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這批學生接續黨外香火──民主轉型關鍵時刻之9(曾建元)

當年郭雨新(前排左二)與黨外青年朋友聚會,坐在其左側者爲邱義仁(前排左三),在其左後方的是陳菊(後排左四),右後方的是田秋堇(後排左三)。(圖:郭雨新家屬提供)(中央社)

1970年保釣運動風起雲涌,國民黨爲了強化青年工作,於是在1972年3月於中央委員會下設立青年工作會,並將知青黨部擴充北區、中區、南區3個平行的區黨部,接受黨中央青工會的領導。

知青黨部在大學內系以社團名義公開活動,以臺大爲例,臺大黨部代號爲孔知忠黨部,對外名義爲逸仙學會,爲北區知識青年黨部第一黨部,以下有教授黨部、以及假借覺民學會名義領導各個學院、學生宿舍和僑生以勵志性學生社團形式設立的各個學生區黨部,在各個班級和學生社團內則設立學生黨團小組。

事實上,覺民學會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藉由學生社團的掩護來執行上級黨部交辦的任務,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以組織動員的方式,競選代聯會與院代會的主席和各系學生代表。

1971年,國家安全局統合國民黨黨政部門成立春風會報,對大學校園進行監控,國民黨參與的單位包括知青黨部、救國團、中央委員會第六組、青工會與社會工作會,政府的部分包含司法行政部調查局、內政部警政署與教育部。

1973年國民黨通過《中國國民黨各級知識青年黨部保防工作實施辦法》,課以各校知青黨部和黨員在校內從事保防工作的義務,協助政府進行校園監控和檢肅匪諜。1983年3月,國民黨政府又新增校園安定工作會報,由教育部主責,以兩週開會一次爲原則,用以補強一年開一次會的春風會報。

校園安定的組織工作歸知青黨部,社團活動歸救國團,調查工作由法務部調查局與警備總部負責。校園安定工作會報出席單位有國民黨中央青工會、文化工作會、北知青黨部、救國團,政府部門有調查局、警總、教育部軍訓處、訓育委員會和人事處。由上可知,國民黨黨國對於校園的控制極其嚴密,黨員在思想和組織上都受到層層管制,非黨員則受到黨國無所不在的監控和隨時出現的制度壓迫。

在這一嚴密的網羅下,臺大校園的學生自治選舉在1973年臺大哲學系事件爆發之後就又變得死寂沉悶,臺大知青黨部透過覺民學會集中掌握學生領袖菁英羣體,覺民學會和各學院的黨社菁英,在黨和團的鼓勵和支持下,便成爲對於學生自治最爲熱衷的羣體,也是歷屆領袖和幹部主要的來源。

然吾人也不容否認,臺大學生自治組織的制度設計存在着的先天缺陷,也難辭其咎,代聯會的間接選舉方式,使代聯會和學生羣體有一定的距離感。

1964年到1978年之間除了1971年有3人蔘選的競選局面,其餘十數年都是一人蔘選,而由全校班代表組成的學生代表聯合會人數逐年增加到將近300人而過於龐大,且班代表未必自覺自身對於全校學生自治事務的職責,以致班代大會多年,在1980年代普選運動興起之前,也僅有1974年社會學系丁庭宇和1980年外國語文學系于思禮擔任代聯會主席任內曾經召開,其餘每年皆因難以召集得法定出席人數而停擺。

代聯會主席選舉都是校方利用舉辦班代表及社團負責人研習營的機會同時舉行,但又不願讓選情太過激烈,政見往黨國亂射,所以都不願讓候選人在投票日前與選民過度接觸,並且嚴格管控投票前政見發表的時間。在同額競選的時候問題不大,當出現多個候選人的競爭時,就不免要被各個陣營批評而兩面不是人。

因而當校園之外由政論雜誌如《臺灣政論》、《美麗島》領導的政治反對運動重新挑戰國民黨黨國的權威之際,儘管校園內相應受到啓蒙而有零星的改革聲音浮現,但還不見有具組織性的學生運動。

百家爭鳴的黨外雜誌是臺灣政論雜誌最風光的年代,但解嚴後江河日下。(梁鴻彬攝)

然無論如何,1975年,正是一個分水嶺。就在這一年的8月,第一份黨外雜誌《臺灣政論》創刊,年底12月,第一屆立法院增額立委選舉,《臺灣政論》的精神領袖中國青年黨員郭雨新以黨外領袖和國民黨頭號政敵的地位出馬參選,成了具有象徵意義的朝野對決。

郭雨新的秘書陳菊,原爲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圖書資訊科夜間部學生,在學期間經宜蘭鄉賢林清泉介紹與郭雨新工讀,畢業後在政大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中心圖書館當臨時僱員,仍繼續擔任郭雨新秘書。

陳菊個性熱情進取,結識了主動前來拜會郭雨新的臺大法律學系學生周弘憲後,進而經由周弘憲爲郭雨新建立在臺大學生間的人脈,另一方面,她也從因到政大公企中心圖書館借閱《臺灣政論》而認識的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研究生林正杰,進一步認識林正杰東海政治學系的同學如賀端蕃、淡江文理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生範巽綠,以及政大公行所研究生林世煜、新聞學研界所研究生陳國祥等人。

在陳菊的穿針引線下,30多名以臺大爲主的大學生和研究生,身着大學服出面到宜蘭爲郭雨新助選,這一批學生許多人在日後接續了黨外的香火。(中時攝影組攝)

在陳菊的穿針引線下,30多名以臺大爲主的大學生和研究生,採用周弘憲的建議,身着大學服出面到宜蘭爲郭雨新助選,這一批學生許多人在日後接續了黨外的香火,當中有臺大政治學研究所研究生邱義仁、吳乃德、哲學系學生田秋堇、法律學系周弘憲、蕭裕珍、經濟學系謝明達、歷史學系周婉窈、外國語文學系黃毓秀、東海經濟學系畢業的政大研究生吳乃仁,以及林正杰、賀端蕃、範巽綠等。

其中邱義仁原本是臺大哲學系學生,因1973年臺大哲學研究所遭教育部下令停招,而改考政治學研究所。時任臺大研究生協會主席爲政研所趙永茂,他因研究地方派系,而與郭雨新有所私交,也曾短暫協助郭雨新秘書工作,他任內規畫研協主席改爲研究生普選成功,這可能也因爲研究生人數並不多,加以年紀和見識更爲成熟,所以校方並無顧忌。

(作者爲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兼任副教授)

【未完待續,曾建元專欄每週五刊出】

來稿請寄:[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