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談校外培訓:校內減負、校外增負,怪圈怎麼破

核心閱讀

當前,“校內減負、校外增負”成爲基礎教育痛點。破解這一怪圈,要從需求與供給兩端入手,一方面打破“唯分數論”,優化評價體系淡化分數焦慮,一方面提升學校教育的質量水平,提高課堂效率

內容上超前超綱,方式上應試刷題,這些都違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部分機構以由難到易的套路式教學,讓學生在短期學習中獲得拔苗助長式的‘僞成功’,滿足家長急於求成、望子成龍的心理。而家長間的攀比、不顧孩子特點的盲目跟風,引發‘全民學奧數’‘一週7天都要上培訓班’等教育痛點。”

“爲減輕學生負擔,中小學將放學時間提前,不留或少留作業,可與此同時,大量校外培訓機構涌現,孩子在三點半離校後轉身邁入機構大門,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

…………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校內減負、校外增負”問題得到不少代表委員的關注。一邊是下大力氣治理,一邊是亂象屢禁不止,說明“頑瘴痼疾”治理之艱鉅。

校外培訓增負擔

“超過用列舉法求概率的要求,增加計數原理、排列組合的內容。示例:袋子裡有除顏色之外10個大小完全相同的球,其中黑球6個、白球4個,從中隨機取出4球,恰有2個黑球、2個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要求小學低學段學生寫出含有多種表達方式、多種表現手法、結構複雜的文章。要求初一學生寫出論證嚴密、論據典型、結構完整的議論性文章。”

…………

去年5月印發的《義務教育六科超標超前培訓負面清單(試行)》對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超標超前培訓內容明確給出負面清單,爲各地規範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的超標超前培訓行爲提供依據。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輔導機構超標超前培訓,令不少中小學生不堪重負。對於處在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來說,過多、過重的校外培訓已經成爲學習負擔減不下來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家長認爲,儘管《中小學生減負措施》(減負三十條)和《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先後印發,從校內教學、作業佈置考試評價以及課外培訓時長等方面做出“嚴格依照課標教學”“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堅決控制考試次數”“採取等級評價方式”“控制培訓時間”等要求,但在校外,依然有機構超前超綱超時教學,並以此作爲招攬和維護生源的手段。

爲此,有學者指出,校外培訓機構超前超綱超時授課,而且有市場、有需求,一方面迎合了部分家長對於考試和分數的重視,一方面又進一步加劇了家長的焦慮,破壞了正常教學秩序,違背了教育規律與學生成長規律,最終導致了“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的發生,背離了教育目標,破壞了教育教學生態

標本施治破怪圈

“校內減負、校外增負”,不僅令許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深感困擾,也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各級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大力推進減輕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負擔工作的成效。

有學者指出,近年來,中央高度重視中小學生減負工作,相關部委一手抓校內教學提升、一手抓校外培訓治理,採取了一系列辦法和舉措。

在校內,從課堂教學、作業佈置、考試頻次等方面着手,向課堂要效率、要質量,減輕學生的課堂與作業負擔;在校外,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建立校外培訓機構“先證後照”制度、完善校外培訓監管制度和線上機構備案審查制度,取得了積極成效。

但由於需求旺盛、資本助推,校外培訓機構的數量快速增長,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或主動或被動地參與到校外培訓當中。在快速發展佔領市場份額、回饋資本的需求下,校外培訓機構的過度營銷由此產生。無證無照、超前超標培訓、違規收費、虛假宣傳等行業亂象出現,培訓機構“退費難”“卷錢跑路”等違法違規行爲也時有發生,破壞了教育生態、傷害了羣衆的切身利益。

對此,不少學者認爲,在下一步治理過程中,更需標本施治、系統推進,從根本上打破“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怪圈。

需求供給兩手抓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問題?不少一線教育工作者認爲要從需求和供給兩端同時着手。

一方面,從需求端出發,引導家長不盲從、不焦慮,理性選擇。要抓住評價這個“牛鼻子”,從“指揮棒”入手,優化評價體系,打破“唯分數論”。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張家口市第一中學教師尤立增說,在確保科學、公正的前提下,要從對考試分數的單一評價轉向綜合素質評價,從只看成績的終結性評價陸續轉向重視過程性評價,對學生成長進行包括學習態度、學習品質、課堂表現、課後作業完成情況的全面記錄,“唯有從根本上打破‘唯分數論’,引導全社會認識到‘分數是一時之得,要從一生的成長目標來看’,才能讓學生和家長淡化對於分數的焦慮,更關注學生的健康、全面成長。”

另一方面,從供給端出發,進一步提升學校教育的質量與水平,提高課堂效率。針對有需求的學生,可以出臺相應規範制度,鼓勵學校在課後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服務,通過組織興趣班等活動,滿足學生個性化和差異化的需要。同時還要注重加強校外教育資源的整合。“各市區縣都有少年宮科技館、體育學校等,希望相關部門協同起來,建立公益性的校外教育體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顧明遠建議

爲營造清朗的教育教學生態,還要堵住優質學校用變相考試、競賽等辦法招生選拔的口子,從根本上斬斷校外培訓機構與中小學校招生的關聯。採訪中記者得知,當前,在一些城市,這樣的現象仍然存在。

在繼續加強對於培訓機構監管的同時,有學者建議,也應鼓勵培訓機構發揮技術手段、興趣與特長培訓等方面的優勢,引導其提供學校教育之外的特色化、差異化服務,使其真正成爲學校教育的補充,而非衝擊。

網友熱議

湖南衡陽網友Just Because: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育的本質是育人,提升教育從業者的准入水平,加強教育行業監管力度,讓教育迴歸本質。

浙江衢州網友白羽傳信:名目繁多的校外培訓不但加重家長經濟負擔,而且敗壞教育風氣,必須下大力氣規範整頓。

遼寧瀋陽網友King7:打時間差提前教課程,人爲編造所謂知識技巧,糊弄小孩和家長,其實都是偏離知識本身的多此一舉。

內蒙古鄂爾多斯網友人民7RuWS:校外培訓火熱,關鍵還是有需求。針對亂象,要規範培訓機構,更要提高學校教學水平。正餐豐富才能少吃零食。

北京網友太陽草:校外培訓最大的亂象是超綱教學,給學齡前兒童佈置家庭作業,嚴重影響少年兒童的健康和成長,有關部門應該做出頂層設計,出臺措施,予以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