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追求均富

德國特里爾馬克思故居紀念館內,一名參觀者觀賞繪有馬克思畫像牆壁。(新華社

去年中共召開十九大,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代的新定位;今年適逢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陸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官方除召開紀念大會,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出席並發表講話外,宣傳系統也製作各種電視節目,舉辦各類展覽,介紹馬克思的生平思想,及對中國革命的影響。

在此背景下,大陸高調紀念馬克思是在向全世界宣示,中共的思想底色仍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社會主義,習近平上任以來不斷強調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求黨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對馬克思的盛大紀念正是相互呼應。

正如習近平在紀念大會所言,大陸並非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範本,而是結合中國的實際狀況,致力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也是從毛澤東時代以來,中共對待馬克思主義的一貫態度,其結果就是,社會主義在大陸的實踐,與中國的歷史現實緊密銜接。事實上,儒家文化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主張,都具有深刻的社會主義精神,中共選擇社會主義道路也與中國傳統文化和政治思想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但應看到,雖然馬克斯哲學理論,與孔子以來一脈相傳的中華文化精髓及孫文學說有很多相近之處,但因爲中國自始就是君主菁英制的社會主義,與蘇聯沙皇十月革命後的共產主義並不是同路人。正是因爲這個原因,當共產主義在大陸的實踐出現問題時,大陸得以根據現實需要靈活做出調整原版的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後已走入歷史,大陸採取部分西方自由市場制度理念,因而快速富裕起來。

經過40年改革開放,如今大陸已進入新時代,許多經濟發展的舊規則同樣將被掃進歷史,從供給側出發的新經濟規則將統合國情及歷史文化,向着「文化中國」的軌跡邁進,一些開發中國家也漸漸向這條軌跡靠攏。這也是大陸領導人從「新」的宏觀角度看事務,引導進步的根源,也就是習近平所認知的馬克斯哲學理論的核心價值:社會主義並未定於一尊,也不能拘泥理論和套路

不過,大陸經濟固然取得巨大成就,卻也偏離社會主義的中心思想。大陸的貧富差距仍然十分巨大,房價飛漲也未得到根本控制,原本應該茁壯成長的中產階級,被教育、醫療和住房的所謂「新三座大山」壓得喘不過氣。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大陸40年來改革開放的成果並沒有讓所有人公平享受。鄧小平當年所言「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已經實現,但下一句話,「先富帶動後富」卻沒有實現,反而「先富」可能進一步剝削「後富」,這絕非社會主義追求的目標。

臺灣這些年來輕視經濟成長,卻更重視環境保護勞工權益、教育平等、社會福利公平正義原則,雖然造成投資衰退、經濟停滯、收入凍漲等後遺症,許多人卻甘之若飴,換句話說,臺灣可能比大陸更接近社會主義。不過,臺灣未能在成長與公平間取得平衡,在成長高峰期過度忽視公平問題,造成嚴重的社會與環境創傷,自由化後又過度調整,造成今日社會只追求小確幸,個人隨波逐流、社會軟弱鬆散、漸漸失去競爭力。

大陸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開始迴歸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的原旨,更偏重發展成果爲全民共享,實現社會最大限度的公平發展,不爲了追求一時的經濟成長,讓一般大衆和生態環境付出慘重代價。面對政府和企業層面製造的種種不公平、不合理現象,也不敷衍塞責,而是不斷完善法律制度,並加大執法力度,從源頭解決相關問題,讓大陸民衆都能充分享受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可以想見,當大陸能夠真正落實社會主義,實現《禮運大同篇》設想的大同世界時,大陸就真正具備最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到那個時候,莫說臺灣人民會心嚮往之,世界各國的民衆也會不絕於途,前進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