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不應成盜版侵權“重災區”
打破時間、空間限制的線上教育,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用戶需求呈井噴式增長。有數據顯示,截至10月,今年在線教育企業新增8.2萬家。另有報告稱截至今年3月,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已達4.23億,較2019年6月增長82%。
用戶需求旺盛,對在線教育機構既是發展機遇,也是供給能力的考驗。事實上,在線教育雖然一直在擴張,但教育資源匱乏、教學能力不足、網課注水嚴重等均是其被詬病之處。這也成爲其互相抄襲、盜版的重要原因。
雖說各大機構、平臺通常會利用加密、防盜插件等技術手段保護版權,但仍不乏盜版者開發相應的軟件實施破解。此外,相關侵權活動從電商平臺、二手交易網站向朋友圈、網絡羣組拓展,盜版資料往往多次轉手倒賣,權利人無法有效追溯盜取源頭、明確被告,從而難以有效通過訴訟維權。
應該明確的是,在線教育課程中的視頻、課件、文字內容等一般屬於著作權法中所述的“作品”或“錄音錄像製品”,均受法律保護。任意利用他人原創作品謀取私利,不僅侵犯了原作者複製權、信息網絡傳播權、放映權等,一定程度上也會損害受教育者的權益——盜版盜播常常刪繁就簡、東拼西湊以遮人耳目,而縮水的教材本身質量堪憂。
遏制盜版侵權才能保證在線教育的質量和前景。 一方面,在線教育機構當努力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和高質量的自有品牌,同時強化自主作品的版權註冊登記,完善技術手段,防範不法分子技術破解。另一方面,相關職能部門應不定期開展專項行動,整治此類侵權盜版亂象,切斷其背後的黑色產業鏈。(劉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