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十八洞村減貧奇蹟
《立此存照》 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扶貧開發辦公室 編 湖南人民出版社
如今的十八洞村,苗寨整潔秀雅,民居修葺一新,遊客從八方而來。短短几年時間,這個湘西小寨,就從窮山溝變成了鄉村旅遊勝地。
檔案見證歷史。在十八洞村展覽館,珍藏着一本《立此存照:十八洞村精準扶貧檔案實錄》,它以數據、圖表、照片等形式,原原本本地呈現了十八洞村24戶建檔立卡戶的檔案。這些檔案,見證了一個小寨居民生活的鉅變,也成爲中國脫貧攻堅重大歷史性成就的一個縮影。
一兩頭豬、幾隻羊,大缸上搭兩塊木板當廁所,屋頂漏雨、沒有廚房,曾經是村民施成富一家生活的真實寫照。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八洞村,就是在他家的院子里正式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戰略思想。
“我們於2014年2月21日對申請戶進行民主評議,參加評議人數28人,施成富得到同意票17張,得票數排名第6。”翻開扶貧對象的檔案,第一份材料是扶貧對象申請審批表,其中格外引人注意的一欄是“村評議小組評議情況”。
在城裡買了商品房的不評、阻撓公益事業建設的不評、在村裡修了三層以上樓房的不評……十八洞村近乎在沒有先例可循的背景下提出了“七步法”“九不評”等評選辦法,把識別貧困戶的權力交給村中羣衆,及時張榜公佈結果,很快識別出136戶貧困戶、542名貧困人口。
在2014年填寫的扶貧對象審批表上,施成富家的承包責任田僅有2.3畝,家庭年收入爲4500元,表格中的數字反映了他家生活的拮据。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一頁頁表格記錄下了村裡對他的幫扶措施和幫扶成效:“幫助發展獼猴桃種植”“幫助聯繫醫療扶貧”“幫助進行入戶道路改造”“幫助引導開辦農家樂”……兩年多的時間,施成富的房前屋後鋪上了青石板路,家裡通上了自來水,他的院子也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精準扶貧廣場”。
施成富現在逢人就會講家鄉的變化,講自己怎樣去北京向全國人民講十八洞村的脫貧故事,他成了這個小村寨的“形象大使”。
檔案中,幾份年度人均收入計算表,展現了這個小村寨村民收入的結構性變化。2014年,村民楊超文的家庭總收入裡,工資性收入佔76%。2019年,這個數字變成了零。與此同時,他們家的經營性收入超過了7萬元,而在此5年前這個數字僅僅是1500元。
這組數字的變化,得益於楊超文選擇了回家創業、經營農家樂。村裡道路修通後,十八洞村也有了停車場和遊客中心。楊超文夫妻倆看到了機會,不再外出打工,一心在家經營農家樂,2017年經營性收入就較2014年增加了56900元。
在這本書中,有兩頁由村民笑臉組成的圖片,真實反映了他們由衷感到幸福的心情。很難想象,2014年剛剛建檔立卡的時候,書中選取的24名貧困戶中,收入最低的楊五玉,家庭年收入僅有1400元。
楊五玉回憶道,村裡道路修通以前,物資進出全靠肩挑。家裡養的一兩頭豬如果要賣掉,需要請人幫忙擡着,走一兩個小時的山路才能運到村外。到了農貿市場,再以每斤兩三元的價格把豬肉賣出去,因此他家一年的收入最多才1400元。如今,爲了扶持十八洞村鄉村旅遊事業的發展,花垣縣稅務局租了他的房子。僅此一項,就可以讓他一年淨收2萬元。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提出,精準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制勝法寶,開發式扶貧方針是中國特色減貧道路的鮮明特徵。
“精準扶貧”,就像一道亮光,照進了武陵山腹地這個曾一度貧窮落後的苗寨。在這裡,扶貧幹部和村民合力首創“識別經”,唱響“產業經”,探索出了一條條可供全國扶貧事業借鑑的經驗。
“錦雞飛過草木深,扶貧天路雲龍騰。十八洞的甜蜜比蜜甜,共產黨的恩情比海深。”在“新十八洞”村,唱響了新的苗歌。
(本報記者 趙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