資管業務成爲重點。
展望未來,《報告》認爲,機遇與挑戰並存,需深化戰略、客羣、業務多方面佈局。其中,從戰略業務角度,財富管理的客羣需要和資管賬戶體系銜接,用投顧業務串聯財富+資管實現以客戶爲中心的一站式服務;客羣分佈上,私募降費讓利投資者大勢所趨,券商資管需發力C端客戶服務;可以充分利用ETF業務實現下一步公募化產品佈局抓手。
再看衍生品市場, "2023年~2024年初,‘雪球’和DMA產品的快速興起和風險爆發,顯示我國場外衍生品市場發展不夠均衡。因爲稀缺性受到追捧,又因爲稀缺性成爲風險積累的焦點。"張青稱,場外衍生品市場在加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職能之外,如何全面有序發展,是一個需要通盤考慮的問題。
關於未來發展,張青認爲,衍生品標的從中小市值指數向大盤股指數的拓展,利用場外衍生品降低投資大盤股的收益波動,無論在短期還是長期來看都具有一定發揮空間。
如何轉型與破局?
賣方模式下"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核心痛點、公募基金費率改革的開啓等一系列內外因,催生了金融機構轉型訴求。
"中國財富與資管行業的轉型方向是邁向服務化。"張青稱,邁向服務化,是打破財富與資管行業傳統以產品爲中心的運營模式,向以服務爲中心的運營模式轉變。
在他看來,這種轉變不僅僅是創設差異化的金融產品,更是以滿足客戶深層次需求和提升客戶體驗爲核心目的的一系列產品增值服務,以達成"千人千面"的財富管理服務體系,這是中國式買方投顧的模式構建,是行業變革的最終指向。
那麼結合中國現實,怎樣做到真正的"買方投顧"?
張青稱,"結合境內外的金融歷史發展經驗以及中國的財富管理生態,我們認爲‘買方投顧’的定義是對傳統‘賣方銷售’和部分現有金融機構使用的‘賣方投顧’模式的一次徹底顛覆,只有在‘買方’和‘投顧’這兩個維度上同時發力,才能實現真正的‘買方投顧’。"
當然,財富管理行業也存在着一些問題。《報告》顯示,回看2023年,國內的財富管理行業目前面臨着四大重要矛盾:投資理念端,偏向於債權投資的財富歷史與急迫的非標轉標之間的衝突;金融機構端,金融機構與金融牌照不匹配之間的衝突;資產遴選邏輯,機構資產荒與產品遴選邏輯的變化;財富管理銷售側,投資者投資體驗不佳與資本市場缺乏新資金的衝突。
關於中國財富管理的未來之路,華寶證券認爲,需要全方位重塑財富管理生態;合理引導普通投資者的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快速更新投資者對財富管理與金融產品的認知體系;走出去、引進來,實現與國際化保持一致,加強ESG研究和投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