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全球車廠陷生產瓶頸 製造大國打寒顫(2-1)
全球汽車產業雖挺過2020年因新冠肺炎大流行而陷入的生產與需求困境,但在新的一年開始仍面臨許多挑戰與考驗,近來最發燒的話題並非疫情捲土重來對汽車業造成的衝擊,而是車用晶片供應短缺已迫使福特、飛雅特克萊斯勒、豐田、奧迪等越來越多汽車製造商調整生產排程,甚至再度停產。汽車產業的供應斷鏈,不僅打亂某些車款的生產與上市步伐,最終甚至可能使受到疫情重創的幾個主要經濟體前景雪上加霜。
車用晶片大缺貨主要因消費電子需求暴增、汽車高端科技需要更多晶片支援、全球總體經濟局勢,以及美中貿易衝突,而5G通訊技術與裝置的崛起,亦是車用晶片供應短缺的原因之一。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及隨之而來的防疫封鎖措施導致汽車需求急凍,汽車製造商因而削減晶片訂單。同時防疫封鎖帶動宅經濟蓬勃發展,消費電子產品需求激增,尤其是PlayStation 5與Xbox Series X遊戲機,以及遠端上班上課所需的筆記型與桌上型電腦,促使晶片供應商調整產能配置。當消費電子產業搶佔更多晶片以滿足不斷成長的產品需求時,汽車製造商卻在需求反彈時無法獲得足夠晶片造車。
在整個汽車的價值鏈中,半導體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對於價格更高、具備更多科技功能的汽車,尤其是電動車更是如此。現今部分汽車動輒配備數十種、甚至上百種晶片,不管這些微小零組件的技術層次與價格貴賤,只要欠缺其中任何一種都會造成生產停擺。
汽車需求復甦步伐超乎預期,但晶片供應商的反應無法跟上。德國汽車零組件大廠Continental AG曾表示,半導體業的擴產速度不夠快,交貨期長達6到9個月,無法滿足汽車業突如其來的需求成長,這個半導體產業造成瓶頸料將持續到2021年,恐導致Continental 的生產嚴重中斷。
川普政府在美中貿易戰採取的幾項措施,也導致進入市場的半導體減少,進而加劇供應短缺的問題。消息人士透露,受美國政府制裁中芯國際影響,汽車製造商不得不將訂單轉往產能緊繃的臺積電。
但外媒報導,即使向臺積電與三星電子下單生產應用處理器(AP)、繪圖處理器與車用IC等技術要求較高的晶片,可能也得等上一年多才能供貨。三星高層即透露,截至今年底的生產排程都極度吃緊。不過日媒日前報導,臺積電準備在5月擴產,若此事成真,應可緩解車用晶片短缺問題。
利用8吋晶圓生產較低階之類比IC、電源管理IC等晶片的二線晶圓廠,產能也同樣相當吃緊。此外,受限於經營模式,恩智浦半導體與英飛凌等車用半導體公司無法儘速擴產。恩智浦、英飛凌、意法、瑞薩、德儀、Robert Bosch等主要車用半導體供應商多采用結合設計、製造、封測與銷售於一體的IDM模式,不易在短期內擴充產能。亞德諾半導體(ADI)日前則表示,車用晶片短缺將使汽車製造商的營運放緩,而晶片增產的時間至少需要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