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喂流浪貓」法案通過後2年 京都現在是什麼樣子?

京都市通過「禁喂流浪貓」後2年,街頭的流浪貓的確變少了,但背後的成因真的完全是禁止餵食的功勞嗎?(圖/實習記者陳思妤攝)

實習記者陳思妤/綜合報導

人們面對流浪動物「餵養與否」一直爭議不休,有人從個體觀之,認爲提倡不餵食者是想要利用「餓死」達到流浪動物減量的效果,等同變相撲殺,但有些人則認爲從宏觀的生態角度來說,族羣數量是決定生態平衡的關鍵,棄養所造成的流浪動物屬於外來種,餵養只是半套愛心,並不能解決問題

其實日本京都市議會自2015年3月20日就正式通過「禁止不當餵食流浪貓條例野良貓へのエサやり禁止條例)」,並從2015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民衆只要餵食流浪貓或是其他無飼主的動物,若造成環境問題,依法可以勸告餵食者停止餵食,若不聽勸告者可處5萬元日幣以下之罰鍰,相關條例通過之初,雖遇到愛貓人士與部分動保團體大力反彈,但執行至今已「禁喂」將近2年,究竟現在的京都街頭是什麼樣子?而京都的貓狗處境又是如何呢?

▲京都四處都可以看見像這樣有關「飼主責任」的宣導告示牌

走在京都街頭,的確很難發現流浪貓狗的蹤影,頂多在宇治或是嵐山等比較遠離鬧區地方纔有可能看到,但仔細留意一下四周,卻時時可以看見有關於「飼主責任」的宣導告示牌,提醒民衆遛狗要牽繩、隨手清理狗便、不任意餵食以免造成髒亂、切勿棄養寵物......等等。

▲連知名百貨門口都會註明可以接受「身障服務犬」入內,相對臺灣許多公共場所來對較爲友善。

甚至連知名百貨公司OPA河原町店的門口都會貼着「友善身障服務犬」的告示牌,反觀臺灣國內的許多公共場所,連對於受過訓練的導盲犬都極其不尊重,更遑論是一般的寵物,乃至流浪動物。或許這無形當中就讓京都的居民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撇開餵養可能造成的流浪動物增加,當政府和民衆長期下來重視「飼主責任」的正確觀念,從源頭減少棄養動物就相當有效。

▲在京都市的街道上看見遛狗的民衆多半都繫有牽繩,普遍來說飼主對於正確的責任觀念相當良好。

日本過去有八成的縣市曾經實施過「毒氣」撲殺流浪動物的方式,這被許多動保人士大力抨擊,後來發展出「寵物回收車」,讓不能繼續飼養的民衆把寵物丟進回收車,而這些寵物最後的下場就是進入收容所,幾天之後就被安樂死,看似乾淨的街道市容背後,其實是無數小動物的痛苦血淚,但近年來日本有許多地方政府慢慢在改進,安樂死的比例大幅 下降,在民間組織的努力下,產生出對應流浪動物的不同措施,「禁喂」政策只是其中一部分。

▲貓カフェタイム ( Neko cafe time ) 是一間相當友善動物的貓屋咖啡,裡面許多貓咪都是店家救援回來的,他們也強調要尊重貓咪的意願,不讓來訪的客人影響到貓咪休息。

目前在日本有許多的地方政府會和民間企業或動保組織合作,將這些民衆通報捕捉或是經由回收車進入收容所的流浪動物們,送至「收容咖啡廳」裡寄養,這些收容咖啡廳的業者通常都是自願者,他們會照顧這些流浪動物,直到牠們遇到有緣的人把牠們帶回家

▲店內的裝潢完全以貓咪爲考量,並且充滿了貓咪喜愛的玩具,店內的空氣清淨機掃地機器人等等設備也相當具全,以小時計費,並且會嚴格控管客人的停留時間,以貓咪的體力健康和情緒爲重。

除此之外,京都街頭也越來越多「貓屋咖啡」,這些咖啡廳的老闆都是長期在進行流浪動物救援的志工,例如這家位於伏見的Neko cafe time,美其名是「貓屋咖啡」但其實裡面只賣罐裝咖啡,裡面大部分的貓咪都是店家從街頭救援回來的貓咪,進入店內的客人必須先用酒精消毒雙手,且店員都會告知客人「貓咪是獨立的個體,如果牠不想跟你玩的時候,請不要勉強牠」,店內的牆上都貼滿了有關於每一隻貓咪的生平故事,裝潢設計也都以貓咪們爲主。

▲在不會讓貓咪過度操勞的前提下,貓屋咖啡所提供的良好的環境對貓咪來說其實也是一種避風港

這樣的「貓屋咖啡」無形之中締造了觀光商機,也讓這些辛苦救貓的志工在經濟上有一點喘息空間,更讓流浪動物們有一個棲身之所,創造政府、人民、動物三贏的局面。(前提是要注重貓咪的健康和情緒,避免發生動物展演的疑慮或剝削問題。)

▲京都市的街道乾淨整齊,家家戶戶都相當整潔,想要看到流浪動物的身影很不容易。

面對流浪動物問題,絕對不是一昧的禁止餵養、實施安樂死、設立貓屋咖啡等等單一面向的方法就能解決的,而要多管齊下,從源頭管理、末端終結,讓民衆學會友善動物,不任意棄養寵物,善盡飼主責任之外,增加更多能讓人與動物快樂相處的友善空間,當社會的風氣習慣與其他動物分享空間,不以人爲單一的主體,其他動物的生存權利纔會獲得尊重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