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隻行業龍頭上,張坤和董承非都被套住了

(原標題:在這隻行業龍頭上,張坤和董承非都被套住了……)

作爲全國最大的健康體檢連鎖企業,美年健康的股價表現卻不太“健康”。

在近期再度大跌之後,6月24日,美年健康報收8.85元,創下過去4年以來的新低,這也幾乎是美年健康五六年前借殼上市以來的低點。從過去幾個月來的股價表現看,2月下旬股價一度突破20元,如今已處於腰斬狀態。今年二季度以來的股價跌幅也超過了40%。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明星基金經理重倉美年健康,如果他們持有到現在,幾乎全部處於套牢狀態。

多位明星基金經理被套

易方達明星基金經理張坤去年三季度大舉建倉美年健康,並在四季度進一步加倉;興全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董承非過去大半年來不斷加倉。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僅僅他們兩人管理的基金,持有美年健康的市值合計就高達75億元。

除了張坤和董承非之外,興全基金的季文華管理的興全合豐、興全社會責任基金,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合計持有美年健康超過1億股;國海富蘭克林基金趙曉東管理的國富彈性市值和國富中小盤基金,合計持有3000多萬股;匯添富基金的馬翔、王栩管理的基金持有量也都超過1300萬股。

具體持倉情況如下:

根據美年健康的定期報告,2020年三季度,張坤管理的易方達中小盤基金買入1.18億股,由於基金中期報告可以看出基金的全部持倉,在2020年二季度末易方達中小盤沒有持有美年健康,可以推斷出上述1.18億股全部是在三季度的高位買入。按照當時的均價15元計算,張坤耗資約爲18億元。

2020年11月初,美年健康股價重挫,張坤或在下跌時進行了加倉。截至2020年底,張坤管理的兩隻基金持倉增至2.89億股。

在張坤加倉的同時,興全基金副總經理董承非也在不停地加倉,2020年三季度末持有4721萬股的董承非,2020年底已經加倉至1.56億股,今年一季度末更是加倉至1.88億股。

鑑於美年健康股價大跌,從今年一季度末的15.42元跌至最新的9元左右,如果張坤和董承非二季度以來持倉美年健康不變的話,僅僅二季度以來的市值縮水就高達31億元。由於美年健康近期處於五年來的低位,意味着此前買入並持有至今的機構,全部被套。

機構觀點分歧嚴重

美年健康股價“跌跌不休”,機構對其後市看法也劇烈分化。

看好者表示體檢的市場空間巨大,美年健康作爲先行者,有明顯的市場優勢;看空者表示行業進入門檻不高,該公司公司治理結構欠佳,歷史上有嚴重瑕疵,當前業績表現糟糕等。

有意思的是,在重倉美年健康的基金中,大多是主動管理型基金,專業的醫藥主題基金並不多。在醫藥主題基金中,匯添富基金的劉江管理的匯添富醫療服務基金持有最多,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持有1320萬股。但同張坤董承非們的持倉相比,只能是小巫見大巫。

張坤和董承非們爲何看好美年健康?在今年1月25日的一次非公開的交流分享會議上,興全基金副總經理董承非還談了其對美年健康的看法。

董承非當時表示較爲看好,已經在下跌時進行了增持。董承非說,“這隻股票我已經盯了兩三年,我覺得這個位置上隨隨便便一隻醫藥股市值都比它大很多。這麼一個體檢龍頭行業地位沒變,市值四五百億,我覺得是個很好的買點。”

對於美年健康的瑕疵,董承非表示瑕不掩瑜,“這個公司在歷史上肯定有瑕疵的,否則不至於在大行情下它還一直不漲。但市場上沒有瑕疵的股票偏貴,對我而言更重要的是均衡。從股票的角度來講,即股價蘊含了多少瑕疵,瑕疵是永久性的還是暫時性的。”

需要說明的是,董承非談論美年健康時,美年健康股價超過15元,如今跌至9元附近。

滬上某基金經理表示,對於投資來說,產業趨勢、競爭地位、公司盈利等都可以進行預判,但在公司治理問題上還是謹慎爲妙。但他同時表示,體檢是一個空間巨大的行業,市場需求也很大,雖然很多人更願意選擇公立的三甲醫院體檢,但是民營市場化的體檢機構在服務方面有優勢,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某個人投資者表示,堅決相信張坤和董承非。在他看來,張坤買入標的時非常看重基本面,也非常強調勝率,很少買“黑馬”,甚至“灰馬”都不會買,“非常看重基本面的兩個頂級基金經理,能夠連續加倉,公司質地肯定是沒問題的,當前大跌更應該是機會。”

美年健康業績下滑

從美年健康的業績表現看,根據2020年年報和今年一季報,美年健康業績糟糕。2020年受疫情影響,扣非淨利潤依然是-6億元。今年一季度,美年健康業績依然在下滑,扣非淨利潤爲虧損3.89億元,經營性現金流爲-7億元。

賣方機構看來,隨着疫情陰影消散,體檢業務正在逐步恢復,公司後市值得期待。

國元證券認爲,美年健康旗下機構穩步擴張,核心品牌支撐有力,作爲全國最大的健康體檢連鎖企業,截至2200年底,公司已覆蓋全國308個城市,旗下體檢中心數量爲605家。

東吳證券認爲,隨着公司的系統升級,客單價有望繼續提升。公司常規體檢業務由於疫情受到抑制,到檢業務主要爲客單價較低的外檢和入職體檢,客單價相對處於較低水平。隨着疫情的平息,公司常規體檢業務不斷增長,全口徑客單價也隨之逐漸提高。此外,公司不斷增強技術基底,實現預防醫學上的智能化革新,在呼吸系統健康篩查消化道腫瘤篩查、糖尿病健康管理等領域不斷推出全新的檢測技術。未來隨着個檢產品組合豐富,客單價仍有繼續提升空間,助力公司業績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