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聖、莊育修/就從小劇場開始

小劇場觀衆距離近容易互動,提高觀衆欣賞表演的樂趣。 (圖/Theatre de la Sardine/flickr)

文/陳學聖莊育修 近幾年來,政府許多的文化硬體建設開始重視表演藝術部分,從中央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臺中國家歌劇院臺灣戲曲中心,到地方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新北表演中心等,這些新建場館大多都是屬於座位數1,000或以上的大型場館,雖然其中部分有規劃中小型的表演廳涵蓋在場館的建設之內,然而對於絕大部分的表演藝術團體來說,大型表演廳通常租金昂貴,雖然座位數多,可以販售較多的票券,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表演團體要承受的票房壓力也就相對沉重。

有了新的專業場地,但票房在哪裡? 這樣的狀況凸顯了表演藝術產業的某些問題,國內一直以來普遍缺乏專業的表演場地,雖然蓋了許多的多功能展演廳,但是也被藝界人士譏諷「多功能就是無功能」,好不容易終於蓋了專業的表演場館,卻又因爲場館的租金偏高,使得許多表演團體望之卻步,而延伸出來的就是,當表團承租場地後,如果是售票演出,通常都面臨票房難賣的狀況,甚至藝文人士都會自我解嘲地說「臺北現在難賣票,出了臺北賣票難」,反映出民衆普遍不願意購票觀賞節目的狀況,如此的惡性循環的情況,致使許多的表團經營每況愈下。特別近十年來,許多縣市政府不斷的舉辦許多節慶活動,然而這些都是「免費」的節慶活動,當政府所屬的表演團隊票房都難推的情況下,政府卻不斷帶頭一直辦理「免費」的表演、節慶活動,使得民衆出現「有免費的表演我纔看」的消費習慣,然後又一面要求表團在表演場館的演出要售票,這樣如此矛盾的作法,真的能夠鼓勵民衆購票,振興我國的表演藝術消費市場嗎?

▲小劇場拉近民衆與藝術的距離。(圖/Francis Lai/flickr)

建設小劇場是大多中小型表演團體的願望其實,如果要鼓勵民衆多買票看錶演,提高藝術消費,小劇場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民衆一般對於大型場館容易會有距離感,認爲進去「高級」場館看錶演是一種奢侈的消費,而對於表團來說,大場館租金貴,座位雖多但票不好賣,小製作的節目到大場館演也不符成本,因此小劇場的重要性就更能凸顯出來,座位數300以內,對於表團來說售票壓力小,而在空間上與觀衆距離近,更容易彼此互動,提高觀衆欣賞表演的樂趣。現行國內有許多的閒置空間都可以朝這方面來規劃,例如臺鐵的閒置倉庫、公部門的蚊子館等等,甚至連民間的老屋都可以利用變身小劇場的方式,活化再利用,舉例來說,在我擔任臺北市議員的任內,我就與市府合作將牯嶺街上的原中正分局,在分局搬遷後推動成爲現今的牯嶺街小劇場。再以桃園來說,桃園目前除了中央大學黑盒子之外,沒有其他專門的小劇場,但是桃園火車站旁的目前閒置中的臺鐵七號倉庫,就很適合活化作爲小劇場來使用。此外,復興路上的舊桃園分局,原本文化局已預定要打造爲藝文綠洲,可惜的是,鄭文燦市長在勘查過後,卻指定要作爲新住民會館,令桃園藝文界一片譁然,畢竟我們不缺會館,但是缺少能夠讓藝文發芽、成長,拉近民衆與藝術距離的小型表演場館。

好文推蔫

陳學聖、莊育修/爲閒置樂器找出路:給偏鄉孩子一個夢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贊!

●作者:陳學聖,立法委員;莊育修:委員助理。陳學聖曾修訂文化資產保護法博物館法、電影法、水下資產保護法等,對環境保護不遺餘力,並關注動物保育議題致力於臺灣土地上文化歷史保存與自然環境永續發展的關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