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甄嬛傳》之11/ 不符歷史的太后、皇子、皇孫

文/Rosy

電視劇,最重要的就是一個點:不可以完全當真。

後宮甄嬛傳》以一名女子進入後宮的人生起伏,杜撰出許許多多的故事,雖說可以套用史實很多,但連續劇要爲劇情服務,所以就算儘量改編來配合歷史,仍不免得加油添醋一番。

可以說,這齣戲將太后與隆科多湊在一起,實在相當彆扭,不過卻是個頗爲有趣的對照。

毒死男人的戲碼,太后做得乾淨俐落,老情人隆科多順利在她與皇帝的計謀中死亡;毒酒賜給果親王允禮的段落,甄嬛本想自殺來保全王爺,豈料被換了酒杯而眼看着十七爺命赴黃泉;葉瀾依痛恨皇上,爲報仇乾脆天天讓帝王恣意行樂,並且繼續鼓吹天子亂吃藥,終於掏空仇人身子,服用仙丹加上一窩在後宮爬牆出軌的私生子女事件,讓皇上早登極樂世界。

金丹是否真有那麼神,或者毒酒這樣的老戲碼是不是玩得太多,亦或男人好色與小妾偷情是否構成後宮啓示錄,總之,皇子皇孫與皇祖母之間的愛恨情仇,有時顯得過於煽情。

但瑕不掩瑜的是,演員都是實力派,演技沒話說,改編劇情很吸引人,這也是充滿愁雲慘霧與暗殺的後宮之中,能夠如此讓人印象深刻的因素。

說句題外話,劉雪華扮演太后,與皇上同在一個鏡頭時候,並不像是母子,根本就可以扮演夫妻,對這位風韻猶存的知名女演員得演出老奶奶,個人覺得相當不協調。

「汝何故生我家」可能是許多王室成員的痛苦所在,要能捨得,要能忍耐,更重要的同樣是得懂得自保。

皇帝要保住龍椅,太后要保住皇上的江山,要保重的則是具備可以爭皇位的許多皇子皇孫,爲了各自的身家性命,無數的悲劇持續上演。

再次回顧個人做的《後宮甄嬛傳》皇家人員表列:

大概電視劇最過於扭曲又醜惡的,就是那兩位時常出現的龍套王爺了;恆親王與敦親王這兩個猥瑣的角色,甚至比皇上還更惹人厭。

下圖是劇中最礙眼的五爺,愛新覺羅‧允祺,那被此劇醜化了的恆親王。

歷史上真正的恆溫親王,是清朝康熙帝的第五子,從未介入兄弟們對皇位的爭奪,是個安分守己的內斂親王,由於曾經傷過腿且無勢力,並不受先帝重視,所以從不幹任何出格的事,只忙着積極與妻妾生了七個兒子和三個女兒,根本不太參與國家事務。

事實上,恆溫親王早在雍正十年(西元一七三二年)便已經病死,電視劇雖讓他在戲裡活得比皇帝更久(最少三年以上),還把這消極避開皇家紛爭的五爺拿來說事,不免使個人頗爲同情

至於那所謂的「敦親王」,則更是被強烈醜化,「賞心悅目」完全說不上。

下圖猥瑣的老十,是非常有名的「八爺黨」成員,他同樣是「九王奪嫡」的重要人物,卻沒有電視劇塑造的這般讓人討厭。

真正的愛新覺羅‧允䄉並非「敦親王」而是「敦郡王」,編劇雖擡高了他的地位,卻將其與年羹堯可能的聯繫無限放大。

真正的愛新覺羅‧允䄉是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母是溫僖貴妃鈕祜祿氏,遏必隆之外孫,出身除太子之外最爲高貴,所以歷史上的「九王奪嫡」他有資格參加,在雍正二年(西元一七二四年)被雍正帝圈禁革爵,直到乾隆帝釋放他並封爲輔國公,長達十二年的圈禁使他健康轉弱,於乾隆六年(西元一七四一年)病死,有子六人,並非電視劇中僅提及的那個「弘暄」而已。

電視劇還有個誤區,就是他的嫡福晉問題,阿巴亥博爾濟吉特氏,若以甄嬛入宮的時間和後來弘暄承爵的時間來看,都對不上。

不過,既然是改編的劇碼,很難完全對上歷史,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或許就如電視劇的臺詞所說:「能吃是福,有人掛記也是福。」

當初個人發現此書要改編爲戲劇的時候,就不免猜想小說人物會由哪幾個歷史人物來搭配,或者會套用哪些情節,一看到「慎貝勒」出場,就覺得這個小大人還挺有趣的。

電視劇裡面的用餐場景非常多,到哪兒都是吃吃喝喝,不過推杯接盞之間,許多人物的塑造比小說來得清晰多了,好比下圖的小王爺。

看到下圖這個「未老先衰」的慎靖郡王,也就是歷史上真正的愛新覺羅‧允禧,忽然有些感慨,也覺得電視劇裡面的那位年輕幸福的慎郡王好看得太多了。

愛新覺羅‧允禧畫這張像的時候,也不過就四十幾歲,不知爲何樣貌這般顯老,白鬍子一大把,比我的白頭髮還要多得多。或許聰明人還具備高妙的才華,更容易變老?

對照真實人物與男演員,不免會有一種感慨:現實是殘酷的,幻想是美好的,演員是順眼的。

更何況,是上面那個年輕的少年愛新覺羅‧允禧呢?

上圖是真正的愛新覺羅‧允禧,得年四十八歲,引用自維基百科圖片: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0/0c/Yinxi.jpg

要說到此劇出現的皇子皇孫,人物真的不算少,還得加上其餘的家眷,我只得做了下圖的列表,否則很難清楚在腦中勾勒出個輪廓大概。

我想這個故事所涵蓋的層面太大了,萬花筒一般的後宮與前朝角色,豈是男女情愛、後宮鬥爭、前朝攻防、皇室傾軋等等元素的簡單組合?

浩如煙海的歷史之中,需要一雙叫做人性的大手,方能摸透……

歷史上的雍正帝收養三位公主,自己則生了四名公主,但能活到三歲以上的僅有齊妃李氏所生的和碩懷恪公主,且此女在康熙年間便已出嫁過世,與電視劇的公主們明顯不符。

下圖是故事中那最可憐的溫宜公主,曹琴默利用她,華妃(年世蘭)虐待並以小女孩爭「寵」,更有可能還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遭受皇后(烏拉那拉‧宜修)的迫害。

無比同情這個小公主的齊月賓(端妃),拿出了自己珍惜無比的項圈,在小女孩週歲時贈送給她。

下圖是長大許多的溫宜公主,不過雖然可愛,多數表情和嬰兒時期一樣哀怨。

難怪齊月賓多方保護,最後還選擇了收養這孩子。

電視劇找來的小演員表現不俗,就算臺詞非常少,只要她一出場,就使人覺得想要憐惜她。

下圖是無論歷史或電視劇都不招皇帝待見的可憐三皇子。

根據《清史稿》的記載,歷史上的雍正諭令:「弘時爲人斷不可留於宮廷,是以令爲允禩之子。」並且將之於雍正五年(西元一七二七年)被削除宗籍並且秘密處死,得年廿四歲。

電視劇改編不少,三阿哥弘時並沒有被列入愛新覺羅‧允禩宗籍,而是被恆親王收養了,明顯與事實不符,劇情還讓他跟後宮的瑛貴人(原來是果親王府的婢女採蘋)有了點糾葛,單戀事發讓無辜的瑛貴人被處死,自己則捱了幾巴掌。

真正的愛新覺羅‧弘時與皇帝的衝突點,在於那張龍椅,並且明顯有同情八王黨的行爲,父子矛盾被放大在亂倫之情,還有四阿哥弘曆的設計,對這位歷史人物是有些扭曲且不公平的。

這出電視劇裡,最使我大吃一驚的,就是四阿哥弘曆出現的時刻。

如下圖所示,這是圓明園的勤政殿外,改編情節稱四阿哥出生於圓明園並在此長大,爲了能夠見着皇帝,只能苦哈哈跪在外頭的夏日烈陽底下曝曬,可惜裡面的人怎樣都不願意出來見他。

歷史上真正的愛新覺羅‧弘曆,或許出身不如弘時,但早在雍正繼位前便已經獲得康熙帝的重視,根據許多史料的解讀,可以說也影響了雍正繼位並增加其優勢。

到了電視劇中,可憐的四阿哥如我先前所寫的,變得「爹不疼,娘不在」之外,就連宮女都能給臉色看。

下圖是長跪失敗且見不着皇帝的四阿哥弘曆,轉頭跑去找皇后(烏拉那拉‧宜修),結果在門外受到皇后的掌事宮女剪秋阻撓,不得其門而入。

這段情節明顯是爲了小說而改編,原着的皇子「予漓」被拆解爲弘時與弘曆兩個皇子,但人物性格則完全修改爲南轅北轍的樣子,比小說描述有趣許多。

而在電視劇裡面的四阿哥弘曆,被設計成一個早慧又深沉的皇子。

見不着帝王,皇后也對他這個四皇子避之唯恐不及,甚至於天子身邊的大太監蘇培盛也讓他碰了軟釘子,深感挫折的四阿哥身邊僅有一名張嬤嬤服侍,處境非常淒涼。

這時候腦筋動得很快的小男孩,觀察到一個重點:皇上正寵愛着「莞貴人」甄嬛,要能夠親近皇帝,就得先接近甄嬛。

甄嬛與四阿哥弘曆的見面,身邊還陪着從後宮召喚而來的安陵容。

不過,四皇子沒有跟安陵容打招呼,而是直接對着甄嬛喊「莞娘娘」。

再回顧一次我所做的清代後宮妃嬪位份表格:

位份

名稱

備註

皇后

初一、十五固定侍寢。

皇貴妃

位同副後。

貴妃

四妃。

六嬪。

貴人

常在

各有兩名宮女侍候。

答應

有綠頭牌可侍寢,分爲大答應、小答應,各只有一名宮女侍候。

官女子

只比宮女高一階,無綠頭牌。

在這裡先說明一點:在後宮的編制裡面,清朝天子的唯一正妻是皇后,其餘的都是妾,只是這些妾有其位份高低,都要稱之爲「小主」,而僅有「嬪」位以上的後宮女子可以被尊稱爲「娘娘」。

簡而言之,甄嬛僅僅是個小小的貴人,沒有資格擁有這樣的尊稱。

或許這位「晚娘」沒有給自己擺臉孔,會讓一個大約十歲的小男孩感覺友善,甚或尊敬,但是四阿哥是皇子,不可能沒有這樣重要的常識,就算他常年居住於圓明園也一樣。

此外,下圖中這樣的大禮,四阿哥弘曆對着甄嬛如此跪拜,算是有些過了頭;皇子的跪拜禮只能施行於帝后,對於妃嬪這些小妾,阿哥們是沒必要行如此大禮的。

爲何電視劇要如此改編,還加入這樣的橋段

編劇爲了讓觀衆看出四阿哥的謹慎小心、委曲求全,所以這個年幼的皇子會如此禮敬甄嬛,可以說是爲了日後回宮的盤算,這也算是後來甄嬛成爲「鈕祜祿氏」的一項重大伏筆。

電視劇裡面的四阿哥弘曆少年境遇之悲慘,不但宮女就敢給他小鞋穿,後宮妃嬪也是帶有歧視的目光,皇后執著於三阿哥弘時,也在於四皇子出身太低,而且戲中皇帝從頭就不喜歡這個兒子。

順便一提,敬嬪馮若昭)應該是在皇帝的授意下,特別找了甄嬛,要她儘量別親近四阿哥弘曆;除了讓她別多管閒事,當時還是君王眼線的馮若昭,自然看皇上臉色行事,當時甄嬛雖說非常受「寵」,天子如此不喜這位阿哥,就表現在孤立弘曆的做法上。

或許皇上看待兒子顯得小氣巴拉,影響大局。要是被這出身有問題的皇子影響前途,吃虧的還不是甄嬛?

但戲中的甄嬛同情四阿哥,除了教他讀書,還擁有了類似母子般的情誼,大大改善了四皇子弘曆的生活,甚至能讓他跟着回到皇宮居住。

上面的是小時候的朧月公主,綰綰。

這個小演員非常愛笑,一出現便快樂地呵呵笑個不停,印象最深刻的是她跟着敬嬪(馮若昭)與皇上意外拜訪清涼臺的時刻,一見了病中的果郡王允禮就「咯咯」笑得開懷。

可惜,下圖長大的朧月公主就不可愛了,演出的表情太過於矯揉造作,顯得很不自然,不太討喜。

下圖是三阿哥弘時選妻的「相親」活動,許多年輕的姑娘被召集起來,讓年屆弱冠的三皇子挑老婆。

這時齊妃李氏已經死了,皇后(烏拉那拉‧宜修)利用「殺母奪子」的連環計,讓三阿哥奉自己爲名義上的嫡母,並且積極給他介紹妻妾人選,特別是皇后的姪女,烏拉那拉‧青纓

可惜,三阿哥弘時一見了這個「表妹」就不喜歡。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三皇子很疼愛自己的異母妹妹朧月公主,而烏拉那拉‧青纓極端討厭小孩子,隨手打了朧月公主碰觸的手,給三阿哥弘時留下極壞的印象。

下圖就是這位「表妹」,比起皇帝滿後宮的妃嬪,就算年齡稍長,可哪一個都比她好看得多了。

皇后很想跟三阿哥弘時打個商量,要不就儘量說媒,可惜三皇子不願再多看她兩眼,只顧着和小妹朧月公主玩兒去了,讓烏拉那拉‧青纓非常憤怒。

在某種程度上,電視劇《後宮甄嬛傳》爲三皇子弘時重塑了一個深情又溫情的模樣,敬長愛幼,而且相當純情,還沒讓他如歷史上那樣英年早逝。

在爲三阿哥弘時擇妻的許多計劃中,皇后(烏拉那拉‧宜修)感到非常挫折,這時四阿哥跳出來願意娶這位「表妹」烏拉那拉‧青纓爲妾,成爲他的側福晉。

在這方面來說,此處的橋段設計又回到了真實的歷史,史上乾隆皇帝即位前的妻妾名單,有劇中甄嬛爲他挑的富察氏,也有這位側福晉烏拉那拉氏

下圖是長大的四阿哥弘曆。

先說明一點不符合歷史之處:雍正元年的時候,弘曆已經十三歲,而電視劇多次強調「甄嬛與四阿哥相差七歲」,反觀甄嬛入宮選秀時爲十七歲,年齡上設定錯誤。

再者,剛出場的少年時期四皇子弘曆,看起來頂多十歲,符合劇中情節的設計,因爲在圓明園甄嬛初遇四阿哥時,她剛滿了十八歲(甄嬛入宮後約避「寵」一年)。

個人不確定爲何編劇要特別強調那「七歲」,但原着裡面的甄嬛入宮年齡爲十五歲,所以若能參照小說,年齡上才能夠貼合。

然而,小說裡面的多數秀女都太稚齡,好比本來的方淳意(淳兒)十三歲入宮,在某些角度上,這些少女年紀太小,演員方面也很難配合來化妝(這是化妝品無法彌補的問題)。

回到主題。

婚姻是締結聯盟的方式,爲了同時壓寶在皇后身上,四皇子接手三阿哥弘時不要的「表妹」烏拉那拉‧青纓,造成了幾個甄嬛期待的結果:一是討好皇后,二是討好烏拉那拉一族,三是讓被毀婚的「表妹」烏拉那拉‧青纓對於三阿哥弘時與皇后產生芥蒂,可謂一石多鳥的策略。

電視劇裡面,爲了強調女主角的偉大與慈愛,還把一些四阿哥與甄嬛的相處小細節特別強化,比如甄嬛對於皇帝生日(生辰萬壽節)的強調,或者讀書與待人接物的重點,都有一番見地。

或許劇中的四皇子頗爲受用,如下圖所示,在甄嬛的幫助下,四阿哥弘曆完成了自己的心願。

儘管有些情節頗爲刻意,將女主角甄嬛變成了雍正一朝及後宮之中最具影響力的女子,然,能夠如此細膩結合戲劇與歷史,算是花了相當的心力,苦心造詣要製造一出好戲。

《甄嬛傳》的電視劇,大約看第一集的時候曾讓我想放棄,幸虧當初忍耐着看到入宮,纔沒有錯過好戲,畢竟女主角本人以廿八歲來扮演十七妙齡少女是可以接受的,最使我恐慌的是「裝嫩」的皇上,快轉到廿一集有句臺詞是皇帝自稱「本公子」,加上表演的猥瑣與粗俗,不免對男主角懷有強烈偏見。

撇開走樣了的天子,只看衆女角與情節,可以發現令人動容的歷史觀主宰的歷史大視角、大社會、衆生相,在那紫禁城後宮裡面四方的天空下,得以小見大觀來感受繁華若雲煙的大時代背景下,就算是草根人物或龍套配角,許多角色的設計皆頗見魅力。

取而代之的,還有那些輾轉於皇朝鬥爭中的男女,以及因果般的報業,冤冤孽孽都訴說着人性和感情……

上圖是甄嬛與她終於長大的小妹,甄玉嬈。

我曾經在前文提過,如果要套用小說版的《甄嬛傳》爲歷史故事,可以挑的帝王很多,個人覺得清朝以前的皇帝較適合。

不過,根據女配角的皇后(烏拉那拉)對照的前後兩任皇后的存廢,以及帝后之間的愛情故事,乾隆帝的兩位皇后雖最爲符合,但女主角的妹妹甄玉嬈最後下場,就可能會終生大事所託非人了。

倘若是套用了乾隆帝的年代,許多史實搭配不上,甄玉嬈唯一能挑選的夫君對象也就僅剩下雍正帝的五子弘晝,那個雍正帝的第五子,歷史上最著名的荒唐王爺之一,除了喜好活出喪(辦喪事)、吃祭品,這類看似韜光養晦的作爲,恐怕也很難讓心高氣傲的甄玉嬈看得上眼。

無論是小說或電視劇,甄玉嬈皆是皇帝覬覦的對象,因爲她比甄嬛的外貌還像那傳說中的純元皇后。

如果說皇上可以爲了五分神似而「寵」甄嬛,那麼九成九雷同的甄玉嬈,可說是君王心之所繫,而甄玉嬈善於彈琴賞畫的文藝氣息,那份高傲英氣的自負,必然會讓天子心中萬分覬覦,務必要得之。

一如所述,那討厭的皇帝果然動了這樣的念頭,可惜年齡差距太大,而且甄玉嬈早就遇見了愛新覺羅‧允禧,那個已經長大了的「慎貝勒」。

原着之中甄嬛還有個小妹叫甄玉姚,後來這個妹妹喜歡上摩格王子,跟着去了草原,幸虧改編內容刪除此角,只要一想到甄嬛的妹妹要愛了同樣猥瑣的準噶爾摩格可汗,彷彿就有無知少女被糟蹋的惡感。

順便一提,電視劇裡面的甄玉嬈比甄嬛小十一歲,甄嬛入宮那年十七,受「寵」當時十八還曾經跟皇上說起這個漂亮的小妹只有「七歲」,再回顧一下甄嬛回宮的年紀(年家倒臺是在雍正三年,甄嬛懷胎兩次起碼過了兩年,加上甘露寺修行三年),上圖這位甄玉嬈應該年僅十三、四歲。

一想到又是一個未成年的花朵要被摧殘,對照一下皇上和甄嬛的年齡差距(雍正四十五歲即位,兩人差廿八歲,遇上甄玉嬈時,帝王最少有五十三、四啦),老牛想吃嫩草到這種地步,想來簡直是祖孫配,天啊!

小說裡面,由於甄嬛是主角且以第一人稱的視野來說,許多事情說得不是非常清楚,因此甄玉嬈的故事我僅僅有丁點印象,還得回頭去翻原着。

假使故事沒有改編爲雍正時期,那麼甄玉嬈的年齡與皇帝大約差十八、九歲,算是勉強可以接受的範圍,可是差了快四十歲左右?

個人無法接受,畫面的協調感可能觀衆也無法承受,無論是祖孫或父女一般的年齡差距,怎麼瞧,是個正常人都該選擇此時正當十九、廿歲的慎貝勒。

爲何那麼執着的皇上終於放棄?

當然,沒有「自覺」的天子一會兒送玉珮,一下子想拉手,看來看去都褻瀆了小姑娘,此事自然要感謝甄嬛的阻撓;再者,甄玉嬈早有了心上人,一身傲氣更勝其姊,嚴厲拒絕當皇帝的小妾,婉言說了十幾分鍾,好不容易遏止了這位年老的至尊又想納妾的決心。

爲什麼我一見男主角就討厭?

不是外貌,也非年齡,而是那永遠不會滿足的慾望,使得皇上總要假藉舊愛之名行「蒐集美人」之實,無論是甄嬛或安陵容皆如此釀成了一個個悲劇;一名上位者不會在乎他人的想法和心情,要怎樣便怎樣,就如那不知感恩的摩格一般毫無人格且卑鄙無恥,這樣的君王不成大反派也很難了。

上下兩張圖,是甄嬛給果郡王允禮所生的龍鳳胎。

這兩個小嬰孩挺乖,在鏡頭前不哭不鬧,讓我想起了好友所生的小娃娃;雖說不喜歡小孩,但難得看到這麼安靜的溫馨鏡頭,不免也爲劇中的王爺感到開心。

彷彿能回憶起,在大雨的夜裡,有情人輕輕的笑,想那第四十八集的快樂,彷彿是很久很久以前。

不過愛情的結晶不是一個,不是一個頑皮的男嬰,也不是個哭鬧的女嬰,在那粉紅色的襁褓之中,好像有兩個溫馨的夢。

電視劇與小說多數是編來讓人做夢的。

某些人在同一個地方遇上了,認識了,結交了,相愛了或仇恨了,就中更有癡兒女。

遇上「一心人」以前,甄嬛姊妹唯一的生活目標可能是讓爹孃過上好日子,因此甄嬛入宮了,甄玉嬈跟着父母流放寧古塔(今黑龍江省寧安縣)。

每個人跌再多跟斗皆無所謂,儘管後宮是個可怕的地方,儘管甄嬛做到的不算最好,可她還是有擔當的好姊姊,也是個好母親,只希望通過努力讓家人子女幸福,讓他們的後半輩子能舒舒泰泰。

或許對照朧月公主的事情,面對與愛人的出軌產物,甄嬛到底自私了一回。

當然很多女人對丈夫隱瞞了許多事,可能都事出有因,甄嬛爲了復仇而殘酷,無疑怎麼看都是出於那份心意,終於相信子女會幸福,她也就放心了。

而談到歷史上的愛新覺羅‧允禧,絕對是個比愛新覺羅‧允禮(果郡王、果親王)還更讓人驚豔的人物。

愛新覺羅‧允禧乃康熙帝第廿一子,這個王爺同樣出身漢人之子,爲熙嬪陳氏所生,電視劇裡面配合了他真實年齡,雍正即位時,他剛滿十二歲,尚未被封爲「貝勒」,劇中提早了大約七年,而甄玉嬈嫁給他時,也還沒有成爲「慎郡王」,這封號同樣被提早了。

這位「慎貝勒」大約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才高八斗、學富五車。

愛新覺羅‧允禧,根據《清史稿》記載的內容,說:「慎靖郡王允禧……雍正八年二月,封貝子。五月,諭以允禧立志向上,進貝勒。十三年十一月,高宗即位,進慎郡王。允禧詩清秀,尤工畫,遠希董源,近接文徵明,自署紫瓊道人。乾隆二十三年五月,薨,予諡。」

歷史上的允禧有一位嫡福晉鈕祜祿氏,但卻還有三位側福晉,所以電視劇裡面的甄玉嬈或者可以套用甄嬛成爲第三個「鈕祜祿」姊妹,然而「允禧心中只有我」這句臺詞,可就顯得相當諷刺了。

愛新覺羅‧允禧是清代畫家、書法家、詩人,字謙齋,號紫瓊,亦作紫噊,別號紫瓊崖道人(因得端溪岩石,寶愛特甚,遂以自號)、春浮居士等,特別擅長書畫,無論是山水、花卉都達到「筆致超逸,畫風清淡」的高評價,甚至被品評爲「本朝宗藩第一」。

允禧的《花間堂詩鈔》、《紫瓊崖詩鈔》我沒讀過,但見過一幅他的山水畫,他還能寫一手好字,史載「詩清秀,尤工畫」,與他相提並論的都是有名的文藝界才子如「文徵明」和「錢謙益」這樣的名人,更特別的就是「揚州八怪」鄭板橋爲他的至交好友。

鄭燮性格奇特且爲官清廉,能與之交往,必然得具備相當的才華,好比乾隆時期的紀昀(紀曉嵐)就是其中之一,歷史上說,允禧初識鄭燮時年僅十五歲,鄭板橋當時卻已卅三歲,可稱爲很難得的忘年之交。

歷史上沒有記載兩兄弟感情如何,但和果郡王允禮不同的是,愛新覺羅‧允禧因爲年幼而無法參與「九王奪嫡」且淡泊名利,無心政治,專注於筆墨丹青的文人雅事,所以乾隆帝非常欣賞這位皇叔,列其詩「國朝詩別裁之首,以代錢謙益者」,認爲他是當代最好的詩人。

可惜,允禧這樣的天才竟然無後,生了二子四女均早夭,故而乾隆帝就在乾隆廿四年把他的第六子永瑢過繼給這位皇叔,而非電視劇裡面,把果親王允禮的名義上唯一兒子元徹(歷史上無此人)過繼給他。

上面這位就是前面介紹過的、電視劇中被扭曲、醜化爲疑忌甄嬛、被延長壽命復活的反角,皇帝的五弟,恆親王。

當然,看過上面的歷史介紹,同樣被扭曲而醜化的,還有劇中那位允禧。

爲何我要這麼說?

因爲這兩個關鍵人物都無心政治,所以就是扭曲,至於跟後宮串謀議儲,那根本也是不可能的絕對醜化。

電視劇裡面的允禧,與自己的十七哥允禮親善,娶了甄嬛的小妹甄玉嬈,從此跟甄嬛同一戰線,成爲無堅不摧的姻親。

在皇上終於被害得駕崩這一段,當滿目的白幡架起,人人白衣素縞爲大行皇帝服喪,這時蟄伏許久的恆親王跳了出來,發難要確認儲君並稱「主少國疑」,因爲被廢爲庶人、已成年、被電視劇延長壽命的三阿哥弘時,正在恆親王的王府中。

所有的人都以爲,成爲「熹貴妃」並「統攝六宮」的甄嬛會立自己的親生兒子六阿哥弘曕爲皇帝,沒想到結果卻非如此。

這時,「慎郡王」允禧也跳了出來,替甄嬛鋪排讓六阿哥上位的舖墊,一下子說「世祖(清世祖順治皇帝)有多爾袞」,轉個頭又強調「聖祖(清聖祖康熙皇帝)有鰲拜」,表面上說要支持甄嬛的小兒子弘曕,實際上卻把自己當作輔佐「幼主」的攝政王

這一段的對白寫得極好,卻絕對不是真正的愛新覺羅‧允禧會說出口的話。

鰲拜是誰?康熙帝少年時期就百般想要除去的權臣,權大位高,是皇帝成長後的眼中釘。

多爾袞又是誰?順治帝飽受流言困擾、孝莊皇太后下嫁攝政王等傳言的掌權者,死後讓憤恨他的順治皇帝掘墓、鞭屍、削首,即使僅攝政七年,還有定鼎中原的不朽功業。

電視劇中的允禧這種讀了許多書的文人,怎麼可能不曉得這兩段歷史?難道他自貶爲權臣或攝政王?若非如此,或許是想諷刺恆親王意圖脅制甄嬛與弘曕,可允禧又爲何要藉此刺激恆親王?

重點來了,就是上面這一句,他要讓甄嬛上位。

豈料,甄嬛扶持的卻是四阿哥弘曆,教在場衆人一陣驚愕,或許也使得電視機前的觀衆跌破了眼鏡。

無論是不是歷史,電視劇既然套用了雍正時代,那麼也就必然不會違反正確史實,變出一個弘曕爭皇位的場面。

個人覺得飾演四阿哥弘曆(後來的乾隆皇帝)的這位演員相當不錯,有興趣的人可以仔細對照截圖或影片,畫面中的弘曆眼珠子轉來轉去,每當允禧或恆親王動嘴皮子,弘曆的表情就特別耐人尋味。

故事看到這,真覺得無奈了。

甄嬛將皇位交給乾隆帝弘曆,並非在故弄玄虛,而是想讓人明白,環境改變人,新的皇帝要面臨同樣鬥爭激烈的後宮,以及前朝官員爭權傾軋的人世百態。

那人性呢?

劇中看似六阿哥弘曕唾手可得的皇權卻失去了,其實是甄嬛幫着兒子得到了真正的幸福,也預防那些王孫如恆親王或慎郡王專權的問題,早已成年的弘曆自然會啓用自己手中的新一批人馬。

新皇帝登上皇位,鏡頭轉向那金燦燦的龍椅,還有進入紫禁城的百官朝拜,跪迎天子。

這熟悉的情景,對應的是第一集的那個中年帝王,無論如何,前後呼應着的,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新氣象。

甄嬛對着新的皇上保證,自己的兒子會過繼給已死去的果親王允禮,還希望能讓新帝晉封,人人皆以爲這位聖母皇太后另有所圖,豈不知是得到了她所想要的未來。

什麼是最重要的?是愛情?權利?復仇?還是地位?

在這現實又殘酷的後宮,甄嬛寧可自己的兒子走出去,不需要再重複許多爭鬥,讓他好好把握清閒的時光,做一些十七爺當年想要過的生活,就如那句:「詩萬卷,酒千觴,幾曾着眼看侯王?」

似乎可以想像弘曕快樂成長的生活:北國塞上胡笛起,長空萬里雪紛飛,江南四時風光好,萬里行路千百回;或歸去笑王侯,或葬劍爲江湖,或添香有紅袖,或回首當年風雲處,結廬憶煮酒。也許,還可以來個醉臥美人膝?

倘若要拍續集,我要是編劇,就給弘曕寫篇快活人生的故事;可嘆的是,原着人物的下場,沒一個比我設想的快活。

回到主題,甄嬛終於成爲了「聖母皇太后」,從原來受封「熹貴妃」的永壽宮,移往當年太后所居住的「壽康宮」,名義上她是皇帝的嫡母。

新皇帝或許不明白弘曕被過繼給果親王后嗣的前因後果,就算猜得出來也不會做什麼,畢竟他已經展開了新的計劃。

皇后封了,當年那位皇后的族女烏拉那拉氏也成爲嫺妃。

烏拉那拉‧青纓非常聰明,懂得見風轉舵,本來是烏拉那拉‧宜修曾經的考量與棄子,卻在見到甄嬛的時候馬上表態:只尊甄嬛這位「皇太后」,當年那位曾經想要捧她的親戚,早就被遺忘在過去了。

這就是後宮的女人,尊貴,勢利,現實。

一想到那被禁足於「景仁宮」的皇后烏拉那拉‧宜修,不免感覺悲哀。

或者,也爲甄嬛的復仇結束,感到有些戰慄與鬆了口氣。

但是在清涼臺或者凌雲峰上,她與果郡王允禮看似真的很幸福,甄嬛一生的幸福大概都留在那段時光了吧。

聽着片尾曲的時候,不免想起種種女主角拚命活着的苦澀鏡頭,身在後宮,哪天沒有揹負責任,能輕鬆下來就好了,莫等將來空遺憾,就像那些皇子皇孫一個個爭權奪利的淒涼下場,懂得珍惜的人就能過得更滿足。

也許最後一幕過後的甄嬛一覺醒來,接着就得面對充斥着新一波後宮鬥爭的現實,但也沒有誰能料想會如何,就算能寧靜一刻也好,至少她的小妹與兒女都能跳脫後宮之外了。

(待續)

※本文經原作者授權,未經允許請勿隨意轉載。本文作者部落格:http://betablog.udn.com/rosylovesyou/6463035。本文原標題:《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一)不幸且不符歷史的太后、皇子、皇孫皇女們、乾隆帝和幸運的玉嬈與愛新覺羅‧允禧夫妻,因本報標題有字數限制,略加修正。

●作者Rosy,水瓶座,新北市。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