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孩子學理財 從看童話開始

德國孩子很小就有銀行卡。

德國人眼裡,一個人的理財能力關係到一生的事業成功家庭幸福。因此,德國學校和家庭都十分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德國文化學者佩特蘭德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德意志民族歷史上多災多難,節儉持家、重視理財的習慣和傳統一直得以很好地保留。

童話打開“金錢之門”

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在教孩子理財時卻有着生動的一面。在孩子咿呀學語時,家長就會送給孩子各種各樣的理財玩具,比如各種貨幣以及收銀臺取款機模型,讓孩子從小認識它們。

到了小學,孩子們都會得到一本學習理財的童話教科書——《小狗錢錢》。書中講的是一個叫吉婭的12歲女孩救助了一隻受傷的小狗,給它取名“錢錢”。沒想到,錢錢居然是一位深藏不露的理財高手,徹底改變了吉婭一家人的財富命運。書裡有一個寓言:一個農家小夥子有一隻可以產金蛋的鵝,但他覺得鵝下的金蛋不夠多,一怒之下把鵝給殺了,就永遠失去了拿金蛋的機會。寓言裡的鵝代表錢,蛋就是利息。寓言建議孩子將收入分成3份:爲買房等願望儲蓄、日常開銷和投資

這本書中還有許多生動有趣的話,比如,“如果你只是抱着試試看的心態,那麼你最後只會以失敗告終。你只有兩種選擇,做或者不做。”“你能否掙到錢,最關鍵的因素並不在於是不是有好點子、有多聰明,而是你的自信程度。”許多金句即使孩子長大後再品味也回味無窮。

孩子上初中後,學校會教他們如何使用金融工具,包括如何進行預算和儲蓄,瞭解股票和基金等。目的就是讓孩子熟悉投資工具,學會操作投資工具。高中時,理財知識會併入常設課程中,並擴展到商業管理、貿易等領域。

《小狗錢錢》

有的中學生賺錢比父母

德國人不僅教孩子理財知識,也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第一步就是讓孩子記賬。德國很多孩子書包裡都有一本記事本或手機記事本,裡面記錄了各種收支。德國家長還讓孩子把購物小票收集起來,每週末與孩子一起總結是否有不合理的支出。

第二步則是給孩子設立兒童賬戶。德國許多銀行規定,孩子出生後,便可以孩子的名義開設賬戶。因此大多數父母在孩子上小學時,就會爲其開賬戶。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德國孩子每週從父母、爺爺奶奶親屬那裡都能得到零用錢。過生日和聖誕節時,他們還可以收穫一大筆。合計下來,德國6歲至13歲兒童平均每年可以得到400多歐元零花錢。很多銀行會定期舉行宣傳活動,手把手教孩子如何存錢,如何管理零用錢,甚至投資。

德國孩子還會利用課餘時間“打工”。如果孩子做一些諸如洗車、給花園除草等勞動強度較大的工作,家長一般會支付零用錢。許多孩子還會製作簡單的飲料糕點街頭販賣,或將自己不要的玩具、學習用品等拿到跳蚤市場出售,賺取“外快”。德國中學生還可以到餐館公司等進行短期實習。近年來,隨着網絡經濟的發展,甚至出現有的中學生賺錢比父母多的現象。漢堡中學生本尼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通過做網絡直播和拍視頻,每月有上千歐元收入,還簽了經紀公司。

做一個“信用”的人

在教孩子省錢、賺錢的同時,德國也非常重視灌輸一個概念——“講信用”,要求孩子不要出現透支,借錢要及時還清等。

德國是世界上最早推出信用體系的國家之一。上世紀20年代,柏林就成立了德國信用保障機構SCHUFA。該機構的數據庫中擁有德國6600多萬自然人及150萬法人的信用記錄。該機構採用0—100的評分制度,給每名居民打分,分數越高,信譽度越高。信用等級低的人,銀行會拒絕爲他辦理信用卡,想貸款買房、買車也會受到限制。爲了讓孩子明白信用的重要性,許多銀行推出了針對孩子的模擬版SCHUFA,講解講信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