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忠/ 天價香蕉是福?是禍?
文/李武忠
近來到市場欲購買香蕉的消費者看到每根香蕉高達20多元的售價與先前每根香蕉約8-10元相較確實高出甚多,很多人買不下手,儘管蕉農笑呵呵,但是這樣的現象是否合理政府應多加留意;特別是近來跨國公司如都樂(Dole)成功將國外產香蕉打入國內零售通路之際,若臺蕉全年供貨不穩定且價格波動太大,是否因而讓消費者轉而購買由國外進口的菲律賓香蕉,給外國香蕉站穩國內消費市場(包括零售通路)帶來契機,反不利臺蕉的長遠行銷值得業界深思。
目前國內香蕉產地與零售價格飆高原因根據業者說法系因爲今年遭受到兩次風災、病蟲害及入秋晚熟等影響致使產量大幅減少(冬蕉產量比往年少6成)供不應求所造成,應該屬短期現象,等1、2個星期後南部蕉開始出貨價格理應回穩,如何避免盤商從中操控造成價格回穩出現時間上的落遲(Lag),值得外界持續來關注。
每當國內農產品價格飆漲時獲利部分多數進入盤商口袋,少部分才與農民分享,一旦市售農產品價格暴跌時政府部門爲穩定農民收入會啓動補助機制(如九五機制即國產農產品價格低於直接成本95%時,視產品特性採取收購、加工、冷藏、製作有機肥或飼料,以及銷燬等措施,以保障農民權益),也只少部分直接讓農民受惠,但是這些費用卻由全民買單,造成部分民衆對於政府慷全民之凱來照顧農民,致使農民容易養成過度依賴政府表達負面的看法。
事實上根據研究顯示臺灣農產品暨相關產品獲利只有不到兩成進入農民口袋比率明顯偏低,農產品長期遭到盤商壟斷,國內農產品產銷供應鏈確實需要進行全面變革。遺憾的是雖然臺灣的IT產業國際聞名,政府卻無力藉此建立生產和消費端直接對話的平臺,讓雙方都能獲得合理的回報。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88論壇粉絲團」看更多!
儘管目前國內香蕉售價驚人但非獨行獨市,從長遠來看臺灣香蕉行情還是會從公主變回灰姑娘,在國內香蕉出口大量萎縮(2014出口量僅4千公噸不及全盛期40多萬公噸的百分之一)之際,想要有所突破,除了穩定全年供應量、價格、品質外,還需突破傳統交易方式建構新的行銷通路,農民不能因爲老是因市場資訊不對稱而淪爲運銷商宰割的魚肉。
鑑於互聯網、物聯網等新科技興起,帶動新的行銷模式,臺灣香蕉行銷也要跟上潮流,例如近來「天貓國際」採高於市價直接與國內農民契作,透過網購直接將收成的臺農71號益全香米賣到中國,受到農民歡迎,也開創了新的農產品行銷管道,儘管外界對此有不同解讀,但是對農民而言賣給誰不重要,賣什麼價格纔是重點。
至於可能產生的買賣糾紛與政治風險,則有賴政府儘早建立糾紛仲裁、預警與風險管控機制才能驅吉避兇。除了稻米,國內其他具本土特色的優質農產品如香蕉、芒果等也可以藉由新科技方式,爲臺灣農業找到新出路口。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經濟系教授。本文爲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