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經濟新方位)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30日就加強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舉行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從國家戰略高度和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求出發,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促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怎麼看知識產權保護和現代化經濟體系、新發展格局的關係?如何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如何健全新領域業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和企業

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

我國知識產權事業不斷髮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在全球參與排名的131個經濟體中中國位列14,是唯一一個進入前30位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國際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易繼明說:“知識產權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是社會財富的重要來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的多寡,反映着一個國家和企業競爭力的強弱。”

當前我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知識產權保護是助力現代化經濟體系、新發展格局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現代化經濟體系、新發展格局建設中亟須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中國人民大學未來法治研究院教授、區塊鏈研究院執行院長楊東認爲,將知識產權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外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要求。

我國正在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知識產權工作正在從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在一些領域,知識產權創造有了較好基礎,例如,目前我國企業納入5G標準的專利技術佔比世界第一,實現了從3G跟跑、4G並跑到5G領跑的戰略升級。

易繼明認爲,知識產權“多而不優”“大而不強”不符合我國新發展理念,也不符合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要加大保護知識產權力度,解決科技與經濟“兩張皮”問題,通過知識產權融合經濟社會發展,讓知識產權深入經濟社會的各個行業、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加快建設我國現代經濟體系,形成新發展格局。在創新能力、制度與文化建設等方面下大功夫,才能從總體上完成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的轉變。

楊東建議,以知識產權保護作爲引擎,讓知識產權權利人、科技創新者擁有更加透明、更加開放與公平的商業環境和市場秩序,進一步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激勵科技創新,激發企業發揮核心競爭力,進而提高中國國際經濟競爭力。

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

“我們公司一項技術從研發到市場應用要8―15年時間,整個過程充滿不確定性,比如專利佈局、參與國際技術規則制定、市場推廣應用等等。唯有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才能真正激勵企業投入高價值的技術創新和高質量的自主知識產權創造。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保護知識產權,給我們以極大鼓舞,讓企業敢於加大投入技術研發。”西電捷通公司總經理、無線網絡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曹軍介紹,公司自主研發的系列網絡安全協議技術發明,在16個國家申請近千項發明專利,已獲授權600餘項,在ISO國際標準由中國技術貢獻並做出必要專利聲明的26項中,西電捷通佔12項。

知識產權是企業的核心資產,如何對其切實有效地保護?關鍵要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健全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增強系統保護能力。

“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五個環節中,核心的是創造與運用。知識產權必須融入‘科技推動、產業支撐、商貿融合’這一完整價值鏈,才能發揮實際效用,惠及人民福祉。”易繼明說。

楊東建議,運用區塊鏈技術爲知識產權提供從創造、使用到權利救濟全流程、全方位的保護,利用區塊鏈可溯源、不能篡改的屬性,滿足司法證據的需求。還可以嘗試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共票機制,將數據生產者、數據加工持有者、數據使用者緊密結合在一起,打破平臺對數據生產資料的壟斷,使數據原始生產者即廣大平臺的用戶可以加入到與數據相關生產經營中去,分享所獲利潤。

健全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當前,5G、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技術不斷髮展,催生了一批新模式、新業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離不開知識產權制度保駕護航。同時,新技術、新發明、新成果的蓬勃發展,都給互聯網知識產權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楊東說。

“新技術帶來的挑戰主要有三個層面。”易繼明分析,一是是否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比如人工智能的創作是否進行保護仍需要探討;二是知識產權保護的方式問題,可以建立一種獨立的權利,也可以通過要素保護模式進行保護;三是如何平衡新技術帶來的法律風險問題。總體上講,對於新技術我們要採取開放的態度,才能將全球創新資源集聚中國,有利於經濟建設、社會發展與進步。

楊東建議,一方面要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進一步細化研究,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另一方面,可以借鑑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經驗,強化知識產權的集聚效應,統籌推進知識產權多元化保護格局,不斷完善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對侵權假冒重拳出擊、整治到底、震懾到位

“一些名牌低價運動鞋究竟是真是假?”很多消費者都有這樣的疑惑。近日,上海警方成功偵破一起假冒知名品牌運動鞋註冊商標案,全鏈條搗毀製版、生產、銷售等犯罪產業環節,繳獲假冒品牌運動鞋6萬餘雙、半成品10萬餘雙,涉案金額達1.2億餘元。

對這些羣衆反映強烈、社會輿論關注、侵權假冒多發的重點領域和區域,要重拳出擊、整治到底、震懾到位。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司法是主渠道。但是,我國較長曆史時期內一直推行的是司法與行政執法‘雙軌’並存的模式,這也是我們的制度特點和優勢之一。”易繼明建議,一方面要加強行政執法及其與司法的有機銜接,另一方面也要充分發揮行政執法專業性強、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優勢,把糾紛解決在基層。此外,要在執法環節建立一個長效機制。

楊東介紹,在2019年通過的商標法修改中,將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行爲,最高賠償額提高到5倍,在專利法修正草案中也已明確寫入對惡意侵權行爲可以處以最高5倍的懲罰性賠償,這在國際上都處於較高水平。在加大處罰力度的同時,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和信用聯合懲戒機制,讓嚴重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限,也能有力震懾侵權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