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看邊緣魯蛇變梟雄 《瑯琊2》延續道家思想

▲有中國版《基督山恩仇記》之稱的《琅琊榜》,續集《琅琊榜2風起長林》已於東方衛視圓滿落幕。(圖/翻攝自《瑯琊榜風起長林》官方微博)

《瑯琊榜之風起長林》(或簡稱《瑯琊2》)50集追畢,周邊朋友迴應偏冷,多認爲遠不如《瑯琊榜》。《瑯琊2》當然差《瑯琊榜》遠矣,《瑯琊榜》早已成傳奇,《瑯琊2》僅能算氣質清新。

剛開始看沒幾集,我早死心不去一直想前篇,不只角色與演員悉數更換,不同朝代、不同故事也扯不上什麼關係,剩下一個「瑯琊閣」出現鏡頭雖比前篇多(很多),但也只是作懷舊觀衆的背景連接,實際發揮功能有限。

很多人嫌《瑯琊2》卡司太弱,我沒那麼在意黃曉明不是從頭演到尾,也佩服制作單位重用劉昊然蕭平旌)、吳昊宸蕭元啓)、張慧雯林奚)、張博荀飛盞)等年輕輩,願用大戲新秀

但我真正在意的是劇情。不管這戲和《瑯琊榜》有無關係,繼承多少IP(智慧財產權遺產,重點是自己得成材,得是一出好戲。若從這角度以編劇看編劇,《瑯琊2》明顯繞過之前自己的經典優勢,選擇另一種打法。

用一句行話說故事,《瑯琊榜》是「一個落難英雄重返榮耀變回英雄」,英雄可以指梅長蘇林殊),也可以是蕭景琰;《瑯琊2》卻是「一個邊緣魯蛇處心積慮變成奸雄」,指的是登上「萊陽王」猶不知足的蕭元啓。

憑這兩句話,大家可看出兩戲的成敗關鍵:前者層層疊疊,是爲了通向英雄最後的復仇、揭曉與勝利;後者卻爲了烘托這一奸雄的養成,而讓一堆好人(或半好人)做出各種犧牲。就自我創新言,《瑯琊2》很勇敢,但以大衆市場言,有點誤判。

▲蕭元啓在別人眼中是個散漫的皇家子弟,他很想證明自己,所以有了陷害長林軍的做法。(圖/翻攝自《瑯琊榜風起長林》官方微博)

主筆旁落去蕭元啓這一「皇家魯蛇」,上半段漫長的宮鬥顯得單調無比。朝中只有一個首輔大人有戲後宮只有一個荀皇后有戲,連皇帝都沒個性和手腕(反倒鋪陳他不停咳嗽要英年早夭),簡直太不過癮

半場前還出現過很多次要角色(主要是壞人),一個接一個死掉,每當大家以爲那個魔頭會成爲全劇佛地魔,結果竟然很快消失,觀衆又得接受下一個「魔考」。難怪有人說看《瑯琊2》像看單元劇(但不是美劇那種每集處理單一主題的單元劇),而看《瑯琊榜》卻有一氣呵成之感。

全劇大節雖有不少漏洞,但感人小戲卻不少。尤其兩劇最後高潮都堆砌到一場宮廷惡鬥,確實有把掉下去的節奏拉上來。

但我最喜歡的,也認爲是編劇最鮮明的標籤,就是這兩戲沁入骨髓道家思想梅長蘇固然窮盡陰陽家作風,隱逸半生玉成靖王最後病死(儘管導演好似留了一手懸念),但《瑯琊2》蕭平章武功蓋世,竟爲弟弟以命換命;平旌接棒後兩度建立奇功後又下野,更是老子道德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貽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的具體實踐。

長林王府以軍功聞名,本具殺伐之氣,編劇卻把蕭氏父子兩代刻劃儒將俠客風範,死者已矣,生者飄然遠去,是兩部姊妹作我以爲最神似處。

好文推薦

陳樂融生小孩不是開關,曾關上要再打開不容易

陳樂融/四不像電視臺誰來做都辛苦

陳樂融/從「北京歡迎你」到「北京先挑你」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贊!

●陳樂融,知名創作人、媒體人、策劃人。遊走於作詞家、作家、主持人、編劇、文化評論家、品牌及營銷顧問、人文心靈講師等多種角色。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