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叫停兩岸仇恨循環
中時社論
大陸以「發現害蟲」爲由,暫時禁止臺灣鳳梨進口,蔡總統先指示行政院「定調在檢疫理由,不升高到政治層次」,後來又稱「顯非正常貿易考量」,更在臉書粉專發佈圖卡,加碼以「譴責」、「嚴正」等措辭定調,再次扮演「辣臺妹」角色。
民進黨上臺後,兩岸政治層面陷入冰點,但經貿交流依然持續,去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依存達到史上41.3%史上新高,就可以證明對岸並沒有因爲政治僵局,而影響兩岸貿易的往來。
只是,民進黨過去批評馬政府「雞蛋只放在中國一個籃子」,自己執政出口依存度反而上升,面對「經濟更靠中國」的質疑,不得不發明一個口號,說對大陸出口增加,是「中國需要臺灣」、「這個時代已經是臺灣挑客戶,中國不要,後面排隊的人多的是。」
賺大陸的錢,不感謝也就算了,還要消遣、嘲笑客戶,連向來偏綠的PTT網友都看不下去。網友說:「所以應該先下手爲強經濟制裁中共啊」「還賣便宜的零組件給中共幹嘛 你資敵啊?」「那不要出口中國,看是誰依賴誰」連臺灣人都覺得荒謬,可想見大陸人民看在眼裡,會引起如何的「仇臺」心理。暫緩進口臺灣鳳梨,的確可能是報復,但這個報復的苦果,難道不是來自民進黨所種下的惡因嗎?
禁止小明入境、不讓愛奇藝、騰訊來臺;繞過大陸代理商買疫苗;稱呼「武漢肺炎」,以上哪一點,不足以引起對岸的報復?選擇鳳梨這個項目,只能說北京是「打個招呼」。去年臺灣出口到大陸的鳳梨產值約15億元,這個金額政府當然足以補貼,找軍人吃、國營事業採買都有套路。但若兩岸朝對撞的方向前進,那未來會受到阻礙的,可能就不止是鳳梨。
2020年臺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高達867億美元,大約是2兆6千億臺幣,高出整個中央政府的總預算。如果兩岸全面展開貿易對抗,請問民進黨有沒有可能補貼這2兆6千億?
現在國軍多吃鳳梨,少吃其他臺灣水果,這只是「挖東牆補西牆」,「農產品國家隊」更明顯是急就章的大內宣口號;過去5年幹什麼去了,要等到鳳梨被禁止,纔想到組國家隊?
現在是民進黨的關鍵時刻。如果還要堅持「是中國需要臺灣」,那就證明給大家看,「中國不要,後面排隊的人多的是」。做得到這點,那就反過來經濟制裁大陸,果斷終止兩岸貿易往來,這是民進黨的本事。但如果兩岸貿易交流是「互相需要」,臺灣也因此受惠,那麼民進黨就應該要把不當的話收回去,適度的表達歉意。
蔡總統固然改由鴿派主導國安團隊,但內政依然是由極度仇中的蘇貞昌管控。國安與內政互相牴觸的兩手策略,無法改善兩岸關係。蔡總統的當務之急,是確保蘇貞昌在「兩岸外交國防」的一致性。
鳳梨並非最迫切危機
除了行政團隊,對於民進黨內「仇中賺曝光」的惡習,像王定宇、林俊憲等人,藉由基本教義派來「尾巴搖狗」,蔡英文總統也應該要以黨主席之尊,利用自己手中幾乎絕對的權力,予以制止。
「停止仇中」,可以讓兩岸在貿易上維持現狀,卻不足以重啓政治對話。北京對民進黨的期待,第一個層次是「兩岸同屬一國」;第二個層次是「追求統一」;第三個層次纔是「認同一國兩制」。第二、第三個層次對民進黨確實爲難,但第一個層次的「兩岸同屬一國」,絕對在民進黨的論述框架裡面。
根據蔡總統承諾要遵守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以及臺灣現行的法律架構,兩岸都是尚未統一的中華民國的一部分,這也是多數臺灣人民所主張維持的「現狀」。蔡總統如果願意進一步闡述中華民國和中國的關係,將會是兩岸重啓對話最好的開始。
最迫切的國安議題,不在共機,不在飛彈,也不在鳳梨有幾個籃子,而在兩岸之間的「仇恨循環」。種荊棘得刺,種桃李得蔭,蔡總統若不願看到仇恨的果實,現在就要種下橄欖枝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