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地標的前世今生
文\海南日報記者 樑君窮
地標,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地方的標誌性建築或景觀。歷史上,開元寺、五公祠、騎樓等建築,在不同時期散發出耀眼的人文之光,進入現代社會尤其是自貿港建設啓動以來,三亞·亞特蘭蒂斯、雲洞圖書館等一批設計新穎、內涵豐富的新地標涌現,提升了城市的品質。古今地標,是海南發展變遷的生動註腳。
隋唐至宋元 地標隨城市的興建出現
隋唐時,海南島開始被納入中央政府的“常態化”管轄,中原文化隨着移民不斷傳入海南,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大大小小的城市在瓊島興建。隨之,海南島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寺院、宮觀建築,其中一些已有“地標建築”的雛形。
一棟建築能成爲城市名片,不僅在於它的雄偉或精美,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文化內涵。興建於唐代的開元寺便是海南島早期的城市地標。唐玄宗天寶七年(748年),61歲的鑑真和尚第六次嘗試東渡日本,但他出海不久便遇上臺風,正是這次意外,使本欲東渡的鑑真漂流到了海南島。
《唐大和上東征傳》記載:“州遊弈大使張雲出迎,拜謁,引入,令住開元寺。官寮(僚)參省設齋,施物盈滿一屋。”在當時的崖州(今海口市),鑑真受到“出迎、拜謁、引入”的禮遇,而能用來招待如此貴賓的開元寺,想來也是當時高規格的建築。
不幸的是,開元寺後來被火焚燬,有幸的是,鑑真主持重建了該寺。“彼州遭火,寺並被燒”,《唐大和上東征傳》中短短八字描述了火災的過程。於是,都督遊奕大使張雲出面請鑑真主持重建,而建寺造像本是鑑真專長。鑑真推遲北返時間,主持修建了佛殿、講堂、磚塔,又用多餘木料造“釋迦丈六佛像”。
就這樣,當時瓊島的地標性建築在大師鑑真的主持下完成重建。開元寺落成後,鑑真還在寺內授律、修渡。開元寺安頓了鑑真,他也成就了開元寺。
到了宋代,海南建築的種類更爲豐富,地標性建築也超出了宗教場所的範疇,呈現出向公共文化建築發展的趨勢。“瓊山郡東,衆泉觱發,然皆冽而不食。丁丑歲六月,予南遷過瓊,得雙泉之甘於城東北隅……太守承議郎陸公求泉上之亭名與詩,名之曰泂酌。”這些文字出自宋代蘇軾的《泂酌亭詩並引》,蘇東坡謫貶海南,曾在金粟庵(今海口五公祠一帶)借宿,留下“指鑿雙泉”的典故。
金粟庵在半坡之上,依山傍水,可遠眺滄海桑田,是風景絕佳之處,蘇東坡離開金粟庵前往儋州後,瓊州郡守便在浮粟泉之上建亭,方便士大夫之流在此品茗會友。3年後,蘇東坡遇赦北歸,又再次借宿金粟庵,在郡守邀請之下,蘇東坡欣然爲亭命名,正是“泂酌亭”。
宋代以來,因爲絕佳的位置和蘇東坡的影響,泂酌亭作爲瓊州的文化地標,一直熱度不減,以至幾次損毀又幾度重建。如明代泂酌亭被毀,清乾隆年間,瓊州學使翁方綱便在原址重建,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郡守戴肇辰又對泂酌亭進行了修繕。
明清時期 地標迎來實質性發展
明清時期,海南經濟社會文化進一步發展,各類祠堂、宗廟、石牌坊等建築遍佈城鄉,體量較大的深宅大院和塔類建築開始流行。
說到明代海南島的地標,明昌塔是繞不過去的存在。如今風光旖旎的美舍河國興大道段,是明代明昌塔所在地。關於明昌塔的修建始末,《瓊山縣誌》中記載:“明萬曆年間,知府塗文奎、給事許子偉及鄉士同建,傍有敬事堂、文昌閣、關帝廟。”
明昌塔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地標建築,它夠高,視野開闊。塔的高度各種資料說法不一,有說34米的,也有說48米的。但無論是34米還是48米,在當時都算是非常高的建築,有人將明昌塔稱爲“瓊州第一塔”。該塔共七層,用青磚築成,塔身呈八角形。據史志記載,從第一層至第七層,皆有磚階登級,第一層塔門向南,門上石碑字爲“明昌塔”,塔的外牆繪有龍鳳走獸、鳥蟲花卉。
明代海南名賢王弘誨曾作詩讚明昌塔:“春深乘興此登臺,奇甸風煙四望回。五指雲山皆北向,七星芒曜自東來。天邊渺渺龍樓迥,海上冥冥蜃閣開。千載明昌逢泰運,佇看南極會中臺。”由詩中可以看出,當時登上明昌塔便可舉目望海。
古時的明昌塔存在了數百年。1935年的一本瓊海中學(今海南中學)校刊中,一篇中學生的遊記,記錄了當時明昌塔和美舍河的情景。遊記中寫道:“前臨田野,更有一條小溪蜿蜒其間,左近東南有一塔——明昌塔——矗立天際。我們坐於幕內,促膝談心,聽得流水淙淙……晦月半規,從東方慢騰騰而上升。”可見當時明昌塔仍是人們出遊的勝地。
古代的許多城市,鐘樓、鼓樓是規制內的重要標誌性建築。直到今天,許多城市的鐘樓、鼓樓依然是熱門“打卡”地。位於海口府城的鼓樓原名譙樓,又稱文明樓,始建於元代,但主要修建於明代,在當時主要發揮報更的作用。
正德《瓊臺志》記載:“譙樓即鼓樓,在衛前,元元帥府南門譙樓舊基。國朝洪武間,衛使王友創樓三級。成化辛丑,指揮李泰增砌其臺重建,都督張通扁以‘海南壯觀’四字。”當時沒有高樓大廈,鼓樓又地處高地,下臨曠野,登樓可遠眺府城山川及海天一色的勝景,“海南壯觀”四字當之無愧。
譙樓的左側便是鐘樓,當然,並非今天海口長堤路上的鐘樓。正德《瓊臺志》中記載了鐘樓興建的過程:“洪武間,指揮桑昭建,鑄鐘。永樂甲申,指揮楊義以石築基重建。正統、弘治間,知府程瑩、石璧繼建。瑩同指揮張玉、石玉捐俸重鑄其鍾,重二千三百二十斤。”可惜的是,在清代鐘樓已廢棄,至於那口重2320斤的大鐘,據說後來移至府城隍廟內,如今已不知所蹤。
20世紀初期 地標承載時代記憶
走進海口騎樓老街,彷彿走進了一條時光隧道:厚實的石拱門,五彩的玻璃,精細的雕刻,一個個老字號刻印,很容易讓人憶起一百多年前這裡“商鋪林立、商賈絡繹”的繁榮景象。從20世紀初一直到今天,騎樓老街作爲海口的城市地標當之無愧。
相傳19世紀40年代海口騎樓始建於四牌樓街(現博愛北街),而大規模修建則是20世紀20年代的事。1924年,海口所城拓路擴城,這一時期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得勝沙路一帶的商鋪涌現,前廊後鋪、鋪鋪相連的騎樓爲這座城市增添了濃郁的南洋氣息,也是當時瓊島最時尚的街區。
當時海口騎樓商鋪中最知名的莫過於“大亞”“裕大”這兩家。“裕大商場”是名媛淑女們瘋狂追捧的“時尚名店”,“大亞酒店”則是達官富戶們常出入的高檔場所,以至於有富商聚“大亞”、淑女追“裕大”的說法。
時光飛逝,高樓在城市中拔地而起,相較之下騎樓建築已顯得破舊矮小。儘管如此,海口騎樓仍是十分重要的歷史文化地標。
從騎樓老街向北走,不遠處便是海口鐘樓。它靜靜立於海甸溪畔,依街傍水,看車來人往。1928年,愛國商人周先生倡議集資在海口建一座鐘樓,以便統一全市時間。倡議得到商界人士和瓊籍僑胞的積極響應。
1929年春,鐘樓落成。當時的鐘樓爲一座深棕色的歐式五層四面建築,高27.3米,牆體用紅磚砌築,白石灰勾縫。鐘樓底層四面開門,二至四層四面開立體拱形窗,五層外牆鑲嵌大鐘錶盤位置爲正三角形造型。
改革開放後,鐘樓立於長堤路中央,破損較爲嚴重,其轆轤式記時方式人工操作不便,計時還有誤差,於是海口市人民政府決定改建鐘樓,改建工程1987年12月完工。新鐘樓從原先的位置向西北移30米到海甸溪畔,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見的位置。
在歷史上,長堤路一帶曾是海南人漂洋過海外出打拼的出發之地。多少年來,這裡舟楫往來,高高矗立的鐘樓寄託着瓊籍華僑無限的鄉情。幾十載春秋,幾多鉅變,鐘樓在四季輪迴中見證着時代的發展變遷。
新時代 地標不僅有“身高”更有內涵
當人們掌握了現代化的建築技術,總是在有意無意間追求建築的高度。一些“鶴立雞羣”的高樓,常被視爲城市地標。
位於得勝沙路的海口大廈建成於1935年,建成後的28年裡,它以5層樓的高度,成爲海口當時的地標,被老海口人親切地稱爲“五層樓”。1963年,7層樓的華僑大廈在海口大同路落成,接替海口大廈成爲“第一高樓”,進而成爲新的海口地標,質樸的人們便直接稱它爲“七層樓”。同樣,1984年投入使用的望海國際大酒店,因有12層高,被稱作“十二層樓”,因在酒店的最高層能看到海,也被稱作“望海樓”。
改革開放以來,海南城市發展日新月異,人們通常已不用層數來描述“第一高樓”的高度,而是精準到了米。無論是三亞的美麗之冠、亞特蘭蒂斯,還是位於海口的海南國際會展中心、自貿時代廣場,不斷刷新的“海南高度”滿足了不同時期人們對地標建築高度的期盼。
但一座城市的地標應該具有清晰的精神指向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應該濃縮一座城市的形象、內涵、氣質,而不僅僅是建造高度和建造技術的象徵。
如五公祠體現了海南人民對文化和先賢的尊崇。五公祠建成於清朝末期,即使在當時也算不上最高的建築,卻被稱爲“海南第一樓”。樓不在高,因人而名,五公祠是爲紀念李德裕、李綱、趙鼎、李光、胡銓等五位唐宋名臣而建,他們五人以自身的精神品格和言行舉止感召着海南百姓,推動着海南的發展。作爲海口地標的騎樓蘊含着開放進取、敢闖敢拼的精神內核,在加快建設海南自貿港的今天,這樣的精神內核顯得尤爲寶貴。
如今,文化對於城市地標的重要性逐漸成爲共識。海南自貿港建設啓動以來,海南項目建設力度持續加大,正積極推動海南省科技館、海南省圖書館二期、海南國際藝術學院等省會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歷史與現實,靈秀與厚重,傳統與前衛,將在這些文化地標中更好地融合,而這些新地標也將進一步豐富城市的視覺層次、提升城市的品質內涵。
此外,海南各市縣、重點園區正在加緊建設公共文體設施,一批區域性地標正在涌現。如海口建設的雲洞圖書館,因其新穎的建築設計風格、豐富的藏書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如陵水黎族自治縣已將“五館一中心”的建設提上日程,建設內容包括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檔案館、文化館、演藝中心。
回望千年,地標是凝固的城市記憶,是城市成長的年輪。海南地標隨着時代的變遷而更新,一些舊時的地標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一批新地標進入人們的視野。透過地標,我們清晰感受到海南發展的脈搏。
海南地標略覽
歷史地標
五公祠
明昌塔
海口騎樓老街
海口鐘樓
海口府城鼓樓
東坡書院
崖州古城
紅色地標
海南革命烈士紀念碑
瓊海紅色娘子軍雕像
海南解放公園熱血豐碑
瓊海椰子寨戰鬥紀念雕塑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紀念碑
文體地標
海南省圖書館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
海口五源河文化體育中心
海口雲洞圖書館
萬寧鳳凰九里書屋
旅遊地標
天涯海角石
鹿回頭雕塑
南山景區觀音像
三亞·亞特蘭蒂斯
美麗之冠酒店羣
瓊海博鰲海的故事
交通地標
海口世紀大橋
海文大橋
瓊中百花廊橋
美蘭機場二期
三亞絲路之塔
東方魚鱗洲燈塔
文昌木蘭燈塔
製圖/陳海冰
本版素描淡彩畫由海南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洪永鋒,理事尹林華、林光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