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寧河「聯農帶農」撐鼓農民腰包

天津裡海溼地生態環境優美,吸引衆多鳥類在此棲息繁衍。

天津市寧河區的七裡海溼地是被譽爲「天然氧吧」、「京津綠肺」。

河蟹

日前,天津市寧河區在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雙贏」基礎上,多次召開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題會議,按照「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要求,組織區、鎮、村領導幹部圍繞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村集體收入增加,村莊環境大力改善,採取「解剖麻雀式」蹲點調研推動。轉變種養模式上用心發力,農民增收大文章。

小魚兒游出大經濟

「我們一直遵循『北魚南移、海魚淡養洋魚中養』的發展理念,30多年來,不斷選育適合我們養殖優質魚種,讓農民省心省力,賺大錢!」天祥水產有限公司總經理苗建生自豪地說。

天祥水產有限公司位於苗莊鎮,1989年建廠,2000年正式註冊公司,是一家擁有4000畝現代化設施種魚養殖龍頭企業,公司集名優特色淡水魚繁、育、推、銷一體化,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擁有10億尾規模水產良種場、5萬噸級魚蝦膨化飼料廠及1萬噸級活魚物流中心,年銷售魚1200萬斤,年銷售額近1.5億元(人民幣,下同),先後榮獲大陸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現代漁業種業示範場等殊榮。

「我們堅持用工業化思維做漁業,餌料、設施、養殖技術全部科技化,可以做到365天,天天出魚。」苗建生說。

苗建生這話可不是吹牛,天祥的成功是背後對科技的巨大投入。多年來,天祥與中國科學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天津農學院天津師範大學科研院所開展科技合作,建立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天津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院士專家工作站、天津市天祥淡水漁業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組織,使科技資源不斷整合轉化,在研究低碳高效生態養殖模式、制定養殖技術規範和合作建設封閉迴圈水處理系統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

在先進理念和科技研發的強力支撐下,天祥水產有限公司選育成功了適合北方地區養殖的大鱗䰾魚、大口黑鱸、河鱸等20多個名優特色淡水魚新品種。

天祥水產的365天出魚一方面依靠先進的科技,也要歸功於他們創造的「公司+科技示範戶+養殖戶」的聯農帶農模式。

多年來,天祥水產有限公司苦心經營,吸引了緊密型養殖戶近600戶,輻射帶動鬆散型1000餘戶,爲他們提供統一苗種、飼料、科技、物流、銷售等服務,覆蓋養殖水面5萬餘畝。51歲的孟凡民就是其中受益者。

孟凡民家裡經營着100畝養魚池,以前主要以養殖草魚武昌魚爲主,年產20萬斤,純利潤僅10萬元左右。

「96年、97年那會兒,我養了20多畝武昌魚,就自個兒單幹,結果魚半截兒得了場病,那魚死的,哎!虧得我想死的心都有了。」孟凡民回憶說。

即使有部分魚僥倖「躲」過得病,也因爲不瞭解市場,沒有銷路,總之,那幾年用孟凡民的話來說就是感覺自己入錯行了。

後來,因爲從天祥買飼料得知這裡可以買到優質魚種,還提供服務,統一回收、銷售,孟凡民的眼睛當時就亮了。「養他們培育好的品種我放心啊,他們還總來我這兒,看看養的咋樣,有問題馬上都給解決了,比我自己單打獨鬥好太多了。」孟凡民說。

2019年,孟凡民養殖了50畝天祥研發的大鱗䰾魚,畝產3500斤,市場價8元/斤,年收入一下達到了140萬,純利潤也躥升至50多萬,這可樂壞了孟凡民。

像孟凡民這樣的農戶比比皆是,53歲的趙仁慶每每提起養魚,都對天祥挑起大拇哥。據趙仁慶說,他每年的銷售額都在700萬左右,純利潤得達到140多萬,正是因爲天祥,他過上了好日子。

強大的科技支撐和聯農帶農的大量魚源,讓天祥可以在掌握市場的基礎上,分配好魚的養殖和銷售時間,帶動大家共同致富。

生態保護農村致富

位於天津市寧河區西南部打的七裡海溼地是1992年經大陸國務院批准的天津古海岸與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區寧河境內面積233.49平方公里,被譽爲「天然氧吧」「京津綠肺」,是世界最著名三處具有古海岸性質的溼地之一。

生長於七裡海水域的七裡海河蟹因水質潔淨、富含微量元素而口感優良。出衆的水質養育了品質優良、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的七裡海河蟹,先後獲得「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天津市名牌農產品」等榮譽稱號。

寧河區在積極鼓勵七裡海河蟹養殖的同時,爲傳統農業注入科技「養料」,不斷轉型升級,走水稻、河蟹混養的稻田蟹立體種養之路,而且從組織人員培訓、開展試點養殖、拓寬銷售管道等方面入手,不斷延伸七裡海河蟹種源、育苗、養殖、加工、銷售等產業鏈條,提高七裡海河蟹經濟附加值,全力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據瞭解,寧河區2019年養殖稻田蟹1.9萬畝,年產40萬斤,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河蟹市場供有量,也成爲助推農民增收致富的強力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