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友籲政府依法定順序供農用水

缺水稻作影響甚大,除了休耕,農民也考慮轉種耐旱雜糧。(劉秀芬攝)

今年截至目前已有16個颱風生成,但來臺數卻掛零,許多水庫面臨用水告急,臺東池上二期稻也罕見於10月實施輪灌,農委會農田水利署表示,已與經濟部水利署針對不同水情狀況制定抗旱機制調度用水;契作水稻的農民則呼籲政府應遵照《水利法》的用水順序給水。

農田水利署表示,隨着氣候變遷加劇,往年的氣候常態已面臨更多變數,今年目前還沒有颱風侵臺,頂多只是掠過,降雨量嚴重不足。不只池上,許多地區二期稻作均已播種成長,但水利署15日無預警宣佈桃竹苗停灌,由於在抽穗期宣佈停灌史無前例,雖然政府對農民提出補償,但不少農民認爲,毀稻苗會遭「天打雷劈」。

農田水利署指出,明年第一期稻作可能面臨缺水衝擊,因秋冬降雨量本來就偏少,但過去許多秋臺降雨量豐沛,未來幾個月天候還得持續關注。

彩田友善農作執行長儒門表示,自己在金山契作水稻,臺灣過去好幾次稻米麪臨休耕政策時,並不是水真的不夠,而是未依法定順序分配,呼籲政府一定要遵照《水利法》第18條規定的用水標的順序,即家用及公共給水優先,其次依序農業用水、水力用水、工業用水水運、其他用途等。

楊儒門表示,臺灣用水往往以「產值大的」、「能帶來效益」爲優先,像是7、8年前用水吃緊時,要求民衆不要洗車、不要去游泳池、甚至不要澆花等奇怪要求;以雲林六輕爲例,1個工業區每月用水量就等同該縣100萬住戶用水量,他認爲,與其要求民衆省水,限制工廠用水才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