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占卜,該治治了!
2021年即將到來,與日俱增的不光是人們對新一年的期許,還有五花八門的網絡占卜服務。八字、生肖、掌紋、面相都能看,事業、姻緣、財運、健康全能測。原先算命的那套搬到互聯網上,借科技“還魂”,添了些許神秘,但剝開天花亂墜的話術包裝,內裡多是斂財之舉。網絡占卜,該治治了!
小李今年讀大四,學業和就業壓力比較大,刷到朋友圈有人分享“大師算卦”的信息,自己也動了心。“近來運氣不太好,看到別人說算得挺準,自己也想去試試。”小李說。
一開始,“大師”讓小李拍了張掌紋圖,隨後便發來了數段語音,並再三強調相關內容不可與他人分享。小李告訴記者,此次看相併未收費,只是要求她將有關內容“曬”到朋友圈。
“但我對解析內容表示懷疑,就和之前看過的朋友聊起此事,才發現語音內容基本一致。”小李說,當再次去找“大師”詢問時,發現對方已把自己拉黑。
與小李不同,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因爲迷信而沉陷其中,不能自拔。今年11月,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人民法院公佈了一起重大案件。受騙者王某某因長期患病致使感情、事業不順,精神消沉。後來在某網絡社交平臺上看到有“大師”直播卜卦,“大師”以能破除災難、祛病保平安爲由多次騙其購買“驅邪符”等物品,先後騙取250多萬元。
記者發現,以“算命”“占卜”爲關鍵詞進行搜索,很多網絡平臺和社交媒體都有大量相關內容,甚至人工智能、人臉識別等新技術也被用上。據報道,用戶提交一份面部完整無遮擋、五官清晰無眼鏡的照片後,不到30秒鐘,報告生成。但要獲取,需支付9.9元,若想獲取更多單項報告,還要繼續付錢。
除了環環付費解鎖報告外,網絡占卜斂財套路多多。繳“升級費”成爲合夥人、僱寫手發營銷文章騙操作、靠“水軍”刷屏刻意製造口碑……人們往往在無形之中被騙取信任,渾然不知。
易泄露個人信息
“無論哪種形式的算命,都是爲了滿足算命者的一些心理需求。”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張昕說。
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壓力,人們往往會追究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內因,容易讓人有挫敗感,而外因則會緩解焦慮,有助於調整心態應對變化。這恰恰是“大師們”利用的賣點。
被利用的還有心理學上的“巴納姆效應”。張昕表示,也許就是給人們一個模棱兩可的答案,但這個答案讓人最容易對號入座,讓大家覺得可信。可實際上,答案所描述的可以是很多人。
隨着越來越多的網絡占卜騙局浮出水面,其披着互聯網外衣搞封建迷信大肆斂財的實質也被更多人知曉。所謂的“大師”,原來是一些公司批量“訓練”出來的業務員;在年輕人中流行的占卜APP或小程序,很多是商家設計幾套模板,然後根據用戶提供的資料、訴求等信息排列組合,最後生成“模板話術”,對大家的命運進行“安排”。
值得注意的是,亂象頻發的危害,可不僅僅是騙錢。過度沉迷於此,有脫離社會的危險。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肖雪萍認爲,過度沉迷會對個人性格和生活產生一定影響,會拉長困惑時間,還可能會損失建立親密關係的機會。
從個人信息保護角度看,網絡占卜同樣隱藏較大風險。無論是測塔羅牌,還是測手相,看面相,都需要錄入若干個人信息,甚至採集個人生物信息。專家表示,如果以上信息收集後不能妥善管理保護,極易造成個人信息泄露。
治理須多方合力
在現有法律法規中,缺乏對網絡占卜的明確規定。但根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規定,若提供的網絡服務、信息是宣揚封建迷信的,屬於違規行爲。若以騙取錢財爲目的,侵害他人的合法權利,則涉嫌違法犯罪。
專家認爲,治理種種亂象,首先要把網絡占卜從邊緣地帶拉回法律聚光燈下,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把該行爲明確納入法律調整範圍,劃出網絡占卜的邊界和禁區。
業內人士指出,平臺把關和政府監管也要跟上。就平臺而言,要嚴格把好審覈關、准入關,對有違規行爲的賬號及時查封並報告;從監管來說,在現有法律法規的框架內,相關部門應承擔起監管的主體責任,對網絡占卜行爲加強監督和執法檢查。
專家認爲,最重要的,還是要在全社會倡導科學精神,提升公民整體科學素質。對於時常迷茫、焦慮的年輕人來說,通過求助塔羅牌等占卜方式,是爲了獲得一份“象徵性的滿足”。“其實這種滿足感的獲得有多種途徑,比如專業的心理諮詢、父母朋友的陪伴等。”重慶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孫元明表示,社會應注重對年輕人的心理疏導,提供專業的心理服務,引導年輕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