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正在成爲央行放水的渠道
有一件事是顯而易見的。
自去年起,ETF就在持續流入,光是國家隊,大概就買了8000億左右。
8000億是啥概念呢?
支持設備和家電更新的資金也就3000億,支持收儲也是3000億。
9月份,央媽還提供了兩個工具支持上市公司借錢回購和金融機構借錢買股,這裡又是一個8000億的額度。而如果用的好,還可以繼續追加。
由此可見,國家放水的方式已經改變了。
央媽一直都在持續的寬貨幣,但企業和居民的風險偏好都很低,不願意借錢。
所以錢就一直在金融體系內空轉。
機構們都拿着錢去買債,把債券推出大牛市。
儘管央媽多次警告債市風險,但機構依然不管不顧的做多。
債市就不斷抽走股市的資金,股市在地板上來回摩擦。
此時國家隊出手,不停在ETF上掃貨。
國家隊掃貨的錢從哪裡來的呢?
源頭肯定是央媽。
那麼,國家隊就是在通過股市幫助央媽投放貨幣。
一旦投放的量達到臨界點,市場就會瘋起來。
終於,臨界點在9月底達到了。股市瘋起來超乎人們想象。
然而,由於這是一個突變的過程,所以大部分機構和散戶都沒反應過來,A股就重回3300點了。
9月份,在股市反轉前,我跟我社羣的小夥伴講了荷花定律。
荷花在第30天開滿池塘,然而,它在第29天才開了一半,在第25天只開了池塘的1/32。
很多事都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而是經年累月的累積之後,在瞬間爆發。
大家回想一下這次A股的行情是不是如此?
如果你不明白股市運行的規律,註定是賺不到錢的。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將樓市作爲寬信用的渠道。
所以大家總盼望着政策繼續刺激樓市。
由於樓市涉及的產業鏈很長,所以資金進入樓市後能帶動很多產業復甦。
房價的上漲還能產生財富效應,提振居民的消費意願。
然而,現在已經不能繼續靠刺激樓市來提振經濟了,否則會引發很嚴重的危機。
不過,市場還不太適應通過股市來寬信用。
股市寬信用的傳導機制是如何的呢?
第一,激活創新創業;
股市估值提升後,一級市場纔有活力。
通常來說,一級市場的估值比二級市場低,這才能鼓勵資本去投資創新創業。
一旦成功,就可以在二級市場上市退出。
現在股市的估值跟一級市場差不多了,那誰還去創新創業呀?
當創新創業被激活後,就能帶動就業和經濟。
第二,財富效應提振消費;
與樓市一樣,股市上漲也能製造財富效應,從而帶動消費。
第三,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如果企業通過債權融資,利息就會增加財務費用,降低企業利潤率。
而股權融資就能降低企業成本,解決企業債務問題,降低企業風險,增加利潤。
第四,轉型科技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
以前靠房地產刺激經濟,而房地產天生就是跟銀行綁在一起的。因爲從銀行拿錢需要抵押。
而我們現在需要向科技創新轉型,銀行跟科技並不匹配。
科技創新需要通過股權融資進行扶持。
金融機構不是都瘋了一樣去買債嗎?
這就使得央媽釋放的貨幣一直在空轉。
但國慶之後,我們很可能就會看到債市會結束牛市了。
第一,股市上漲會跟債市競爭資金。
第二,財政可能會發力,增加債券供給,提升實體的資金需求;
第三,期貨市場的正基差會引導量化機構構造中性產品,跟債市競爭資金,從而將債市的資金引流到股市。
債市裡可是虹吸了大量的資金,如果中性產品能持續引流,A股就能在震盪中,緩慢上漲。持續性會很長。
我們對通過樓市寬信用已經很適應了,但對股市的寬信用還不太適應。
然而,這一切都在悄然發生着改變。
不要股市上漲簡單的理解爲刺激居民消費。
這都是股市上漲後期的效果了。
股市上漲帶來的最大效果是鼓勵創新創業和鼓勵投資。
這能帶動就業,提升居民收入,降低企業成本和風險,發展科技,實現高質量發展。
這纔是真正的提振內需。
刺激居民消費,那是很low的做法。
最後提一件事。
9月政治局會議上有這麼一句話:幹字當頭、衆志成城;爲擔當者擔當、爲幹事者撐腰。
這就意味着政策的全面轉向。
當管理層開始爲幹事者撐腰,給幹事者發免死金牌時,事情就真的轉折了。
別總說經濟不好,股市就不會漲。
股市都已經是寬信用的渠道了,所以股市得先漲,經濟纔會好。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歡迎來我的同名公號:睿知睿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