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羊峽的前世今生

1979年12月29日傍晚,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峽谷上,一聲震響驚天動地——龍羊峽水電站成功截流。

時隔30多年,經歷歲月積澱的龍羊峽大壩顯得愈發凝重,也有着些許落寞。但是作爲一種精神符號,從建設時期的繁華到建成後的寂靜,再到如今因旅遊而振興,它的身上,鐫刻着深深的時代烙印,也成了許多人心中永遠的記憶。

追溯紅色印記

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萬平方公里。在流經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時,被河水裹挾的泥沙在下游寬闊河牀中淤積了下來,導致河牀逐年增高,留下不小的災害隱患。

20世紀50年代,對黃河的治理納入了國家計劃,蓄積了豐富水電資源的龍羊峽從此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1956年起,國家開始了對龍羊峽水電資源開發的規劃、勘測、設計工作。1976年1月28日國家批准建設龍羊峽水電站,勘察設計工作由水電部西北勘察設計研究院承擔。1976年 2 月地勘隊伍進駐龍羊峽,與此同時水電第四工程局施工隊伍進入工地,開始施工準備工作。

1979年導流隧洞進水並完成截流;1980 年 1 月,龍羊峽水電站壩基正式開挖;水電部四局和援建的18000多名建設者,羣策羣力,大幹苦幹;1982年6月28日喀什攔河主壩的第一塊混凝土澆築;1984年8月底,主壩已升高到86米;1989年,龍羊峽水電站發電、供電系統全部竣工,創下過“黃河第一壩、亞洲最大的大壩、單機容量最大、海拔最高電站以及中國最大的人工湖”一系列“第一”。

西風凜冽、黃沙蔽天、天寒地凍、荒無人煙,對外公路不通,是那個年代水電人建壩時的真實寫照。工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條件非常困難,施工先遣部隊所住的地方多是下挖地窩藏身,上覆帳篷蔽風,最好的住房也不過是一些乾打壘的土坯房,生活條件之艱苦可想而知。

在一部紀錄片中,水電四局老職工張文俊回憶,當時的龍羊峽一片荒涼,一趟西寧要走7、8個小時,作業環境是在高海拔的峽谷,工地周邊荒無人煙,野狼出沒,黃沙漫天。

水電建設,功在千秋。追溯龍羊峽水電站的建設過程,可謂可歌可泣。在黃河上游,聳立着兩座“水電英雄紀念碑”,其中一座就是爲龍羊峽水電站修建過程中因公犧牲的水電先烈而立。

當年,建設者通宵達旦,晝夜輪班,爲祖國的水電事業奉獻青春、身留殘疾、付出生命。如今,漫山的陡峭岩石似墓碑書寫着英雄的傳奇,他們葬身在龍羊,長眠於龍羊,守護着龍羊。

每當清明時節,龍羊峽鎮政府會舉行清明掃墓活動,目的就是悼念爲建設龍羊峽水電站而犧牲的水電英雄,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學習先烈的工匠精神,更好發揚“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科學務實、爭創一流”的龍羊精神,激發新一代建設者幹事創業的工作熱情。

還看今朝龍羊

近年來,依託新興的工業遊、生態遊、鄉村遊,這座小鎮走出一條振興重生之路。

藉助龍羊峽景區的不斷髮展,龍羊峽鎮周邊村落依託龍羊峽水庫優越的地理位置及優勢旅遊資源,利用現有住房、果園、林地等要素,鄉村旅遊業已初具規模。

龍羊峽水電站的投產帶來巨大的綜合效益。經龍羊峽水庫對黃河上游水量進行有效調節後,可使下游已建的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青龍峽4座水電站增加年發電量6.59億千瓦時。可以說,龍羊峽水電站不僅是一座巨大的蓄水庫,而且也是一座巨大的蓄能庫。

光伏發電系統的能量來源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是一種清潔、安全和可再生的能源。如今,海南大地上又開始了“水光互補”“牧光互補”的生動實踐,圍繞堅定不移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加快建設產業“四地”的思路更加清晰、舉措更加紮實、成效更加明顯。

當夜晚來臨,光伏電站出力爲零後,白天停機的水電機組則啓動起來填補供電的缺口。經吉尼斯紀錄認證後的世界最大光伏電站——龍羊峽水光互補併網光伏電站,其經濟、生態效應都非常顯著,正在爲中國碳減排做出積極貢獻。

龍羊峽水電站是青海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龍羊峽水電站辦公樓一樓專門佈置了一個面積近百平方米的展廳,裡面陳列了龍羊峽水電站的諸多榮譽,一個個獎牌金光閃閃。記錄水電站建設歷程的那些黑白照片,有扛着旗子、挑着水桶、揹着被蓋步行開赴工地的,有大夥兒圍蹲在地上吃飯洗臉的,有腰間拴着繩子從高處吊下站在山腰手持鋼釺撬石頭的……

這一切成爲當地“工業旅遊”的一個展示窗口,更是“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科學務實、爭創一流”的龍羊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核心,吸引不少幹部職工和遊客前來悟初心、踐使命。

龍羊峽旅遊景區地處的黃河大峽谷地形複雜、起伏變化大,旅遊景區內既有高山,亦有峽谷和盆地,還有奇特河谷、中低山和沙漠。遊客既可以看到水電站的宏偉建築,又可以領略到特異的“高峽平湖”自然風光。

其中,最爲引人注目的則是龍羊峽水庫形成的龍羊湖。黃河碧水長流,湖水煙波浩渺;河谷深切,激流翻滾,峽谷、漫灘與湖泊相間;碧水、丹山與綠洲相映,相得益彰。湖區周圍天然草原遼闊,水草豐美,藍天、白雲、草原構成絢麗多姿的草原山城風光。龍羊湖與青海湖和日月山遙遙相對,是國內最大的高原水庫和人工湖泊。

龍羊峽水庫投運以後,庫區漁業生產發展較快,既可發展天然養殖,也可發展人工浮箱養殖。而漁業與旅遊業的深度結合,也成爲龍羊峽旅遊的一大亮點。

雖然大壩竣工後建設者相繼撤走,但如今的龍羊峽鎮依然保留着那個時代的“味道”,可以讓遊客領略到龍羊特色和時代氣息,一座工業文旅時光小鎮雛形已現。

龍羊峽工業旅遊示範基地突出“低氧”優勢,依託海拔低適宜低氧體育運動的特質,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建成一批體育運動設施,舉辦了彩虹跑、青海湖高原越野精英賽、音樂節等賽事活動,已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體育小鎮”的美譽。

龍羊峽土林千奇百怪的造型、深遠寧靜的幽谷地縫、高懸半空的洞穴天門、原始粗獷的沙溝荒漠、怪模怪樣的五彩奇石和種類繁多的遠古動植物化石,組成了景區內豐富的景觀。

依託紅色資源和鄉村旅遊資源,我們有理由相信,龍羊峽將迎來更美好的未來。

採訪手記:

龍羊精神歷久彌新。

“黃河第一壩”的崢嶸歲月鑄就了“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科學務實、爭創一流”的龍羊精神。時至今日,依然是我們前行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渴飲溝河水,白天忙作業,夜宿土窩窩,勁風揚飛沙,也怕鐵打漢,大壩鎖黃河,高峽出平湖。”形象描述了“龍羊人”建壩時的艱苦生活,反映了他們積極向上的樂觀情懷。無數建設者用青春、汗水、熱血,甚至是生命書寫奮鬥人生故事的同時,也不斷接續和印證着中國共產黨艱苦奮鬥的偉大精神。

在新時代,我們要從紅色龍羊印記中汲取精神力量,傳承好、發展好、踐行好龍羊精神,進一步激發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決心和幹勁。(來源:海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