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健康膳食模式”是神馬?2022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發佈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圖/中國營養學會

時隔6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終於更新了!4月26日上午,中國營養學會正式發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以下簡稱《指南》)。

記者梳理其中的內容發現有五大變化,其中,首次提出東南沿海一帶膳食模式代表我國“東方健康膳食模式”,提倡蔬菜水果豐富,常吃魚蝦等水產品、大豆製品和奶類,烹調清淡少鹽等,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蔣卓勤教授、廣東省人民醫院臨牀營養科主任馬文君結合廣東的疾病特點以及飲食偏好,對新版《指南》做了詳細解讀。

五大變化更新調整

格外強調使用公筷分餐

查看2022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記者發現有五處實施了調整:

一,2016版的《指南》中稱“食物多樣,穀類爲主”,2022版則改爲“食物多樣,合理搭配”。廣東省人民醫院臨牀營養科主任馬文君指出,目前我國居民吃得過於精細,因此強調食物的多樣性,從而突出合理搭配的重要性。

二,2022版《指南》推薦動物性食物120~200克,每週至少2次水產品,每天一個雞蛋,即強調我們每週至少吃2次水產品。蔣卓勤指出,全國吃畜肉較多,特別是豬肉,而水產品相對畜肉來說,脂肪含量較低,且所含脂肪酸更利於保護心血管系統;而每天吃一個雞蛋的營養效益,遠高於其膽固醇的影響。

三,在膳食準則中新加入“規律進餐,足量飲水”。

“飲水過少會降低認知能力和體能、增加泌尿系統疾病患病風險。不過,目前年輕人飲用含糖飲料的趨勢比較明顯。”蔣卓勤指出,過多攝入含糖飲料會增加齲齒、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的發生風險。另外,廣東地區天氣炎熱,泌尿結石病高發,廣東人應格外注意“規律進餐,足量飲水”。

四,膳食準則中新加入了“會烹會選,會看標籤”。蔣卓勤表示,營養標籤要關注能量、脂肪和鈉的指標,如果食用者的運動量不大,則儘量選擇低能量、低脂肪和低鈉的食物。

五,2022版“奶及奶製品300~500克”的量比2016年推薦的300克更寬泛。蔣卓勤指出,如果攝入超過500克的話,建議攝入低脂奶酪或牛奶。而新版的《指南》把鹽降到五克,WHO推薦的標準一樣,這也是一個亮點。

此外,膳食準則還格外強調“公筷分餐”。顯然,近年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提示我們要重視公共衛生和個人衛生,堅持公筷公勺、分餐等衛生措施,可避免食源性疾病的發生和傳播,對保障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首次提出“東方健康膳食模式”

廣東清淡飲食和原汁原味恰是示範

此次《指南》首次提出以東南沿海一帶膳食模式代表我國“東方健康膳食模式”,希望發揮健康示範作用,有更好的指導性。

據悉,國內專家們結合我國近期營養調查和疾病監測,發現東南沿海一帶(浙江、上海、江蘇、福建、廣東)膳食模式,具有蔬菜水果豐富,常吃魚蝦等水產品、大豆製品和奶類,烹調清淡少鹽等優點,且該地區居民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發生和死亡率較低、預期壽命較高。因此,《指南》首次提出以東南沿海一帶膳食模式代表我國“東方健康膳食模式”。

蔣卓勤表示,廣東居民習慣清淡飲食、偏好新鮮食材以及原汁原味(少油、少鹽、少糖)的膳食與烹調模式得到認可並向全國推廣,這也是廣東人慢性病(肥胖、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發病率低於西北省份和更長壽的原因之一。(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劉欣宇

校對 | 何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