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旭:兩個方法緩解產後抑鬱情緒,在家就能練習!
媽媽們產後出現情緒不穩定的情況很常見,今天教給大家兩個適合媽媽們在家練習的方法,能有效緩解產後抑鬱情緒。
讓我們先從一位產後媽媽的困擾開始——
大家一定對「產後抑鬱」這個詞有所瞭解,這是目前你的不良情緒產生的源頭,主要是由於懷孕、生產、哺乳期劇烈的內分泌改變造成的。
你可能在這方面表現的不是很明顯,但一定要小心,任何的情緒都是從少到多逐漸積累起來的、最終爆發的。
可以這樣理解,我們的對情緒的認知往往是滯後的,身體的微細變化已經發生很久之後,我們才能感受到情緒的變化。
除了生理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心理因素。
因爲你是第一次經歷帶兩個孩子的生活,要認知、處理很多新的知識與信息,但是因爲產後一直被限制在家裡,無論在信息接收或者是情感宣泄上,都沒有很好的方法,自然而然容易情緒大幅度波動,有時會有絕望無助的感覺。
另外,社會原因也是不容忽視的,生產需要長時間的閒賦在家,從職場到家庭的社會角色突然轉變,對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考驗。
現在的你一定是渴望進入工作狀態的,但是現實情況不允許,難免會產生一些微妙的挫敗感,對自己目前的角色強烈的不接受。
當角色衝突產生的怨氣沒有出口,無法合理疏導的時候,就只能轉而自我攻擊,自我價值感隨之降低,對自己的角色定位模糊及能力不自信。
或者把所有的錯誤、不良情緒歸因於外,覺得所有的事情都是別人的錯。
還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身邊親近的親人、朋友往往更容易成爲我們壞情緒的「出氣筒」,就像你身邊的姐姐一樣,因爲你假設「她應該理解我、不應該幫着外人說話」,而且要求她必須要包容你,結果就站在了與她爭論的對立面,導致了雙方的不愉快。
所以,對於產後媽媽而言,掌握一些控制情緒的方法是很必要的。
身心一體,每當我們感覺到自己着急、生氣時可以感受一下,我們的身體是不是緊張的?身心交互作用會讓我們陷入「越緊張越心煩、越心煩越緊張」的惡性循環。
打破這種怪圈,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放鬆」。肌肉放鬆練習是很好的放鬆方式,可以經常做一下。
如何進行肌肉放鬆呢?可以先用矯枉過正的方式,也就是說當我們不能直接放鬆肌肉的時候,就先讓肌肉暫時性的緊張起來,然後再逐步放鬆。
「首先,深吸一口氣,憋住,瞪大眼睛,張開嘴,呲着牙,讓面部緊張。同時肩膀收縮,胳膊肘彎曲,雙手握拳,手臂肌肉繃緊,讓上肢緊張。腳尖勾起來,大腿繃起來,讓下肢伸直,讓下肢緊張。腹部收縮,肛門收縮,讓腹部緊張。憋着氣,胸部緊張。憋得不能憋的時候突然地呼氣,閉上眼睛,閉上嘴,放下肩膀,放下胳膊肘,鬆開雙手,放鬆腳尖,讓大腿垂下來,讓腹部也不再繃緊。」
這個時候就是一個放鬆的狀態,這個動作可以反覆做。
我們從緊張到放鬆的過程,可以釋放掉存儲在身體肌肉裡的負能量,同時也可以在腦海裡想象自己將負面情緒呼出去,釋放掉的感覺。
這種放鬆方式十分有效,特別適合長時間處於精神緊繃狀態的人羣,也適合所有產後有抑鬱情緒的人羣,當壓力釋放之後,我們會有一種全身溫暖,內心平靜的感覺,此時,壞心情就蕩然無存了。
情緒不好時,內心被負性內容充滿,沒有空間留給積極的想法。冥想是在放鬆的基礎上直接植入積極思維,把負面信息置換掉。
「請你採取一個舒服的姿勢,坐好或躺好,閉上眼睛。想象眼前有一幅畫面,可以是在一個屏幕上,也可以是在一個畫框裡。把曾經有過的、最幸福的記憶變成一幅圖畫放在裡面。
如果沒有幸福的經驗,可以把自己對未來的憧憬、美好的夢想變成一幅圖畫,放在屏幕裡或者畫框裡。然後閉着眼睛,好像全神貫注地看着它。
同時,身體進一步地放鬆,一直放鬆到身體似乎消失了。保持這個狀態,自己置身融入到這幅畫面裡,用自己的思想去感受這幅畫面。
你可以想象在一個遼闊的大草原上,風輕雲淡,一望無際的草浪在輕鬆的吹動下翻涌,風吹在你的面頰,你的腳踩在草地上,你能感受到大地的溫暖,彷彿有一種能量從地心傳播到你的腳底,再傳播到你的身體裡,感覺非常地舒服。
你能聞到花的清香,草的鮮嫩。能夠感到陽光的暖意,能夠感到風的清涼,能夠聽到小鳥的鳴叫。去體會這些細節。
你忘了你現在身處何地,也忘記了生活中的焦慮和煩惱,而是全身心的融入到你想象的幸福場景中,在這裡面非常舒服。」
以上兩個方法的指導語可以請身邊人念,自己聽着做練習,也可以自己先念一遍並錄下音,再聽錄音練。
如果搭配着輕鬆和舒緩的背景音樂練習,效果會更明顯,方法雖然比較簡單,但是如果堅持下來,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帶兩個孩子生活,一定是有着很大的壓力,但無論現在的你是什麼樣的狀態,首先讓自己快樂起來,處理起生活的難題,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你的身體和精神放鬆下來,內心充滿正能量,自然而然會散發出一種充滿生命力的能量,對孩子和其他家人都能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把這個過程看作一個學習的課程,那麼我們應該感謝孩子給了我們一個成長和改變的機會。
試試吧,祝所有的產後媽媽們生活幸福,生活愉快!——彭旭
審覈醫生:彭旭
責任編輯:劉巖
插畫:李大姑娘
免責聲明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適的健康信息,內容均爲科普知識介紹,不含有推薦、證明等廣告屬性。科普內容不能代替任何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方案,如有需求請您及時就醫。作爲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現極限詞,爲醫生臨牀經驗中的個人認識或學界共識,是希望讀者能夠認識其客觀重要性的表述,無廣告屬性。
如對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議,或對文中來自網絡未能找到出處的圖片有版權異議,請發郵件至安忻品牌部:tangsj@axnslee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