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員"下基層"見聞:思考不只是學生的事

學生之間的差異,比過去大多了

傅璟擔任小學英語教研員已有11年,此前,她是一個有9年教齡的優秀英語老師。重回課堂,傅璟下沉到黃浦區一所公辦小學。

講臺第一天,傅璟就感覺到了一種異樣:原來最最熟悉的小學英語教室,如今已發生鉅變。

同是小學生,不同孩子英語水平的差異之大,讓傅璟吃驚。一個班級30個學生,有的孩子英語基礎打得很早,書本上的內容都學過了,可還有的學生真是“零基礎”,怎麼學英語,沒一點概念,就是白紙一張等着老師畫。

孩子間的水平差異這麼大,老師怎麼教纔好?如果完全按照課程標準來講,根本無法吸引有英語基礎的孩子們的注意力;但如果拔高高度,零基礎的學生又無法接受。何況,教師也不能脫離課標空口教學

到一所普通中學“蹲點”的音樂教研員沈菡也遇到同樣的困惑。“在一些班級,八成左右的孩子都學過鋼琴小提琴,對於音樂的理解和賞析能力很強;但也有學生連R&B(即Rhythm & Blues)這種曲風都不知道。”

奚曉晶解釋,學生之間的學業水平懸殊,和生源變化有關。作爲中心城區的黃浦區,近幾年來生源數量減少,學校可選擇的範圍有限,不同文化背景、甚至收入和學歷層次差異很大的家庭背景的孩子們都在同一間教室裡學習,學生間的差異就凸顯出來。

受制於家庭經濟條件、父母文化程度較低等因素,一部分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較弱。加之在現行規定下,學校不能根據學生水平分班,老師講課節奏到底怎麼把握,是優先照顧“好學生”,還是更多地考慮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的感受,這成了實際教學中的大難題

有教研員發現,學生的差異不僅體現在知識基礎上,同樣體現在學習習慣上。高中數學教研員寇恆清記得,開學第一天,他批改數學假期作業時發現,班級裡一部分學生抄作業的情況非常嚴重。這樣的情況發生在市實驗性示範性中學裡,寇恆清覺得很震驚。

上課不舉手就隨意發言,部分男生喜歡思考但從不驗證、不喜歡落實在筆頭上;女生懶得思考、更喜歡死記硬背,等着老師公佈答案……在寇恆清看來,高中生學習,有一大堆壞習慣需要矯正

思考不只是學生的事,老師呢?

比起學生,教研員更關注老師的問題

在如今的學校裡,幾乎每個老師都喊“忙”。備課、講課、批作業、培訓、開會……更重要的是每個老師頭上都有考覈指揮棒,要抓班級學習成績,又要關注孩子的品行,很多人坦言,真正放在教學上的精力很有限。

每天下沉在學校裡像普通老師一樣上課,教研員看到了一幕幕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怪像。不光是語文外語文科科目,連數學、物理課堂,有的老師也公開鼓勵學生“靠背功啃題目”。

“老師說了,先記住公式定理,再套題目。即使不理解,也能做得出、得高分。”數學教研員顧躍平第一次從女兒嘴裡聽到這話時,心裡很不是滋味。但他明白,這確實是現在理科教學中存在的現象。

迴歸課堂後,平日裡喜歡“琢磨”的顧躍平發現:別說很多學生沒有思考的習慣,現在有不少老師,自己都懶得思考。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有關代數式分類的問題,就很少有老師深入思考,釐清頭緒

其實代數式的分類是按照針對字母運算來劃分的,即第一層按有無開方運算劃分爲有理式與無理式;第二層按有無除法運算將有理式劃分爲分式與整式;第三層按有無加(減)運算將整式劃分爲多項式與單項式。“即便在教材中所呈現的方式並非如此,但教師應該認識到這些。”顧躍平說。

又如,2X2-X-3=(2X-3)(X+1),按照常規分解,將2X2分解爲2X和X,將-3分解爲-3和1,交叉相乘後得出結論。而根據減負後現行教材要求,二次三項式因式分解只要求二次項係數爲1,即X2-X-2分解爲(X-2)和(X+1)。一次聽課時,顧躍平突然想到:在這樣的情況下,交叉相乘的規則就會受到挑戰,分解兩項橫向相乘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果,何必交叉?

問題提出後,不少數學教師恍然大悟,紛紛表示從來沒有想過此類問題。更多的原因是:覺得沒有必要,因爲考試不用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