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培麗/東方美學精神復甦 羅芳的現代水墨

文/ 蕭培麗 圖/羅芳

八十歲的羅芳教授,以老、莊、孔、孟思想建構了她現代水墨畫的精神骨幹,站在她的畫前即使連尺幅不大的作品,都有一種滂沱氣勢畫面傳送出來,她把北宗山水塊面結構、山勢奇峭、潑墨等表達的淋漓盡致,絲毫不受限制,可說是心中山水、筆下山水。

她在師大就讀時就受教於黃君璧、溥心畬廖繼春等名家,畢業後留校任助教、與大師們朝夕相處,受到指導與影響。又因爲自幼家中的教育十分用心,父親羅敦偉曾任上海和平日報社長,母親是湖南道州翰林書法家何紹基曾孫女,書畫天分即是渾然天成、藝術氣質非一般。也因此羅芳教授不喜受限制,所以選擇山水。她說:『在師大時就不喜花鳥,花鳥限制太多,菊花要配甚麼葉子,牡丹要配什麼,她覺得對畫畫來說是一種限制,但是山水畫不一樣,沒一個山是一樣的,沒一個石頭是一樣的,可以隨意發揮。』

聖山飄雪

羅芳教授的山水美學思想,除了受到客觀環境的影響,也和她最喜愛吳鎮披麻皴與拙筆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她認爲秀美不耐看,拒絕秀美、追求拙趣。拙趣也像是一個出口,引領她走向自我的風格,擺脫紮實的學院訓練,具象寫生,她用捨得來形容自己。她說:『過去畫山水從臨摹到寫生,很多人陷在此中,無法走出。而我雖受過素描訓練,但可以走出,不受羈絆。因爲自己個性灑脫。』

因爲舍纔有得,自師大任教四十年退休後,隨臺大哲學系教授傅佩榮老莊,感覺到舍是對的,舍纔有新的東西進來,因此有了自己的面貌,她的現代水墨海闊天空,融合中西元素碰撞出時代哲思精神。

▲乾雲蔽日

一切能量的大轉變都需要一個衝擊!羅芳教授四十四歲時就受到國立歷史博物館的邀請與張大千等大師共同參與繪製「寶島長春圖」,在臺灣畫壇已經有相當的地位,卻同時也是一種包袱,令她的創作不敢隨意,深恐遭到批評。五十二歲時出國赴美進修兩年,她說:『脫掉教授身分的壓力,跟不認識的人一起學習,同學中有二十幾歲的、四十幾歲的,反而學到更多。』

在美國時對她影響最大的是色彩的衝擊和抽象造型的訓練,如何把東西畫得不像那樣東西卻又不失該物體的樣子,更不能讓人覺得是亂畫的。她非常歡這樣的課程上了好幾次課。窗外系列,就是把在美國學習時對於色彩的體會用於畫上,春夏秋冬不同的色調。畫面結構採用西洋結構矛盾的空間,雲忽在窗內或忽在窗外;造型也具體化、幾何圖形化,色彩則是墨與壓克力的運用,精神美學思考卻又都是中國的,充分融合中西,後來就變成一種東方美學復甦的自我風格。

▲窗外--秋

走過八十年,從傳統的臨摹到創作甚至走到抽象潑墨,每個階段都看到中國水墨的深度,如今她把莊子哲思轉化成畫中的意境,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也把莊子所說大美而不言轉化成畫面,更以儒家修身,他說:『如果我們還不表現出來是不是太不中國了,沒發揮中國精神,人有心有想像力。』有的人看山纔會畫山,而羅教授的山是存於心的。汲取大地之氣渲染紙上,羅芳號枕青堂就是表達自己的吸取大地之氣,徜徉天地間。氣是無形象的,她以山、雲、水錶達氣的抽象。

▲氣象

羅教授個性極爲樂觀擁有正能量浩然之氣於胸中,也是快樂取向的人、不悲觀,所見事物都是美好的,詮釋的美感相當自然。看他的畫應該感受到她也絕不說悲傷美感、憂鬱的美感,而是呈現山的自然氣勢與天地相容和諧的中國哲學,不禁令人感動。

行雲

一位留下時代意義的畫家,最需要的是鮮明的自我風格,羅芳教授在五十二歲赴美進修回國後,水墨間融合壓克力鮮明的色彩,巨型創作捨棄毛筆,脫去中國水墨毛筆與墨彩的限制,是一個自我強烈風格的蛻變,素材的無限制更是她自由無羈創作的展現,如今八十歲「老鷲幹雲」在深層的中國思想土壤裡再度沉澱轉化成胸中丘壑?還會悟出什麼樣的美思?開出甚麼樣的花朵?令人期待。

小雪……………………………………………………………………………………………………………………………………蕭培麗,ETtoday撰述副總編輯。政大EMBA科技管理研究所。華梵大學美術文創研究所。曾任中天香港財經主播東森新聞採訪中心副主任、財經組長,中廣記者,黨營事業華夏投資公司顧問,東森大陸事業部顧問,臺灣民俗村顧問,卓越雜誌顧問、新超科技副總經理。