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ers/只看KPI 養不了好人才
出處:Cheers雜誌文/蔡茹涵、陳雅琦、楊倩蓉 圖/Amily shen
爲企業或管理者,若想將這羣生力軍內化爲迎戰未來的中堅幹部,勢必得發展出新的思考,甚至一切砍掉重練的心理準備。
只看KPI養不了人才
純粹用KPI管理最沒有意義。乍看之下很省事,但無論就人才、企業或環境來看,它都已不再適用。
在仍以代工製造爲主的年代,企業可以用嚴格的數字來判別員工績效,或嚴謹地訂出目標,當時用KPI是恰如其分。但現在的臺灣不一樣了,速度感、變化性和不可預測性都愈來愈高。單靠KPI,絕對沒辦法讓你培養出一個擁有理想、懂得靈活思考和彈性應變的人才。
以AppWorks爲例,我們最近開始推行2個做法:要求「成長率」以及「360度的建議」。
每次績效評估,我們請員工重新檢視自己上一次訂的目標、完成度、沒達成的原因、以及你希望老闆和同事如何給予協助。此外,我們設計出一套系統,讓每個人不分職等,都可以給團隊中的另一個人匿名建議,等於人人都會拿到一份團隊給你的feedback。這些做法乍看似乎都和績效沒有關係,但我相信,讓每個員工都比「半年前的自己」更好,遠比KPI還重要。
我們公司目前有60幾名員工,平均年齡27歲,八年級生也不在少數。他們有2個很明顯的共同特質──重視「速成」和「自由」。
速成,是因爲從小成長在講求速度的年代。六年級生也許可以接受5年升到課長、10年升到經理,但年輕人就會覺得「跟在你們這羣老人後面等,我怎麼看得到未來?」比起年資,能力導向的快速擢升更能讓他們心服口服。像我們副總經理陳囿任,從PM、營運長到副總,只花了1年半的時間。上層敢授權,其他員工看了就會更有衝勁。
自由,是因爲在民主開放的環境下接受教育,因此很難去遵守「看不出意義的規範」,也常主動去挑戰這是否合理。例如上下班時間,爲什麼非早上9點到晚上6點不可?
這種時候,主管必須做的是說服,而非命令。命令只讓人想敷衍,但瞭解做一件事的原因後,年輕人會執行得比誰都認真。這些特質都是成長環境和社會氛圍塑造的結果,身爲主管,不妨適度納入管理策略中。
不准問why、高壓管理,絕對NG
我從事紙本媒體工作超過15年,近來深刻感受到網路帶來的衝擊。隨着網路原生世代進入職場,主管不只要適應網路工具,管理方式也必須轉變,不能只要求年輕人融入公司過去既有的文化。
首先,過去強調資歷和輩分的溝通已經落伍了。新世代很容易透過網路直接和各領域領袖對話,隨時表達想法。所以,企業內部必須創造更開放的溝通途徑,讓年輕人不需經過層層階級限制,可以直接和主管溝通,好點子纔不會被埋沒。
第二,絕對不要以高壓方式管理新世代。舉例來說,工作中打開Facebook或LINE,對他們來說,只是片刻的心情轉換,如果主管將這件事看得太嚴重,直接規範「不準在上班時間打開Facebook」,不見得適當。事實上,善用網路工具找資源、發想點子,是他們的強項。因此,在目標管理上,比起一開始就告訴他們怎麼做,甚至命令他:「別問這麼多,做就對了」,不如告訴他們目標。但對於如何達成,務必給予他們更多發揮空間。
醒醒吧!別再這樣帶人了。更多精彩文章,立即前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