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投資 疫後新顯學
疫後市場對於ESG主題的重視,成爲投資新顯學。圖爲投資理財示意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臺灣連續2季成爲亞太區外資流入最多的地區。(本報系資料照片)
晨星就ESG投資建議
投資人在疫情中意識到,企業需建立一個考量所有股東利益,且具防禦力的商業模式之重要性,因而對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興趣將有所成長。投資研究機構Morningstar晨星最新一份的《全球可持續資金流向報告》顯示,全球永續型基金的資金淨流入在2020年第2季達711億美元,較上季暴增72%。由此可見,疫後市場對於ESG主題的重視,儼然成爲投資新顯學。
第2季資金流入永續型基金最多的地區在歐洲,共淨流入614億美元;其次是美國,流入104億美元。晨星表示,亞太區僅佔永續型基金總資產的2.4%,第2季淨流出爲7.74億美元。不過,臺灣則連續2季成爲亞太區外資流入最多的地區,在基金推出的推動下,在第2季度吸引了近1.3億美元。
亞太ESG投資興起
第2季,大陸ESG永續基金大量外流10億美元。晨星表示,中國投資人通常將股票基金的發行視爲股票IPO。他們買進,持有幾天或幾周,一旦基金產生一定報酬,就將其賣出。香港和新加坡只佔永續型基金的一小部分,這兩個中心分別只有2.83億美元和600萬美元的註冊資金。然而,這些數字可能並不代表這兩個市場投資人對ESG日益增長的興趣,因爲香港和新加坡投資人購買歐洲UCITS基金是很常見的。
晨星歐洲、中東、非洲地區及亞太區可持續研究主管Hortense Bioy指出,儘管亞洲對ESG投資的意識落後於世界其他地區,但步伐正在加速成長。亞洲的衆多監管機構推出不同程度、不同發展階段的相關措施,旨在消除可持續投資的障礙。這些措施包括要求企業披露更多及更高質量的ESG數據,以及鼓勵資產管理公司推出更多專注於ESG的產品。
臺ESG居4小龍之首
據大型投行估算,每年標普500企業會因ESG爭議事件,而使市值損失逾6000億美元。此趨勢不僅發生在成熟市場,亞太區域也是如此,企業能否在ESG議題上有正向表現,已成股價超越大盤的重要指標。
根據美林美銀統計,ESG議題風險較低的企業排名,臺灣在亞太區衆多國家中,名列第2名,並優於香港、新加坡、南韓、日本等國家,居亞洲四小龍之首。法人分析,顯示臺灣具備相對較佳的產業體質、政經環境亦相對穩定,這些優勢也從臺股向來受外資青睞可獲得印證。
瑞銀投資銀行研究團隊近期發佈「入門亞太ESG及可持續投資的現況與未來」報告指出,亞太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投資興起,成長動力之一是來自爲支援ESG而簽訂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UNPRI)、擁有7.7兆美元資產管理規模的亞太資產所有人。至2020年6月,亞太ESG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計有617.5億美元,2018年第1季至2020年第1季的亞太ESG ETF則從15.6億美元升至70.1億美元,瑞銀認爲其仍有進一步增長空間;因爲ESG基金/ESG ETF產品目前僅佔亞太地區總額的0.79%/1.17%。此外該地區的監管力道也有望持續驅動ESG市場發展。此外,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指出,美國民主黨的政綱有較多綠色倡議,利於亞洲環保、社會及治理(ESG)領導者,包括日本環保車廠及亞洲電池生產商,以及中國智慧基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