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專欄:李學文》在科技年代中消失的戀愛

北一女園遊會擺攤陪聊,獲校長出面肯定。(資料照)

12月12日是北一女的校慶,有網民在FB發文分享,當天高二班級有一桌提供「陪聊」的攤位,「10分鐘收費45元,座無虛席,來客清一色全是男生。原本隔着桌子地聊聊天本是小事,但消息一出,在網路上便引起各方爭議。爲何簡單的擺攤陪聊會成爲議題?因爲,在好事的鄉民推波助瀾下,很快地,這件事情就變成與「坐檯」、「直播」或「日本JK咖啡廳」等等一堆充滿性暗示的玩笑有關,而那些言論自然也引起另一波抗議聲浪,認爲這些玩笑是在羞辱北一女學生,並充滿「父權凝視」、情色化...等等,簡單而言,就是嚴重物化女性。

這讓我想起2014年我因爲市場調研的目的去拜訪澀谷女僕咖啡店,裡面的男人屬我最年輕了,店規定不能動手,只能動口,一羣可愛的小蘿莉們用着我聽不懂的日文,讓那些大大叔們一個個是笑得十分靦腆,彷彿再一次地陷入愛情之中,時間到了,整理一下衣裳,走出門口時,又回覆到了那個年紀男人該有的莊嚴樣貌

回到陪聊事件的本身,又不賣身,又不騙財,規則清楚,就算不是純聊天,利用那個短暫的10分鐘,只是單純販售一種當下的愛情感,又有何問題呢?特別是在這個愛情已逐漸變成上一個世紀的懷舊情懷科技年代裡,有需求,就可能有服務存在。

爲什麼說科技年代裡愛情已逐漸變成上一個世紀的懷舊情懷?

日文科技社會觀察《2028》一書中提到,在未來,戀愛將成爲一種懷舊情節,主要是因爲現實和虛擬世界的戀愛邊界正以極快的速度消逝。這樣的現象約略起始於2007年,當時各式的媒體開始頻繁使用年輕人的XX冷感,像是汽車冷感、啤酒冷感、甚至是戀愛冷感。而2007年正巧是第一支iPhone誕生的時間。

確實,智慧型手機誕生後各式應用程式提供我們新的交友媒介,先不論新聞上常播報的那些負面案例,我們認識人的方式真的變了。不論是Facebook或交友軟體,照片順眼了、聊一聊發現不是詐騙集團後,便可能開始享受被異性撩撥的快感,指尖上就能享有滿滿的戀愛。虛擬和實體戀愛的差異除了肉體的真實接觸外,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同,充斥着戀愛感的虛擬世界常讓人流連忘返。這並不侷限在虛擬世界認識真人,認識虛擬世界的二次元角色同樣掀起了不小的浪潮。像是乖巧聽話不吵鬧的二次元新娘就有不少追隨者,日本在2017年甚至推出了VR婚禮,讓許多御宅族們娶回自己的二次元美嬌娘

世界各國結婚率、出生率斷崖式下跌,社會好像也不得不接受單身當道的趨勢,所謂的「單身不是公害」主義,便利商店開始出現一人豪華套餐高樓大廈裡單身套房激增,這就是大前研一暢銷書一個人的經濟學的社會背景。伴隨戀愛關係式微,取而代之的是以自我爲中心,這在年輕一代尤爲明顯,他們不像我一輩兄弟姊妹一隻手指頭數不完,少子化讓他們在備受寵愛的環境下長大,要什麼有什麼,對於自己寵愛萬分,利他主義相對也越來越少見,在虛擬世界同溫層效應下,顧影自憐已成常態。

我們試着想一想,傳統愛情講的都是愛對方超過自己,當一個人愛自己遠超過他人,那麼,愛情將如何發生?如果這樣的情況發生在越來越多人身上,那麼,愛情是否真的僅僅是上一個世紀的懷舊情懷?

《大西洋月刊》研究顯示,千禧一代比他們之前的任何一代約會性愛的次數都更少,結婚也更晚,更年輕一代則似乎在步他們的後塵,這現象看來是有跡可循的。

數位時代價值觀的更迭速度之快,讓許多影視作品常常會將消逝的價值觀塑造成懷舊情節,並加以吹捧美化,所以當2016年《你的名字》及《月薪嬌妻》以戀愛題材轟動一時的影視作品推出後,許多媒體報導紛紛表示「年輕人還是期待愛情的」,但在我看來,可能也只是精明的影視投資人意識到實體世界的愛情消逝之快,人們需要心理上的補償,而用影視作品緬懷曾經的美好愛情也說不一定。

說到這個份上,搞不好瓊瑤阿姨過去那種愛情劇可以再拿出來,只要打中年輕人對愛情的懷舊感,應該可以再紅火一次。

(作者爲科技媒體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