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四壯集-風景中的甕仔雞

甕仔雞的工序是先醃後烤,常見的醃料包括:料理酒、醬油、桂花釀、鹽、蒜頭、蔥、九層塔、桂皮、小茴香、花椒、黑胡椒及香料,醃全雞數小時至一天;再用S鉤吊掛雞在高溫密封的甕桶內燜烤,底下用一個盆,接收燒烤過程滴下的油汁。

這種燜爐烤法,食物受熱均勻,不會直接碰觸明火,也不虞沾惹炭灰,又能有效挽留肉汁,皮脆肉嫩;不惟甕仔雞,任何烤物慎勿烤得乾澀。甕仔雞多用柴燒,陶甕,店旁常見堆滿木材;機器溫控烘烤雖則衛生,都缺乏柴燒的滋味。

甕有大有小,大甕內可同時容納數只雞,較小的則一雞一甕;每隻雞都會滴一碗油汁,上桌時都附有油汁和胡椒鹽,可蘸雞肉吃。

起初甕仔雞是用汽油桶烤雞,桶下燒木柴,燜熟。美味的關鍵在選用的雞隻,和醃製的醬料。雞一定選用經常運動休閒、身材健美的土雞。桶仔雞很快傳到了離島,羅葉〈油桶雞〉描述在馬祖被招待營火烤肉,他吃的油桶雞是用沙拉油鐵桶爲烹具,裡面升火。無論那一種烤具,甕仔雞多在風景中,全民活動般,我們總是在山青水秀的地方乍見其芳蹤。

清境甕仔雞店海拔2000公尺,在羣山的環抱中吃雞,合歡山,奇萊山,和年輕時走過的能高安東軍越嶺。我第一次登山是奇萊,在成功堡休息時,前一刻還豔陽高照,忽然就風雲涌動,變化如人生之無常。雲霧洶涌如回憶,迴盪在深山溪澗間。生命多有缺憾,我決意不斷修改記憶,撫平從前的那些缺陷,讓它更美麗。

如今食品恐懼越來越日常化,令人越來越不相信各種認證。我期待業者標榜他家的雞:曾經住在美麗的森林,那裡有瀑布,溪流,深潭,牠們每天大口呼吸潔淨的空氣。有故事的雞,比各種奇怪認證的雞,值得吾人掏腰包。

臺灣山區多溫泉,甕仔雞遂依附溫泉而興。登了山,泡過溫泉,正渴望有一隻好雞來暖腸。在山裡吃土雞特別有滋味,雞是自己養的放山雞,每天生活在鄉野間,活動空間寬敞,肉質優美。青菜是菜圃自種的,也是自家要吃的;山中健行乍逢這野味,不免饞舌激浪,難以收拾。

在風景中現訂現烤現食甕仔雞,用手撕着吃,野趣盎然。我常常想帶家人、朋友到山水之間吃甕仔雞,喝小米酒,也不必談天說笑,大家呆呆地看山看水,感受歲月的靜好。

現在,甕仔雞也逐漸出現在海邊,海風呼呼,吹亂了頭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