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一家人》讓臺灣海峽不再是溝壑(下)

回抵家鄉基隆港灣,眺望平靜的海峽,如鏡的兩岸,作者期待一起努力讓兩岸變好。(資料圖)

「是土樓欸!」在衆人驚歎聲中,我們終於跋山涉水來到崇山環抱的南靖與永定,四處可見「世界遺產」的紅布條與遠超過居民的遊客,雞犬相聞的土樓,恬靜悄然消逝,取而代之是生機勃勃,但發展觀光的箇中甘苦,恐怕也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清。

安居樂業 更上層樓

南靖以田螺坑土樓羣聞名,土樓聚成「四菜一湯」,一方四圓,合成梅花芬芳,塔下村的寧靜質樸,讓夜色更顯朦朧。永定土樓如百花齊放,小布達拉宮方形土樓奎聚樓樓宇緊連山脊,樓內結構層層疊疊,頗具氣勢,「土樓之王」承啓樓碩大無比,祖堂居中,廊進頗深。「土樓王子」振成樓富麗堂皇,樓主獨特腔調,滔滔不絕說道:「樓中有樓,樓外有樓,外呈烏紗帽,內八卦設計。」別具特色的還有府第福裕樓、最小如升樓。

土樓多依山傍水,座北朝南,內有水井,以厚牆工法抵禦外敵,書香氣息濃厚,由家訓構成對聯的世界,居民安居樂業,水車、雞鴨曬穀;溝渠、紅柿、舂米,數也數不盡,看也看不完。

土樓追求的經濟發展、安居樂業是兩岸共同寫照。「經濟是下層建築」紮紮實實地已是通過檢驗的標準。

福建也算是臺灣的一面鏡子,閩南人客家人福州人等各族羣混居,臺灣除了同樣有漢族各族羣外,另有住民、新住民等新舊移民,彼此合作打拚,文化上調和交融。

像雙親皆是閩南人的我,卻也隨家母信奉客家傳統神祇「三山國王」,毫無衝突感。但族羣和睦的重點,其實是因爲大家有着爲過上好生活的共同目標而一同努力。

奠基於學生時期的兩次青年學術交流,我對中國大陸已有認識,但大學時代讀的政治哲學,不可諱言,兩岸間因此確有制度差異,但我更渴望看到的是制度上的良性競爭。

海上花園 鼓浪嶼

換言之,中國大陸能讓14億人溫飽絕非易事,平心而論更值得驕傲,無須抹滅其成功。再加上不管國際風雲變幻,緊靠對岸的地理條件仍是不爭的事實,客觀上的「存在感」至少不增不減。那臺灣要的是什麼?是互相傷害,還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讓臺灣更上一層樓,留給所有臺灣人深思。

旅途續行至鼓浪嶼,素有「海上花園」的鼓浪嶼,孤懸大海,與廈門島遙遙相望,也因此被殖民列強相中,爭相佔地興建領事館。如今島內禁行汽機車,是環保兼友善行人的步行城區。巴洛克、哥德式,教堂、八卦樓老房子故事,更深藏丘陵幽靜小巷之間。

島嶼與海洋密不可分,另建有海底世界,能透過海底隧道發現水族、海豚。風琴、鋼琴博物館內則名琴聚集,交相輝映,不負「音樂之島」之名。

日光巖,屈身於蜿蜒小徑拾階而上,立於蒼茫天地之間,卻讓我不由得動了想家念頭。海峽已非阻隔,臺灣就在海外不遠處,好好收拾心情,回臺灣再出發。

出門在外人生地不熟,自助旅行可沒遊覽車,所幸路長在嘴上,比手畫腳、雞同鴨講雖不少卻也另有一番樂趣。鼓浪嶼其實有兩座青年旅舍,當時行差踏錯,不知走到哪去,迷路下詢問路人,一聽我們是外地臺灣人,就直接領路,讓人好生感激。

更重要的是,國際青年旅舍的窗明几淨,閩菜刀工精細,以及無緣品嚐的畬族美食,種種的回憶,遺憾與滿足,都是旅行的醍醐味,點點滴滴都是交流的意義

交流本身就是意義

廈門是我最喜愛的大陸城市,街道乾淨,車行有禮,又親切宜居,我甚至動過置產的念頭,廈門還與家鄉基隆擁有定期航線,交流頻仍。

過去家父也曾在基隆被陸客問路,同樣是細心指點回應,兩岸交流就在日常生活中發生,但如今陸客在基隆港區的遊玩已不復以往。我雖深愛臺灣的自由,卻也不樂見對大陸憤恨的蔓延。同時,誤解滋生嫌隙,既然兩岸能免去語言的差異,有什麼比直接溝通更適合彼此交流。

依着過去工作緣故,我接待了許多大陸來的客人,陪着環了好幾次島,看着初來乍到有些陌生的撲克臉龐,在幾天陪伴下逐漸熱絡,互留連絡方式,到送機時的離情依依,甚至相約2022北京冬奧,總讓人無限感概,無論人事物,唯有親身接觸爲真。

旅途中,長輩們不免提到國共情仇或投資生意經,但我跟來訪的年輕團員,卻更想了解彼此真實的生活。影視中的兩岸日常到底是真是假?《我不是藥神》的真實故事、《大軍師司馬懿》的橫店場景。抑或對五月天的瘋迷、《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是否是臺灣高中生的共同回憶?

大陸好幾出宮廷劇更在臺灣大肆流行,《康熙來了》同樣是多少大陸年輕人認識臺灣的橋樑。再深入點,我也曾好幾次遇過大陸年輕人好奇台灣的眷村文化,或要求參觀「異域」歸來的南投博望新村。而交流的起點雖看似渺小,總是開始,纔有機會貼近真實,進而建立起深厚的友誼。

這次疫情來襲,我第一時間致信大陸的朋友們,是否身體康健?朋友回信開頭一句:「有心了」,更讓我豁然開朗。

我們一起努力好嗎

我不只一次思索,爲何近幾年的兩岸關係陷入瓶頸,究竟是哪裡發生問題?兩岸現狀是國共內戰的延續而來,兩岸關係舉足輕重,連在研究所招生口試時,都有教授都詢問,自「屋頂論」後,對兩岸關係是否有自己的新見解。

雖然我人微言輕,國家大事難以置喙,但只要有心,誠心從生活交流,讓真實說話,使影響力如同漣漪般的同心圓擴大,終會跨越海峽兩岸的藩籬,透過溝通杜絕嫌隙。

我更相信,即便只是一點一滴的努力,都能使兩岸彼增添認識。從過去與現在的交流中尋找意義,將瞭解涓滴入海,直抵人心,讓這個世界,因我們而有不一樣。

回抵家鄉基隆港灣,眺望平靜的海峽,如鏡的兩岸,想讓兩岸變好,只需要有心,更需要有心來凝聚人心,所以不管是臺灣或大陸,我們一起努力,好嗎?(姬龍仁基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