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從重處罰案件曝光 監管近期連續定調強監管 市場期待讓造假者“傾家蕩產”式處罰

監管出手重罰的案例越來越多,這是近半年來,不少市場從業者向財聯社記者表達的直觀感受之一。

紅相股份(現已爲*ST紅相)是市場關注的熱點之一。公司及相關人員因財務造假、涉嫌欺詐發行收到監管部門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預計被罰金額將超6500萬元,實控人或被終身市場禁入。

3月12日,至少包括國光電氣、思科瑞、超越科技以及萊茵生物等上市公司公告董事長、實控人或被實施留置、立案調查以及處罰,這類公告還在增多。從重從嚴的監管定調很鮮明。

從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實現監管全覆蓋,強化機構監管、行爲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再到證監會主席吳清近日再次明確,要依法從嚴監管市場,瞪大眼睛,對問題機構、問題企業強化早期糾正,對各類風險及早處置,對各種違法違規行爲露頭就打,對重點領域的重大違法行爲重點嚴打,特別是對一些觸碰底線的,比如造假欺詐、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違法行爲,都要嚴厲打擊。都可明確感知到。

數據顯示,“零容忍”態勢下,2023年被監管部門立案調查的公司創新高。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3年157家A股上市公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較同期的不足百家,數量大幅增加,其中財務造假罰單金額千萬甚至上億元。

除了數據的變化,處罰力度、金額變重變多也體現在包括紅相股份在內一些典型處罰個案上,其他還包括思創醫惠、起步股份、華鐵股份、華訊方舟等公司。財務造假和欺詐發行是資本市場的毒瘤,也是監管部門重點打擊的行爲,堅決讓違法者“牢底坐穿”,讓造假者傾家蕩產。

思創醫惠:對公司及責任人員累計罰款近1億元,是欣泰電氣欺詐發行案罰沒款金額1907萬的5倍以上;對其中3名責任人員罰款1350萬,最高罰款750萬,人均罰款高達450萬,超過人均年薪10倍。

起步股份:合計罰款7700萬,特別是按新《證券法》對4名責任人合計罰款2000萬,最高罰款1000萬,超過舊法罰款上限16倍;對責任人處以最高10年市場禁入。

華鐵股份:精準打擊“關鍵少數”,華鐵股份時任董事長兼實際控制人,組織指使、決策實施,爲“首惡”必嚴懲,對其個人擬根據雙重身份,多項行爲合併計算處以高達800萬元罰款,同時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

華訊方舟:根據處理結果,證監會對此種違法行爲持續、橫跨新舊法實施期間的案件一律適用新《證券法》從嚴從重處罰。例如新《證券法》將財務造假等信息披露違法行爲的最高量罰金額從60萬元大幅提升至1000萬元,證監會對華訊方舟從重處800萬元罰款,對主要責任人員處400萬元罰款,並採取10年市場禁入措施。

在一些受訪的法律界人士、市場從業人員以及專家學者看來,近期的監管發聲以及實際發出的行政處罰、立體式追責等體現了強監管的氛圍。

也有監管人士向記者表示,近期這些案例只是一部分,對造假者既施以高額罰款,又剝奪繼續擔任高管資格,不僅令其“傾家蕩產”,還要斷送職業生涯,可以看到證券監管執法絕非“罰酒三杯”,更不是破財免災、一罰了事。證監會對以身試法的造假者重拳出擊,打到不敢再犯,讓其受教訓、長記性。特別是對財務造假等惡性違法行爲從嚴重處,一抓到底,絕不姑息。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市場關注的爲何此前有不少案例行政處罰似有力度不足的感覺,經過記者多方採訪,一方面是由於受執法週期影響,部分案件還處於新舊《證券法》的交替適用期,所查處案件違法行爲發生在新《證券法》實施前,目前隨着這類案件的逐步加快處理完畢,新《證券法》正在發揮更強的作用,比如新法不僅有限制任職的“資格罰”,還增設限制買賣的“交易權限罰”最高終身禁止交易,使違法者永無機會踏足資本市場。

另一方面,部分公司刻意隱藏造假痕跡,違法手段隱蔽且多樣,既有虛構業務,又有濫用會計政策調節利潤等等,都對立案調查覈實情況,產生了不少阻礙。

思創醫惠:人均罰款達450萬,超過年薪10倍

根據處罰決定書,思創醫惠造刻意隱藏造假痕跡,“借道”子公司開展虛假業務,涉案金額巨大,欺詐發行可轉債非法募集資金8.17億;違法手段多樣,既有虛構業務,又有濫用會計政策調節利潤。監管部門對公司及責任人員累計罰款近1億元,是欣泰電氣欺詐發行案罰沒款金額1907萬的5倍以上;對其中3名責任人員罰款1350萬,最高罰款750萬,人均罰款達450萬,超過人均年薪10倍。

從罰沒金額來看,證監會堅決讓違法者“傾家蕩產”;達到非法募集資金在1000萬以上的欺詐發行罪的刑事追訴標準或虛增金額超過利潤總額30%的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刑事追訴標準,一旦罪名成立,涉案人員均將面臨刑事追責;對“首惡”處以10年市場禁入,徹底斷送職業生涯,再也無法興風作浪。

紅相股份:欺詐發行分次處罰,罰款總額高達6556萬

紅相股份造假手法複雜、造假業務廣泛、造假方式隱蔽,涉嫌通過虛構銷售業務等方式累計虛增營業收入10.01億元、虛增利潤3.92億元。同時2019年、2020年涉嫌欺詐發行股份和可轉債。

根據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證監會依法從重從快懲處,對責任主體擬罰款總額高達6556萬元,對起到指使、策劃作用的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兼總經理楊某處以高達2288萬元罰款並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資金罰與資格罰並用。對其他責任人擬處以1755萬元罰款並對1人擬採取5年市場禁入措施,財務造假的關鍵人員等信息披露義務人遭到嚴懲。

結合近期主動撤材料的情況,有資深投行人士表示,監管趨嚴是很明顯的。證監會方面也近期對此表態,對於欺詐發行,貫徹“申報即擔責”“公開即擔責”,即使撤回申請,依然一查到底,讓企業不敢“帶病闖關”。

起步股份:最高罰款超過舊法罰款上限16倍

根據處罰決定書,起步股份違法手段隱蔽,利用內部覈算系統虛構購銷業務;虛增佔比高,連續三年虛增收入3.6億、虛增利潤1.3億,最高虛增比例超過50%;欺詐發行情節惡劣,以財務造假手段欺詐發行可轉債,非法募集資金5.2億。本案合計罰款7700萬,特別是對4名責任人按新《證券法》共計罰款2000萬,最高罰款1000萬,超過舊法罰款上限16倍;對責任人最高處以10年市場禁入。

可以看到,從處罰結果來看,監管意在將“害羣之馬”清出資本市場;強化立體追責,疊加打擊效應,達到刑事追訴標準的“首惡”或將面臨刑事追責。在處罰過程中,也體現無論多麼隱蔽的造假手段,證監會將堅持“穿透式”監管,刺破虛僞“面紗”,狠抓到人直擊痛處;無論是公開發行還是非公開發行,一旦有半句“假話”欺騙投資者,都將受到嚴懲重罰;無論是發行股票還是可轉債,發行人“申報即擔責”,凡是企圖上市“圈錢”的造假者,不僅要連本帶利“吐出”利益,還要付出沉重經濟和自由代價。

證監會堅持對惡性違法行爲予以行政、刑事、民事全方位立體化打擊的監管思路已非常明顯,“說假話”“做假賬”“藏真話”的違法者必會遭受“人財兩空”的結局。

華鐵股份:精準打擊“關鍵少數”

根據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華鐵股份“舞弊”疊加“錯報”,開展虛假貿易,虛增收入、利潤,兩年分別虛增營業收入1.7億元、1.2億元,虛增利潤總額兩年近4000萬;商譽減值測試過程中,少計資產減值損失1.4億元,致使相關定期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同時連續四年與關聯方發生資金往來,關聯交易額累計達184億,最高年份金額佔當期淨資產233%,華鐵股份未按規定及時披露上述重大事項,也未在相應年報中予以披露,構成重大遺漏。

可以看到,本案違法情節複雜多樣,涉及人員人數衆多。綜合考量違法情節和公司整改情況,擬對華鐵股份處罰800萬元,對公司及責任人合計處罰2630萬元。

證監會精準打擊“關鍵少數”,華鐵股份時任董事長兼實際控制人,組織指使、決策實施,爲“首惡”必嚴懲,對其個人擬處以高達800萬元鉅額罰款,同時擬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使其“永無翻身之日”,杜絕再次興風作浪可能。對於其他責任人員精準追責,使另外13 人付出代價。

華訊方舟:適用新《證券法》納入從嚴從重處罰空間

華訊方舟案更是被捲入隋田力“專網通信”系列騙局,通過僞造無商業實質的智能自組網業務和雷達等業務,以形式驗收和虛假匯款形成資金閉環構造真實業務“表象”,合計虛增營業收入高達43 億,虛增利潤11億。同時連續三年違規對外擔保且未按規定披露,最高金額佔當年度經審計淨資產超300%。2022年6月17日,華訊方舟被強制退市。

此案有兩大特點值得關注:一是違法行爲連續,根據處理結果,證監會對此種案件一律適用新《證券法》從嚴從重處罰。例如新《證券法》將財務造假等信息披露違法行爲的最高量罰金額從60萬元大幅提升至1000萬元,證監會對華訊方舟從重處800萬元罰款,對主要責任人員處400萬元罰款,並處10年市場禁入,對其他未勤勉盡責董監高均納入處罰範圍。

另一方面,以監管措施、違紀通報、刑事移送等多角度踐行立體追責,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有效懲處。證監會此前表態稱,對於此類債務高企、誠信坍塌、苟延殘喘的上市公司,將會持續監管、堅決出清,以健康良好的市場生態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督促上市公司、中介機構樹立正確觀念

證監會稱,對於不斷試探監管底線、無視法律紅線的造假者,證監會將其列入重點盯防對象、時刻提高警惕、針對性加強日常監管,致力根治“舊病頑疾”,處罰與教育結合,杜絕慣犯、累犯出現的可能,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此外,後續將加強與公安機關銜接配合,堅決“亮劍”,對涉嫌刑事犯罪的主體一律移送追究刑事責任。等待違法者的還有民事索賠、刑事懲戒等追責鏈條,進一步配合投資者大力追償挽損,讓造假者“人財兩空”。

證監會主席吳清近期還表示,嚴把IPO准入關,加強上市公司全過程監管,堅決出清不合格上市公司,這是近來市場比較直觀的感受。據瞭解,近三年,申請上市的企業否決和撤回比例逐年上升,分別爲35%、44%、52%,一定程度上說明申報企業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甚至上市態度不端正。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