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就業飆上81.4萬人創新高 逾2成3勞動者被迫當打工派遣族
▲根據主計處統計,今年非典型就業人數飆升至81.4萬人,一舉創下歷史新高。(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行政院主計總處公佈人力運用調查結果,2018年5月從事非典型工作者攀升至81.4萬人,年增1.05%,儘管增幅低於去年的1.68%,不過仍創下歷年新高紀錄,其中「非自願」從事非典型就業佔比仍有23.85%。
根據主計總處調查顯示,今年5月非典型(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81.4萬人,年增9000人,佔全體就業者7.13%,其中部分時間工作者42.3萬人,屬臨時性或人力派遣性質工作者(與部分時間工作者具重疊性)63.7萬人,分別較上年增加6000人及8000人。
主計總處表示,觀察近10年趨勢,受2009年金融海嘯影響,2009年、2010年非典型工作者人數年增率均逾5%,近3年因景氣回溫而降至2%以下。
從事非典型工作主要原因,其中「職類特性」(指該項工作多具有臨時、短期等工作特質,如營建工)佔28.76%;「找不到全時、正式工作」佔23.85%;因「求學及受訓」者也佔16.82%。
按年齡別觀察,15至24歲青少年從事非典型工作者19.8萬人,佔其就業人數23.32%,主因「求學及受訓」者13萬人或佔65.87%;按性別觀察,女性從事非典型工作者計38.1萬人,其中從事部分時間工作者24.7萬人或佔女性就業者之4.86%,高於男性17.6萬人或佔2.78%。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非典型就業在勞動市場中屬於較有彈性的工作,就業者根據自身的專業或對時間分配限制性,不能單純把非典型就業與弱勢族羣畫上等號,當然不可否認確實有一部分是弱勢勞工,約佔2成3。
以營造工爲例,該職業特性會隨着施工時間和工程規模而有所不同,因此這類型工作者屬於非典型就業者,這類薪資水準也不低。另觀察職類特性投入的工作者,又以男性佔最大宗,比例遠高於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