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人”李書福

IAUTO

速度 深度 態度

導|語

2021/02/01

李書福用“買買買”的方式構建起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但外界更想看到的是他將如何玩轉越來越多的拼圖。

文丨杜餘鑫

編輯丨小叮噹

今年以來,新能源和新勢力確實是很火,從股票到基金,從資本到媒體關注點,共同把這個行業推向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上。比如特斯拉、蔚來等新能源和新品牌芝麻(參數丨圖片)丁點大的事兒,乃至馬斯克隨便說的一句話就可以進入流量的漩渦,這也說明,這個行業,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從大衆品牌在中國市場神話的裂縫,到法系、韓系越來越難以進入到年輕一代消費者的眼裡,時代正在劃分,新的顛覆推動着傳統車企不斷走向變革的浪尖,沒有什麼願意與否,準備好了與否,畢竟淘汰和存在很多時候僅在一念之間。

作爲傳統車企和中國乘用車第一銷量的中國品牌吉利,最近也頻頻登上熱搜,但是它的方式與特斯拉在新能源領域的名聲大噪不太一樣,如果說後者是新能源的標杆,那麼吉利則是新時代“兼併重組、合資與合作”的表率,或許吉利稱得上是汽車圈裡的“獵人”:FF、力帆、騰訊、百度、富士康、盛寶金融、戴姆勒……

是的,熟悉套路的人似乎已經習慣,衆多吉利“買買買”的消息,大多數是以闢謠開始,之後是“不予與評價”,再到最後是“承認,有過接觸”,最後在大家似乎已經有些疲憊甚至遺忘之際,突然宣佈之前的事兒都是真的,且成功幹成了,令人唏噓。

最近關於吉利買買買的消息其一是吉利入股FF,幫助賈躍亭造車。其二是吉利成功重組了力帆,導入楓葉汽車,吉利科技化轉型再邁一步。關於李書福與賈躍亭的牽手,在外界看來有些不可思議,畢竟後者已經被定性爲“騙子”,吉利將怎麼收場?而歷時兩年多,吉利終於重組力帆,李書福下一步又將做出哪些舉動?

爲什麼又是李書福?爲什麼不是長城或者比亞迪?這些疑問交織,讓外界不得不再次審視李書福和吉利的思路,就像馬斯克異於常人的思考一般。

回想起之前吉利數十場收購案,這些案例之間似乎又存在很多相似之處,理清李書福這些年來收購背後的原因,不難發現抄底、需求、合作共贏等商業上最基本,也是核心的規律被吉利運用得爐火純青,難道這就是商業的最高境界?

最有名的當屬十年前吉利收購沃爾沃,十年後沃爾沃活了過來,而且還經營得不錯。姑且不談吉利用“放虎歸山”、“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這樣頗具智慧的運營理念,至少吉利用18億美元撬動了近10年來的輝煌時刻,這就是抄底的魅力。因爲李書福覺得,沃爾沃有技術有實力,缺的就是市場和錢,恰逢美國金融危機,正是抄底的好時機。

摸清了福特和沃爾沃的需求,再針對性地思考一些新的合作模式和商業模式,比如聯合開發新的架構,把規模效應發揮到極致,再給對方主動權,最後把自己的索取放在最低的位置上,極大的誘惑力和未來,讓對方根本難以拒絕。

在收購寶騰和路特斯上,吉利依然發揮了讓對方難以拒絕的理念,要技術給技術,要產品給產品,要錢給錢,還多留給了寶騰0.1%的股權作爲民族汽車主導權的代表。而吉利本身的訴求不多,那就是搶佔市場,一起與寶騰分得利潤,提高市佔率,提高吉利的國際聲譽,把利益放得更長遠罷了。

在獵豹、華菱星馬、力帆這樣的收購中,吉利不僅看重了邊緣化品牌抄底的好時機,而且龍頭汽車企業的重組不僅是對即將破產的企業和品牌,甚至是對當地的產業發展、稅收、就業等都有很好的推動作用,只要吉利要得不過分,一般地方非常願意掃清一切障礙,敞開懷抱迎接吉利的“臨幸”。

大肆擴張自己的版圖,吉利一方面是鞏固在傳統燃油車市場中的地位,特別是與各地方進行綁定,比如生產基地、地方資金、信貸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在必須擴張的道路上,可以分擔風險,應對變局時代下可能出現的一些壞情況。

當然,在新能源轉型道路上,吉利開足馬力,希望更快獲得成果。“成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能電動出行科技公司。”這是吉利新提出來的目標。這似乎可以解釋爲什麼這兩年以來吉利可以在黑天鵝變局中破浪前行,頻繁出現在與科技企業和新勢力的不斷接洽中。

今年年初,業界傳出消息,吉利將以3億美元入股蔚來,併爲蔚來代工。關於事件的真實性固然是毋庸置疑的,在新能源轉型的大趨勢上吉利是落後的,特別是“藍色吉利行動”的告吹和幾何品牌滯緩,吉利特別需要一個能撐得起新路徑的分支。不過沒想到的是,半路殺出了合肥市政府,最後開出了比吉利更高的價格截胡了。

吉利錯失蔚來這樣一把好牌,內心是遺憾的,畢竟如果當時吉利拿下了蔚來,僅從財務投資的角度看,就是一筆豐沃的收入(合肥拿70億賺了1000億),如果再從品牌或者技術上做一些動作,那就不僅僅是股價和市值漲了多少的問題了。

所以無論是幫助賈躍亭造車,還是成功重組破產的力帆發展楓葉汽車,無論是與富士康合作代工造車,還是參與百度這樣的科技公司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最近一段時間的步子與路子,充滿無限激進,就好像贏者通吃一般,絕不放過任何未來可能的機會,哪怕是嘗試和試錯。

“只要能夠實現合作共贏,什麼模式都可以討論”這是李書福之前在自己所寫的文章中對吉利發展和產業發展的思考。所以在行業變革中,吉利將觸角伸展到更多的世界和領域,版圖從中國各大省市,到瑞典、東南亞、美國,業務領域橫跨乘用車、商用車、未來出行服務甚至銀行,讓人眼花繚亂。

不過在世界風雲變幻之中,吉利的冒險之舉真的能夠件件都平穩着陸嗎?一個最爲明顯的案例就是,2009年吉利曾收購澳大利亞DSI自動變速器公司,但在運營了幾年之後卻虧損不斷,而後吉利拋售了這家公司。所以在不遠的未來,吉利的版圖到底是繼續擴大,還是說在經歷一些不可預測的難題之後,轉而瘦身?想象空間很大。

毫無疑問,大規模收購所拼接出來的吉利帝國版圖,顯然已超出了當前行業已有的目標和想象。“獵人”李書福到底在狩獵着什麼?就單件事情分析似乎可以看得懂,但把所有信息糅雜在一起,又處處充滿矛盾,讓人心生不解。

|杜餘鑫|

幹這行如果不拼命寫稿

那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