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學位迴歸 政策的善意你get到了嗎?

標題:夜讀|第二學位迴歸,政策的善意你get到了嗎?

今年畢業的大學生,除了找工作考研、出國外,還有個選擇:讀第二學位。

5月29日,教育部發通知稱,第二學士學位教育作爲大學本科後教育,是培養複合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去年7月被停止招生的第二學位,又回來了。

多一條路,總是好的。

我有一個朋友,本科就讀於某985高校,應屆時未拿到保研名額,後兩次考研接連失利。往屆生的名頭,零工作經驗,讓他在找工作時也屢屢受挫。是繼續考研,還是先找個工作做着?難以抉擇。

第二學位來得正好。“像我這樣的在考研大軍中‘光榮了’的同學是大多數,第二學士學位,可能是我要選擇的一條退路。” 雖然有點苦澀,他還是笑了。

“退路”,或許不如“出路”,但走好了,它就是“以退爲進”,是種韜光養晦的智慧方向明確後,朋友很快轉換思路:“用六年時間讀了兩個本科,只要認真學習,提升自己,將來不管走科研路子還是進入職場,都更有競爭力。”

所以,儘管在眼下重啓第二學位,有明顯的緩解疫情期間大學生就業壓力的考慮,我也認爲,除了現實因素,第二學位還是有很多作用,比如促進跨學科、培養複合型人才,提升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只是,這些作用的顯現,需要有一個過程,更離不開個體的努力。

還要注意的是,第二學士學位,不僅招應屆生,還招近3年畢業、目前未就業的往屆生——當然,都需要取得學士學位。後面這一羣體中,有一些人是在找工作時感受到了自己“學藝不精”的。現在,大學校門重新爲他們打開,可以滿足他們“回爐充電”的需求。

認知上統一後,實踐中則要回應一個問題:我們做好了迎接第二學位的準備嗎?

學位學位,首先要回答“學什麼”。 新聞裡說,將重點支持高校在國家急需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應急技術與管理、電子信息、大數據、網絡空間安全、集成電路能源動力生物醫藥養老護理家政服務等相關領域增設第二學士學位專業。這透露了兩個思路,一是抓“重點急需專業”,二是將賦予高校一定的自主權。這是對的,但在實際操作中,還需要考慮得更細。比如,以上專業多是理工科類的,對於文科生,能不能出臺些利好政策呢?

還有就是高校面臨的一些實際問題,不能不考慮。最普遍的一個問題,是學生宿舍的緊缺。有專家建議,第二學位的學生可以走讀。對於一些家不在本地的學生而言,走讀必然會導致讀書成本的上漲。如何調節其矛盾,讓第二學位學生最大限度免於經濟壓力,又能增強對學校歸屬感,還需要統籌考慮。

前不久,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介紹,第二學士學位今年將在7月底完成招生。如今針對第二學位擴招的供給側,已準備好了。不少大學已在向學生了解意願、摸排情況。眼下已經是6月中旬了,各項工作還需加快推進步伐,但也不能忘了秩序、亂了節奏

更長遠的問題在於,待第二學位的學生畢業後,社會的任何度如何?這其實也是眼下學生們十分在意的因素。因爲多數學生畢業後,還是要進入社會找工作。

我查了相關信息得知,第二學位證書上須明確標識“第二學位”字樣。這當然是規範操作,但如果畢業生在找工作時,有志於找第二學位相關的行業,那麼其與“第一學位”學生競爭時,第二學位證書的含金量如何?一些用人單位招人時,會不在“專業要求”一欄中,刻意寫上“第二學位專業除外”?這些雖是後話,也不妨先就多考慮一些。

讓政策的善意,個人多元化選擇,與尊重知識、鼓勵學習的社會氛圍同頻共振,最大限度呵護好所有人利益和願望,纔是第二學位的完整意義。我們要做的還很多。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